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中学语文文言课文中,有不少由两个文言单音词连用组成的词组或文句中挨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恰与现代汉语的某一双音词同形。这些文言词组和两个挨在一起的文言单音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文言双音词;翻译时则容易误按现代汉语中与之同形的双音词的意义去翻译,造成对文意的曲解。对这种语言现象,教师在讲课时应经常强调说明文言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单音词占多数,现代汉语中一些变成了双音词。如“齐师伐我”,四个字就是四个词。在现代汉语里,这些单音词变成了相应的复音词。对译起来是“齐国军队攻打我国”。掌握这一规律,对阅读文言文很有帮助。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古代汉语的词汇当作现代汉语的词汇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是件苦事,也是件难事。言其苦,是说要得到预期的结果,得花很大的气力;言其难,是说有时花了很大的气力,理想的结果未必就能够得到。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开创文言文教学的新局面呢?我觉得教师在教给学生文言文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谈谈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时的一些做法。一、善于联系,以彼代此。古汉语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双音词居多,双音词中又以合成词居多。合成词中的联合代词,有的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或曰“语素”——下同)组合在一起的。这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  相似文献   

4.
猜读法可以帮助你粗解文意;运用得当,还可以比较精确地解释字义和文意。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运用“猜读法”,有利于训练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而,作为一种辅助的读书法,猜读法还是值得探讨的。猜读法的“猜”,不是胡思乱想的瞎猜。它是根据古文遣词造句的规律,以及上下文意,运用已掌握的古文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去理解未知部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猜读法的一般规律,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把古文中的单音词推演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或多音词,然后择其能贯通文意者猜定。古汉语多单音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词,其双音词  相似文献   

5.
魏小娜 《师道》2011,(9):25-25
教学案例《把白话文翻译为文言文——我在澳门教(两小儿辩日)》,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其教学的触角探向了“语言教学”这一崭新的文言文课程内容。执教者紧扣“古代汉语多单音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词”的汉语言特点,从语言现象、语言运用实际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母语中走了一趟,真真切切地了解了汉语言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文言课文里大量存在的古今形同义异词语中,有一种由两个文言单音词连用组成的词组或挨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恰与现代汉语的某一双音词同形。对这类词语,学生很容易误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翻译,造成曲解文意。因此,教师应当特别重视这类词语的教学。兹将初中语文二、四、六册中的这类词语逐册按课列举并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两种情况句读问题比较突出:一种是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在一起,正好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一种是两个标点之间间隔的部分比较长,不能一口气读完。遇到这两种情况,常常容易  相似文献   

8.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不少文言成分。就拿我们日常所用的成语来说,古代汉语的词义及语法特点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结合成语,学习古代汉语,乃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古今词义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即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许多古代单音词的词义到了现代,只成为双音词的一个词素了。如古代“顾”的“回头看”义只保存在现代双音词“回顾”  相似文献   

9.
翻译家严复曾以“信、达、雅”作为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我们不妨借用过来作为翻译文言文的标准。“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达”就是要求译文通顺流畅,“雅”就是要求译文文笔优美。   怎样才能做到“信、达、雅”呢 ?这里介绍几种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扩充法。把古汉语的单音词扩充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例:“时 (这时 )敌军已 (已经 )近 (接近 )寨 (村寨 )。” (《冯婉贞》 )   二、替换法。用现代汉语中同义或近义的词替换原词。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 …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示]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要力求做到“信、达、雅”,也就是要忠实于原文,文句通顺、生动、优美,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并保持原有的语气。译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先按原文的词义来翻译,字字落实;如果这样译有困难或不通顺,就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翻译。具体的译法是:(1)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和人名、地名、官名、帝号、朝代、年号,其他专有名词等,可保留不译。(2)增。把古代汉语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不要把两个连用在一起的单音词误为现代的双音词;不要用今义解释古今同形异义词,造成曲解;也不要把双音词中的偏义复词当作全义。同时要增补句中的省略成分。(3)换。古今词语虽相同,但是如果意义已变,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词来表示原词的意义;有的词现已不用,也得换上相当的词。(4)调。如遇到谓语前置等倒装句式,翻译时就要按现代汉语规范调整词序。(5)删。有的文言虚词只起某些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现代汉语中也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就可删去不译。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玩代汉语以双音词、多音词为主,随着汉语的发展,一些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已经凝固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了,其中有些词的使用频率又较高,这样,在古文翻译中容易将一些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误从为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使用频率愈高愈容易产生误解,如: 杜甫的《兵车行》:“禾生垅亩无东西。”这里的“东西”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当“物品”讲。按此理解,很容易将杜甫的诗句误译成“田地里什么都不长,一片荒芜”。实际上,杜甫诗句的“东西”是两个单音词,即表示方位的“东”与“西”。杜甫诗句的意思是禾苗…  相似文献   

12.
《论语》双音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汉语双音词少,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单音词少,双音词多。汉语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变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本文对《论语》的双音词进行专题研究,统计总结双音词的数量及其分布.双音词的构成方式、结构分类以及双音词的词类,并对有关词双音化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比较多,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日益增多。由于现代汉语很大一部分双音词是由古代汉语的同形双音词组(单音词 单音词)合成而来的,因而初学古文的同志有时会误用今义来释古义,造成这种误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由于没有注意双音词组与其同形的双音词在结构上的不同。如,把古汉语中的“智力”当作现代汉语偏正式的名词,理解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力”;把“原始”当成联含式的形容词,解释成“最古老的”或“最早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我们阅读文言著作,学习古汉语,都了解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词在音节构成上有显著不同,即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占优势,古汉语中却是单音词占优势。语文教学中,串讲文言文,一般常是逐“字”(单音节)解释,这也正是根据古汉语词的这一特点而需要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教初中古文,首先是让学生弄清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构词特点,即告诉学生古文的句子多数是由单音词构成的,指导学生断清句子再读文章;在读通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一些直译文言文的常用方法,如名词不用翻译,特殊句式句子成份的位置需要调整,句子中省略的成分需要补充等,强调学生结合课文看懂注释;然后运用“扩词法”,把课文中不用加注解的单音词扩充成(或者解释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要求的双音词。讲解翻译古文这种常用的方法之前,我将要讲解的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在小黑板上,给学生做翻译示范讲解。例如上《冯婉贞》这课,我只在小黑板上写出这几句(方括号内为注释,圆括号内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夏春龙 《江西教育》2006,(12):20-20
首先,弄懂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单音节的词多,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多,让学生明向这一特点后,我再将之归纳为几个相对固定的步骤,让学生每篇课文(或练习中的课外文言文)都按此步骤逐句地文白对译。反复练习、运用。这几个步骤是:一是划分词语。按文言文的音节,将文言语句划分至最小的词。二是逐词解释。以字扩词(扩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词,相似于组词)要注意,一个文言文的单音节词可以同时“扩”或“组”成几个现代汉语词语,故必须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最符合文意,最恰当的词语来用。例如,骨:骨头、骨节、肋骨;  相似文献   

17.
《诗经·卫风》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其中的"切"与"磋","琢"与"磨",发展成为今天的双音词"切磋"和"琢磨"。而其原来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切"指用刀切开骨头成器物,"磋"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琢"指把玉加工成器物,"磨"指把石头加工成器物。在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近义单音词,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些单音词组合成了今天的双音词。在阅读文言作品时,易把这些组合在一起的单音词当做双音词,必须仔细分析它们的含义。它们  相似文献   

18.
汉语国际教育中,词汇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单音词教学隶属于词汇教学的范畴。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词汇教学侧重于多音词(以双音词为主)的教学,而单音词教学则处于弱势地位。本文分析《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现代汉语单音词的分布,考察单音词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难点,进而探求汉语国际教育中单音词教学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词汇自古及今的发展趋势是由单音词不断向双音词发展,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占优势。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产生的动因与演变的方式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官人"为例,从汉语双音节词的共时与历时发展演变中发掘其演变规律和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扬 《文教资料》2011,(20):18-19
词汇化的本质是语言演变中语义成分整合成词的过程及结果。现代汉语中许多双音词都是由单音词组合凝固而成的,其中近义联合的构成方式是双音词主要构成方式之一。本文探究"快乐"的演变过程,试找出近义联合式双音词的词汇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