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中新课程在服务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方面承担起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责任。因此要求以学术与生涯发展的相互融合来消解当前学习生活与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的二元对立,进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幸福与完满生活奠定基础。高中新课程生涯发展聚焦于与个人终身职业、休闲、社会与人际关系密切关联的个人适应、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它通过静态的构成要素和动态的操作历程体现出自己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课程观力主课程的“人本化”,它强调通过教育以实现包括学术潜力和非学术潜力在内的人的能力的全域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意、情感相结合,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只有当它植根于情意基础时,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它认为以学生的生活现实问题为主题选择出来的教材,教学才会真正适合儿童的实际,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活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革。我们可以借鉴人本主义课程观中一些有用的东西,使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课程观力主课程的“人本化” ,它强调通过教育以实现包括学术潜力和非学术潜力在内的人的能力的全域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意、情感相结合 ,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方法只有当它植根于情意基础时 ,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它认为以学生的生活现实问题为主题选择出来的教材 ,教学才会真正适合儿童的实际 ,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活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亟待改革。我们可以借鉴人本主义课程观中一些有用的东西 ,使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程雯 《文教资料》2008,(6):97-98
传统、辞典、人们和国际社会对基础教育概念的解读各有千秋.比较分析我国基础教育与职业、高等、成人、义务教育的不同之处,可更清楚地认识到: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应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和训练,它高度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命价值,为人的终身发展做准备,是由国家和社会提供资助和保障的一种基础学历教育.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的纲领性文件,它为进入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打好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同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掀起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这一轮课程改革立足于当代科学知识综合化的大趋势,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材编写的立足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顺应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潮流,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省级实验区展开。笔者认为,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快捷而有效地适应这种系统性的变革,充分实…  相似文献   

7.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一位社会成员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终身学习,以不断促进自身知识、技能的发展。作为个体终身学习生涯的一个片段,学校教育为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必须把受教育培养成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肩负着双重任务:成人与成才。生涯发展包含着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等方面的内容。在基础教育阶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实施生涯发展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与职业世界,让学生具备生涯意识,从而形成生涯认知、生涯探索与人生定位等,为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基铺路。通过生涯觉察、生涯探索、生涯规划等阶段的培养,促进基础教育对生涯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核心素养"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0.
高师院校以面向基础教育为服务定位,就必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改革;要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认真分析高师学生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要求、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师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树立开放的师范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为培育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焦点。实际上,心理学、教育学从来都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提升为课程目标,意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建构适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urvey of psychology undergraduates' perception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the factors most likely to motivate or deter them from joining the profess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erest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s a career option is at its lowest level for thirty years or more. The paper presents evidence that the current recruitment crisis within the profession needs to be addressed at a number of levels, including: the promotion within first degree programmes of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s a discipline and a profession, and of the links between basic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whi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EPs) fulfil, and the accurat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fession; stream-lining and rationalis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routes for psychology graduates, in order to offer a more accessible career route, and maximising its direct relevance in supporting the acquisition of cor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ttenting to pay and conditions within the profession, so that it competes on more equal terms with other career destinations considered by undergraduates.  相似文献   

14.
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开设、各项相关服务工作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生涯发展与终身幸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均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开发理念亟待更新、开发程序亟待规范、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方案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是关于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2017年教育部启动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国家标准的修订,将过去一直延用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意味着国家教育意志的意义嬗变,这种意义嬗变主要表现为作用载体从课堂教学转为课程建设,基本视域从关注教学过程转向注重学习结果,目标取向从注重三维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国家教育意志的嬗变需要每个职教人的专业理解与实践,每个职教人应将国家的教育意志融入到每堂课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到每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上,实现从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教学“转身”。  相似文献   

16.
基层学科组织是高校核心组织。近年来,省属本科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围绕基层学科组织的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基层学科组织设置范围过窄。不利于学科的综合和交叉;基层学科组织体制僵化、封闭,灵活性、开放性不足;教学、科研分离,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失衡,基层学科组织行政化;基层学科组织活力不足;资源分散,利用率较低等六个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益凸显,再加上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容量小且脆弱,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许多学生缺少心理准备,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择业心理矛盾和压力,严重的还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大学生因择业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视,而且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张钧 《成人教育》2019,39(4):1-5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然而,在理论上,社会大众对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客观存在教育对象"特殊论"、教育内容"职业论"、教育形式"时序论"、教育体系"对立论"和教育价值"功利论"等认识误区。在实践上,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发展基础条件羸弱,政策法规建设进程缓慢,组织机构发展不足,人力资源配置比例失衡,现代化技术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平台创新和保障支撑优化等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心环节,是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英语课程的改革需要吸收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全面发展的统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更新观念,充实更新知识,全面提高能力,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实现自己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