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蔚 《青年记者》2008,(6):38-38
当年麦克卢汉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曾憧憬地说:“我们站在一个使人解放和振奋的世界的门槛上。在这个世界里.人类部落实实在在会成为一个大家庭,人的意识会从机械世界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到宇宙中去邀游……”①麦克卢汉所向往的这个世界在网络时代实现了。信患传播的全球化虽然实现了麦克卢汉意识“邀游”的梦想.但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姚丹 《新闻前哨》2013,(9):52-53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半个世纪前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媒介:人的延伸"。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演进,媒介可以实现对"人体的全面延伸":"就我们这个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将会在群众中和在总体上得到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  相似文献   

3.
姜楠 《青年记者》2017,(26):12-13
麦克卢汉在《数字麦克卢汉》中为读者搭建了一个人与技术、世界乃至宇宙的关系框架,这在今天看来仍颇具启发.新技术正不断重构与塑造着新的文化、价值观乃至意识形态,成为建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1964年该书出版,由于其新颖而富有争议性的论断,在西方社会引起了震荡,也确立了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杰出的媒介思想家的地位.在这本书里他阐发了"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冷媒介热媒介"等被后人称作是"奇思妙想"的媒介三论.直到今天麦克卢汉的观点仍然会引发研究者的许多兴趣与争议.  相似文献   

5.
董天策 《当代传播》2011,(5):91-92,103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说过:"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①由此,可以引申出一个命题,"传播即文化"。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著作中表达  相似文献   

6.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认为,任何媒介都是对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本文是在"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的基础上,初探现代传媒对人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把麦克卢汉和克莱·舍基两个传播学者的观点拼在一起,有没有形成新的碰撞,真不好说,何况这两句话也不是作者的原话,只能说是作为读者的自由发挥和延伸吧. 根据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的观点,冷的社会是高度集中、秩序化、强调服从的社会;热的社会是高度参与、自由化、强调个性与创新的社会.现代社会是以工业生产为经济主导成分的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和传统社会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那么,从传播学意义上说,我国传统社会是冷的社会,现代社会是热的社会.处在这样一个"热的社会"形态中,媒体每天都可能面对各种的社会冲突事件,采取怎样的方式报道,如何体现媒体的价值和社会责任,这个问题迫切需要回答.  相似文献   

8.
梁颐 《东南传播》2021,(11):85-89
德克霍夫认为,麦克卢汉具有一种永恒的文化视野.麦克卢汉对德克霍夫的影响不是学术思考,而是思考本身.麦克卢汉一生都在寻找一种研究方法,但从未真正实现.图形/背景实际上成为德克霍夫个人的研究方法.麦克卢汉对字母表效果的理解给德克霍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数据统治是数据主宰我们生活的力量,数字孪生则是一个灵活和自我更新的数据库,其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可能使人失去做出决策的权力.加拿大、意大利、法国、美国已经接受了麦克卢汉.关于现在流行的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德克霍夫认为,抖音完美地契合了当今年轻人和老年人短暂的注意力广度,它几乎是一场社会运动.就疫情等谈及未来新媒介技术会给人类行为带来的变化,德克霍夫寄希望的新媒体技术是量子计算和量子技术.德克霍夫从麦克卢汉"周一晚上文化与技术研讨会"中学会,不要被学术思维所禁锢,不要从过去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要坚定地从现在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都是现在".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荣春 《传媒》2010,(7):49-51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预言,随着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人类将进入"地球村"时代.当我们还在为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以及威廉·米切尔的"比特之城"而惊叹之时,另一扇信息交流的大门--"物联网"正悄然向我们打开,它开启"物与物,人与物"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个重要职能,这个职能决定了新闻工作者不只是社会事件的采集者、传播者,而且是社会良知的体现者、捍卫者。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名著《人的延伸——媒介通论》中说:“报纸的版面披露社会运转和社会交往中的秘闻。正是由于这个道理,报纸揭露阴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馆员教育策略以"人的边缘化"为代价,效果不理想.新策略以人为本,以"构建尊严"为主题,通过"教师意识-目标要求"为实现模式,激发了图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媒介技术的许多副产品,可能促使世界变成一个城市——“这个星球已经结成一个城市”,这被公认为是“地球村”(Global Village)概念的最早雏形.他论述的“思想的高速公路在当代人的头脑里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直接导致后来“信息高速公路”(即互联网)一词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前言:这是一个网络的纪元,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人类跨人Web2.0的世界让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预言变得更加坚实。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新闻时代,虽然技术垄断没有让文化最终投降,大众也没有因为媒介的无孔不入而最终童年消逝乃至娱乐至死。堆是,就在这个机器新娘隐喻下的“美丽新世界”,媒介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媒介在让假、恶、丑无处藏身,让舆论尖刀变得更加锋利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梁越 《编辑之友》2010,(11):57-58
<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10版)是麦克卢汉的传播学巨著.书中麦克卢汉所谈的"媒介"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媒体".这个"媒介"的范围更为广阔,它是一切延伸人类器官的工具、技术和活动.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不仅是空洞的、消极的、静态的信息、知识、内容的载体,也是对信息、知识、内容具有强烈的反作用,且积极的、能动的信息.因此麦克卢汉首要的,也是最著名观点即是"媒介即信息." 这里的"信息"又不同于我们日常在媒体或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内容.无论是选择还是放弃,麦克卢汉都不以媒介文本作为考察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将媒介本身的特点、效用、影响力与其某些决定性因素当做观察对象.媒介或技术的信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  相似文献   

15.
麦克卢汉在40多年前关于电子媒介社会的许多预言,如"地球村"、"信息时代"、"多学科交叉"等等,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他提出的"内爆""图像时代"等许多概念已被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演绎为重要的思想。尽管麦克卢汉的许多论述遭受了争议,但他那先知般的预言,不得不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16.
不管麦克卢汉在媒体不发达的年代里遭受过怎样的批评和嘲讽,如今他的一个个预言正在变成现实。从"地球村"的预言到"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提出再到"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划分,无一不闪烁着他耀眼的思想光芒。本文试以微博为例,分析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在新时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说:"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一种延伸对整个心理的、社会的复合体都产生了影响。"今天,传统媒体的地位在受到威胁,很多纸媒已经纷纷歇业。然而,新媒体不仅仅对广播电视电影产生改变,带来传播途径的变化,它更是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换句话说,今天新媒体的产生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影响着人的感官系统,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也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8.
梁颐 《东南传播》2021,(12):67-69
关于麦克卢汉,洛根认为,麦克卢汉是改变了我们对技术、媒介和传播看法的系统思想家,他最有价值的想法是"媒介就是信息",而且它永远不会过时.虽然麦克卢汉声称他没有在任何一本书中展示过理论,但他确实有一个理论,洛根称之为"媒介通论".媒介通论由探索、图形/背景、地球村等10个要素组成;关于书籍的未来,洛根认为,书籍不会消失,因为讲述的故事或叙事无法在互联网上的几篇短文中捕捉到.当我们生活在地球村时,网络直播和网络视频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它们永远无法取代书籍;关于自己的研究经历和现在的研究工作,洛根认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洛根教授担任老特鲁多总理的政策顾问的经历为他提供了另一个学习媒介的舞台.洛根将沃尔特·翁的工作并入其工作,如在《理解新媒介》一书中利用了翁的次生口语文化的概念.在洛根看来,语言是人脑向心灵的延伸.艺术是另一种媒介形式,它能够影响大脑和心脏,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洛根关注的重点是语言的起源和演化,他刚刚完成的三本书是他对媒介环境思想进行的最新补充;关于媒介环境学研究,洛根认为他和麦克卢汉一样,不认为学科之间有所谓的界限,所以会跨学科地使用概念,如"超临界性",洛根认为媒介环境学研究应该遵循麦克卢汉为我们建设的道路,他给年轻学者的建议是阅读麦克卢汉和其他媒介环境学家的原著或译文.  相似文献   

19.
麦克卢汉继承并发扬了伊尼斯的媒介决定论,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蕴含着对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 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简要梳理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内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走向成熟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他的三部代表作中,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步提出阶段.《机器新娘》是麦克卢汉对当时社会流传的广告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著作,流露出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早期观点.他从印刷媒介出发,解读了近60种广告图片,抨击了新技术对社会大众的裹挟和规训,批判广告中泛滥成灾的性与暴力暗示,强调社会大众需要对新技术、广告持有批判性接受的态度.①他认为专业化与工业人携手步入了机器建构的虚幻世界.新技术将人们从体力劳动的束缚中转移到技术控制生活的牢笼中,人创造机器却被牵制在机器周围.每一种社会形象背后都是一种技术力量,新技术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撕裂了正常的生活,建构了新的生活空间、个体角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贾雪苓 《青年记者》2016,(32):53-54
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理论中指出,在创造了某种媒介之后,即有可能出现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新媒体等不同的平台,因其不同的媒介属性必然衍生出不同的写作特征.虽同属新闻传播领域,皆会遵循新闻价值,但因每个媒介属性的不同,其写作特征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