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斌 《青年记者》2006,(22):1-1
很喜欢《无间道》里一句话:对不起,我是警察。做了记者后,也经常会说,对不起,我是记者。对不起,我是记者,所以我要对社会负责任。美国著名记者奥普拉对个人责任就非常重视,她从未停止过呼吁设立严格限制枪支的法律、惩罚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人。她成为电视明星后,以父亲的名义在  相似文献   

2.
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著名的黑人女杰奥普拉·温弗里(OprahWinfrey)宣布即将关闭其开设的奥普拉图书俱乐部。在声明中,她说,每月要寻找优秀的图书,对她来说确实是太困难了。 著名的美国奥普拉图书俱乐部开办已经有六个年头。从俱乐部开办伊始,温弗里就亲自阅读和挑选每一本书。为此她还深感自豪。在《出版商周刊》的采访会上,奥普拉表示,奥普拉图书俱乐部是她最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这个社会正需要无数有操守的记者代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著名记者范长江在《怎样学做新闻记者》中说:“我想世界上很少人有像新闻记者这样有更多诱惑与压迫的。一个稍稍有能力的记者,在他的旁边一方面摆着:优越的现实政治地位,社会的虚荣,金钱与物质的享受,温  相似文献   

5.
飞机停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机场。取了行李,出了海关,到了大厅,没见到接我们的人。过了有20分钟,一位女士跑了过来,说:“是杨先生吧?对不起,因为交通管制,绕道来的,晚了。”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她又说:“你们等着.我取车。”说着,跑走了。又过了10多分钟,不见动静。我们正焦急.见她在大厅门口招手,说:“快出来.警察不让在门口停车。”  相似文献   

6.
画面 记者现场解说 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公园饭店地下室向您做现场报道。现在是当地时间27号下午5点,北约正在对贝尔格莱的地面目标进行轰炸。我们看到,在地下室里来了许多避难的人,这些人里头,有的是这个饭店的房客,也有的是职员,还有一些来自附近的居民。画面 采访珊蒂女士,旁边有两名儿童解说 记者:这位塞尔维亚妇女,她嫁的是一个美国人,她现在也在公园饭店的地下室避难,那么请她谈谈她此时此地的感受。(配音)这位名叫姗蒂的妇女说,我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感到震惊,他们不为我们的孩子着想,也…  相似文献   

7.
快人快语的徐滔很容易让人以为她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但是她说:“我其实心很细,很敏感。”法律往往代表客观与严肃,那徐滔能否在正襟危坐的凛然下隐藏好这份不露声色的细腻呢?“那肯定要保持客观啊,这是一个政法记者的天职。”徐滔没有半点犹豫。  相似文献   

8.
在维也纳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个人经营了一家酒馆,生意做得不温不火。一个冬天的夜晚,酒店里来了一个大男孩,背着琴盒,像个流浪者。大男孩一边吃饭,一边在纸上画着琴谱。饭后结账时,大男孩满脸通红,对那人说:“对不起老板.我没有带钱。”那人见大男孩衣衫单薄,便说:“算了吧。你的饭很粗简,也不值几个钱。”  相似文献   

9.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10.
记者和学者     
记者和学者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这样的命题:记者有三种,一种是新闻型记者,一种是文学型记者,一种是学者型记者。而且说,在现代化建设时期,尤其应该提倡做学者型记者。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我认为,应该提倡做学者型记者。学者型记者,无非是提倡记...  相似文献   

11.
互动的假象     
李强 《视听界》2009,(6):119-119
曾经做过DJ的惠子带着新写的小说回南京做宣传,几乎上遍了南京的电台节目,见到了每家报纸的娱乐记者,互联网上频繁曝光,几家书店轮番签售。一波宣传下来,终于有机会和老同事见面,面色灰败,气若游丝。我笑:“知道范冰冰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了?”她答:“聊以安慰的是,我上一档深夜聊天节目时,热线电话打爆了,无数的听众要跟我说话,说我当年的夜间节目是他们的指路明灯。”我止住了她:“别自我催眠。”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25日,家住吉林省延吉市小营镇新农村的苏庆财夫妇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听着他说话的声音,看着那张熟悉的脸,苏庆财一眼就认出他正是自己10年前捡到的4万元钱的主人。当两双手紧紧地据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哥,这事俺们做得不光彩,太对不起你了,太对不起了!”而这个中年男子则同样激动地说:“兄弟,你千万别这么说,当年我态度不好,是我对不起你啊!”“你放心,钱在公安局里,我会证明失主就是你!10年了,这4万元钱早就应该还你了啊!这些年它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着我呀!”[编按]  相似文献   

13.
知名记者、作家林华女士在《女子读书》一文中说:“一个人在三十多岁以前,应该完成一件阅读上的大事:浏览大量的名著”,因为在年轻时接受名著的熏陶,“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洗礼”,“会给你带来一个比较高的阅读起点……名著对培养一个人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她说,作为一名记者,我曾经在十几年中采访过数百位出色的女性,“我在她们身上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经过名著熏陶的人,和没有经过名著熏陶的人,无论她在哪个岗位上,她所具有的境界、她所做的贡献,可能和其他优秀人物别无二致,但她在具体的工作方式和待人接物中,绝对会给人一种特殊的带有文化意义韵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我的记者梦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便对那些肩上挎个大挎包,胸前吊上个照像机的记者很感兴趣,看到他们在人群中穿梭,在重要新闻地点拍照、笔录、采访,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那时我便对他们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崇敬。 以前,父亲说做记者可以到很多地方,见很多世面。我明白他的话中话:做记者可以游山玩水。记得还有一位长辈说记者是很少在家吃饭的。我也明白他的意思:做记者甚至可以享用免费的午餐。然而我并没有抱着任何占便宜的态度和世俗的功利去向往这样的职业。在我看来,它是神圣的,是严肃的。 读过唐师曾的《我钻进了金字塔》和《我从战场…  相似文献   

15.
新闻悟性是记者对新闻工作的一种独特感悟。有无新闻悟性是衡量记者优秀还是平庸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著名新闻学者范敬宜曾经说过,“我认为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  相似文献   

16.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了美国。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问。他说:“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相似文献   

17.
我眉飞扬     
我认识一位女子,相貌身材肤色连牙齿,哪里长得都美丽。但她对我说,对自己的长相很自卑。我不由得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将她打量了个遍,就差没变成一架B超仪器,将她的内脏也扫描一番。然后很失望地对她说.对不起啦.我实在找不到你有哪处不够标准.还请明示于我。她一脸沮丧地对我说,这么明显的毛病你都看不出.你在说假话。你一定是怕我难受.故意装傻,不肯点破。好吧.我就告诉你,你看我的眉毛!  相似文献   

18.
钥匙     
赵锐 《出版参考》2004,(5):32-32
对于一位已经失去记忆的老人,年龄难道还有什么意义?夏天的一个傍晚,她唤住了我。她笑眯眯地向我招手,让人无法拒绝。蹲在她膝边,握住她的双手,我第一次与她说话。我说:“你好!”她似乎没有听见,只专注地盯着我的颈项,说:“钥匙。”  相似文献   

19.
学艺札记     
记者的采访本每个记者都有一本采访本。一位做过多年记者工作的同志对我说:“我们记者的采访本,可是一样好东西;简直可以这样说:采访本是我们记者认识社会生活的‘万宝全书’!”他说:“作为一个记者,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常常是很难从书本上学到的。要熟悉社会情况,根本的办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向一切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的人请教。”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