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忍画完     
偌大的画室,偌大的画布,白发的老画家。他在作画,他在画她。她皱纹密布。然而画布上,他笔下的她,非常年轻。日光西斜时,他歇了手,他说明天接着画。他与她便手牵着手,走到林荫道上去。这样有好些时日了,这幅画,他画得真是慢吞吞的,以致于画布上的她,老像是多年以前的那个她。那时,他是美术学校的学生,她是他的同学。她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兼做学校的模特。她对他极好,他也喜欢她。可她年龄比他大。懵懵懂懂地,他带着另一个女孩去征求她的意见。她含泪祝福他,然后离开了学校。谁知不久另一女孩仅仅是因为他的家庭出身的原因离他而去。这时他…  相似文献   

2.
刘淑 《世界文化》2002,(1):34-36
克劳蒂娅·希弗是德国著名的超级模特儿,她的身高为1.83米,她的三围分别为90—62—91,她以迷人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男人的心。克劳蒂娅·希弗模特儿生涯从伦敦开始,一路经过巴黎,最后到达纽约,得到了人们只有做梦时才能得到的薪俸。克劳蒂娅·希弗其实正是遵循着一个常规:形象就是财富。她逗留在T型舞台的地毯上,从未有过丑闻,是值得公众赞颂的。中学生成了超级模特儿克劳蒂娅·希弗生于1970年8月25日,正是由于她那迷人的倩影,才使她走上了模特儿生涯。1987年,克劳蒂娅·希弗17岁时,一个名叫“大都会…  相似文献   

3.
曹刚 《世界文化》2001,(3):26-27
有玫瑰王国之称的保加利亚不仅风光迷人,而且美女如云,丝黛拉就是其中的典型。她1980年7月10日生于索非亚,身高1.73米,三围是80—60—90,是保加利亚模特儿大赛的冠军,是美丽和典雅的统一。丝黛拉的拉丁文名字就是“明星”之意。不管在何处,只要丝黛拉一出现,就会光芒四射,引人注目。她漂亮、可爱,而且女人味十足。尽管才21岁,但她在自己职业中已经是真正的明星了。丝黛拉童年的梦想是当律师,而不是成为时装模特儿。她14岁时参加校运队,一位时装代理商发现了她,约她参加模特儿选拔赛。“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去参加,我…  相似文献   

4.
1889年,年轻的美国艺术家柴德尔·哈桑姆搬进了巴黎的一间刚刚腾空的画室。据看管人讲,这里原先居住的是一个“疯子画家”。这个画家留下的几幅画使哈桑姆印象颇深,“其画风之文雅、流畅非常人可以想象”。他发现此人与他竟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多年后他才知道,这位画家就是雷诺阿。他俩的作品都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魅力:他们不仅仅画出日落或花朵,而是要把那瞬间的氛围,把日落及花朵在画家心中所引起的那种情感表现在画布上。哈桑姆曾说过他要用光感和气氛来渲染效果。他和雷诺阿同为印象派的杰出代表。尽管哈桑姆本人从来不这样认…  相似文献   

5.
卡诺瓦的模特儿──拿破仑的妹妹波利娜史实译她那再漂亮匀称不过的外貌,构成了线条极为优美的形体,(天哪!)让人好不羡慕。──波托茨卡伯爵夫人拿破仑·波拿巴的三个妹妹,人称“王室三情妇”,其中唯有她在拿破仑第一次流放厄尔巴岛期间站在他的一边,唯有她一再请...  相似文献   

6.
《尤利西斯》中莫莉·布卢姆的原型佴心编译诺拉①是莫莉·布卢姆吗?乔伊斯从来没这样说过。《尤利西斯》出版后,乔伊斯暗示有另外的模特儿。他经常请在餐馆就餐的朋友们猜房间里哪个女人是莫莉。人们也经常问诺拉是否是莫莉。“不”,她总是回答道,“她比我胖多了。”...  相似文献   

7.
抹擦和修炼     
卞青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他先是用墨汁在画布上涂写,让画布充满特有的黑色图案。这些图案有各自的特征,有时候看上去是一个具体的造型,有时候看上去像是大自然的片段,像是模糊的山水景观,有时候也像是毫无意义的纯粹的色块。随后,卞青开始在画布上用不同的浅色颜料对画布进行再次涂绘,而且是一遍遍地涂绘,直到画布上最初由黑色墨汁所构造的图案变得隐隐绰绰时为止,或者说,直到卞青自己满意时为止。这最初的黑色图案最后变得如此地模糊,如此地稀薄,以至于人们只能在那种浅色的画面上看到一些深色的墨迹,这些墨迹让浅色的画面显得有点“脏”,仿佛画面被不小心地污染了一样。  相似文献   

8.
天使般的脸蛋,魔鬼般的身材,名利场上风风光光,超级封面模特儿玛加丽要什么有什么,惟独没有幸福。在饱受长达数年的炼狱煎熬之后,她向公众说出了自己的隐私。作为《魅力》、《时尚》等欧美著名流行杂志和时装杂志的封面模特儿,玛加丽·阿梅迪的生活真是风光无限。可人们并不知道在镜头前靓丽无比、顾盼生辉的玛加丽,竟一直在崩溃的边缘挣扎。直到有一天,她勇敢地说出了她苦守多年、差点儿吞噬她生命的那个秘密……发胖让我暴食暴吐我沮丧得想去死。那是1993年7月,我年近20。那天,我从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菲飞往纽约,去拍广告…  相似文献   

9.
他先做律师,后因作画惹恼了父亲。1913年,亨利·马蒂斯的绘画作品向世人展出时,并非所有的人都为之倾倒。在芝加哥,非艺术学院的学生焚烧了他的一幅模拟画。一位美国作家考虑读者想对这位在大街小巷中引起争议的人物有所了解,便来到巴黎郊区马蒂斯家中为  相似文献   

10.
和学院派完全不同的是,画家皮埃·阿密尔每天都在阅读生活。他的双手和眼睛都充满热情。 色彩是皮埃·阿密尔的工具,他是名画家马蒂斯(Matisse)忠实的观察者。在皮埃·阿密尔的画中,蓝色欢乐流畅,红色动感迷人……同时,他还着迷于黄色。他从著名画家波拉克(Braque)借鉴的茶色颜料,在画布上绘出的射流,以及乌黑发亮的锋利尖端所表达的与绘画禅宗完全相反的色彩组合,表达的是强烈的情感。 面对浩瀚的大千世界,皮埃·阿密尔充满激情地用色彩捕捉时间和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情感。他从不刻意地迎合观众,像个猎手那样,毫不妥协。画面上没有…  相似文献   

11.
陈晶 《东方文化》2002,(3):119-120
应该说,就行为艺术本身而言,它与油画雕塑一样,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不同的是艺术传达媒介的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使用颜料、画布、大理石……而行为艺术则是以人的身体、行为作为主要艺术语言,其本身并不必视为异类。正如油画颜料可以画杰作,也可以画艳俗画一样,行为艺术也存在一个如何创作的问题,也存在一个好与不好的区分。  相似文献   

12.
天南地北     
时装模特儿的新衣20岁的伦敦时装模特儿朱丽娅·史蒂文斯身着女时装工杰恩·多克西缝制的连衣裙,在武装保卫人员的陪同下走上大街。其所以由保卫人员陪同,是因为她身上的连衣裙是由1000张每张面值为50英镑的钞票制成的。  相似文献   

13.
马约尔那是1936年最短的一天,早晨天黑沉沉的。浓雾笼罩着马利勒鲁瓦,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一些菩提树细细的树干,就象修拉画的那样。我正在住所和工作室间徘徊。从工作室半开着的门里,我看到马约尔已经开始工作了。在模特儿给他摆姿势的时候,工作室的门是锁上的,花园的门也要用铁链和挂锁锁上。是怕别人打搅他的工作呢,还是担心模特儿逃掉? “您真准时,”他一边说着,一边向我伸过手来。“可吕西安还没起床。我看这么早是找不到他  相似文献   

14.
马剑 《世界文化》2011,(5):12-14
她是一个出生在贫民窟的黑人女孩儿,既不富有,也无美貌.按世俗的眼光看,她最好的前途不过是嫁个同样身份的男人,生一堆孩子。但这条路对于她全不适用,她自由地追逐着梦想,不仅登上网坛天后的宝座,还成了纽约城炙手可热的模特儿。这个“狂妄”的黑人姑娘硬是以她的钻石、服装以及猫步给女子网坛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克丽斯蒂娜·吉勒,20世纪80年代英国时尚圈顶级模特儿,17岁的时候因参加伦敦当地的一场“平民时装秀”演出而一举成名,曾被英国HELLO杂志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并入选队物》杂志评选的“世界最美丽的100个女人”,身上一度拥有无数绚丽光环。然而,1990年以来,克丽斯蒂娜一直孤独地住在伦敦。想到过去,往事如烟,总会让她感叹不已,因为那些记忆永远都无法用“单纯”两字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6.
刘瑛 《世界文化》2004,(1):24-27
近几年的天桥,再没有超级模特儿独领风骚,反而见到不少新面孔。模特儿界的潮流风,到底是怎样走的?法国《ELLE》访问了Irina Pantaeva、Erin O′Connor与James King三位截然不同的当红模特儿,从她们的经历世界看潮流。  相似文献   

17.
时装设计大师和他们的模特儿妻子戴仕熊,曹美娟画家总离不开模特儿做原型,否则人体比例乃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失去依据;服装设计师也只有借助模特儿的形体,才能准确表达设计者的思想和意图,给服装赋予新的生命,就像鲁本斯拥有伊莎贝拉与海伦娜,伦勃朗拥有萨斯基亚和...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人过春节有一个特点,家家户户除了要吃丰盛的年饭、碰好运的酒杯、迎“喜神”进门、接”财神”到家之外,都喜欢去文化庙会上看看,那里确实有乐子,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说起北京城的庙会,好客的北京人会给您介绍几处最有名的和最好玩的,您可以“逛地坛,转龙潭、遛大钟寺,游白云观”,感受一下这座历史名城欢度春节的隆重。热烈和她那种特殊的文化气息。皇家园林逛地坛一出安定门,游客就能望见一座油漆粉画的彩色牌楼,还有高挂的红灯,五彩的气球。这就是“地坛文化庙会”的入口处。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六,庙会都在这儿…  相似文献   

19.
达莉娅·菲达洛芙娜·费克里蒙是莫·尼·库图佐夫的孙女,上世纪三十年代奥地利驻俄国大使的妻子。她的名字早就为研究普希金的专家们熟知了。她是一个聪慧、有教养的美丽妇女,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达吉雅娜的模特儿之一。她的日记和书信集是研究普希金时代的彼得堡和诗  相似文献   

20.
和李水歌不熟,但对她的画不陌生。也是缘分所在,在吴东先生策划的《新工笔》展上,我和李水歌有过不长的闲聊。因先前知道她的画,便对李水歌有感性的认识,因而吴东先生约我为其画写点儿文字,我便欣然答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