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继马克·吐温之后,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文坛上,又升起了一颗耀眼的短篇小说明星,这就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Singen)。辛格以他“充满了激情的叙事艺术”及“反映和描绘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辛格于1904年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拉德捷敏地区,父母都是犹太教的拉比(拉比:犹太教教士,负责主持宗教仪式,执掌犹太人的法律,并从事教学和精神治疗)。  相似文献   

2.
艾萨克·辛格 (190 4———1991)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波兰拉齐米恩镇一个犹太拉比家庭。后随父母迁往华沙 ,住在贫民区。1935年移居美国。他的大多数作品是用意第绪语写成的。代表作有《莫斯卡林特一家》、《魔术师》、《原野王》 ,短篇《傻瓜佩尔金的故事》、《市场街的斯宾诺莎》、《大喜之日》等。“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 ,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 ,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 197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辛格并不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 ,他的书却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他父亲是一个坚定地维护传统的拉比 ,曾为儿子青…  相似文献   

3.
【作家档案】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 ̄1991),美国作家。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祖父与父亲都是犹太教的长老。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铸就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辛格15岁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1950)、《庄园》(1967)和《农庄》(1969)等主要写在现代文明和排犹主义双重压力下,波兰犹太社会的解体过程,其中《庄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另一类小说主要写爱情与宗教问题,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1955)、《卢布林的魔术师》(1960)、《奴隶》(1962)、《仇敌:一个爱情故事》(1972)和《童爱》(1979)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卢布林的魔术师》,西方评论家说它是辛格最佳的长篇小说。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重要的有《傻瓜城的故事及其他》(1957)等。1978年,由于"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4.
董妍 《文教资料》2014,(8):23-24
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也是坚持用意第绪语创作的小说家。辛格因为“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植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辛格不仅成功创作出以《卢布林的魔术师》、《奴隶》为代表的诸多长篇小说,而且在短篇小说领域颇有造诣,大多数作品都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邻居》是辛格诸多短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两位孤苦伶仃的犹太老人身处世态炎凉、冷暖自知的社会环境,体会到人情淡漠.道德沦丧的人生经历。小说中辛格借表面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看似轻松愉悦的氛围向世人提出一个冷酷现实却发人深省的问题——人性都去哪儿了?本文旨在揭示辛格在《邻居》中借助黑色幽默所传达出的仁爱精神:一方面是为犹太民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寻求尊严和平等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借助对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凄惨人生的描写呼唤良知与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辛格和《萧莎》——兼论犹太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在世界文坛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地位和成就。他不仅仅是“美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美国犹太小说家”,也是本世纪最为典型的犹太文学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6.
<正> 形成于五十年代初期的法国新小说派的第一代的代表作家阿兰·罗伯一葛利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等以他们自己的创作,对英美等西欧国家以及东欧的波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时隔十余年后,法国新小说派的第二代作家马克·萨波塔(Marc Saporta,923——)发表了他的《第一号创作》,亦即《隐形人和三个女人》(以下简称,《隐形人)。这部在表现形式上极富独创性、与传统小说完全迥异的作品,立即引起了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都是历史上饱经忧患、苦难深重的民族,华夏文化与犹太文化同属于世界四大文化(希腊文化、华夏文化、印度文化、希伯来文化)。这两个民族都产生出自己的伟大作家,他们怀着强烈的民族使命感,探索本民族精神文化的特质,将其意象化地消解在自己的文本里。1992年逝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巴·辛格是一位独特的美籍犹太作家。辛格具有深厚的犹太意识,拒绝将犹太文化融入美国文化的主流,坚持用古老而又行将消亡的绪第语创作,而“绪第语作为古希伯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结晶,集中地体现了犹太民族的品性”①。正如鲁迅致…  相似文献   

8.
于斐 《现代语文》2006,(7):86-87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是“迷惘的一代”典型的作家代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技巧体现了西方小说叙事艺术的典型特点,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就连有“驾驭叙事艺术高手”的海明威也曾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给予很高的评价。菲茨杰拉德能够将一个痴情男人找寻昔日情人的不算太新鲜的故事,写成盖世杰作,这不得不归功于他那不同寻常的叙述方式及独树一帜的艺术手法。正如著名诗人T·S·艾略特所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本文即从叙…  相似文献   

9.
论《哈利·波特》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结构指的是从纷繁复杂的故事中抽象出来的深层结构。《哈利·波特》“大故事”的叙事结构是“社会契约 .....................+违背+奋斗×n+(社会契约的重建)”,单本《哈利·波特》都是按“βγδεηθABC↑DEHF Rs↓”这一模式而展开、衍生和变化,是埋藏在故事下面的那个最终的故事。“大故事”在单本故事的基本叙事结构不断重复中螺旋式上升发展,这种叙事结构富有层次感、节奏感和艺术韵味,使青少年儿童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故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小调《第一叙事曲》诞生的背景,音乐史上一直存在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它是以波兰浪漫派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为文学脚本创作而成的。其中,美国音乐评论家詹姆士·纪本兹·休涅克的观点可说很有代表性。他在1900年写成的《肖邦:其人及其音乐》一书中认为“《第一叙事曲》是根据《康拉德·瓦伦洛德》而写的。”《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密茨凯维支在目睹了波兰革命的失败,并经历痛苦心路历程后所撰写的一部渗透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叙事诗。那么,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否就…  相似文献   

11.
秦丽 《初中生》2007,(7):27-29
列夫·托尔斯泰是闻名于世的大作家。他一生呕心沥血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三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四百万》是他的代表作品。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四百万》中,欧·亨利不仅以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以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着读者。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欧·亨利的作品,就难以全面了解美国当代文学;而不熟悉《四百万...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07,(Z5)
列夫·托尔斯泰是闻名于世的大作家。他一生呕心沥血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三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大步";鲁迅评价托尔斯泰是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它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细腻的心理描写,梦幻般的浪漫气氛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使作品充满了迷人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读者。故事的主人公是海丝特·白兰,在整个故事中,一个鲜红的“A”字始终伴随着海丝特,成为故事的中...  相似文献   

15.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作家的创作标志着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他“不仅创作了俄国生活的无比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的第一等作品。”(见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高尔基对这位伟大的作家也有极高的评价:“伯爵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可以说是我们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是俄罗斯文化的珍宝;他的文学遗产,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杰克·伦敦小说“北方故事”的艺术特色曲晓明,赵非勺防故事”是杰克·伦敦的早期创作,包括三个短篇集。“北方故事”是以美国北方阿拉斯加一带的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淘金者的艰苦生活。翻开杰克的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极为广阔的冰天雪地图...  相似文献   

17.
辛格是一位犹太作家,坚持用意第绪语写作,尤以短篇小说见长,被誉为“伟大的寓言家和短篇小说大师”。神秘主义和怀疑的虚无主义构成了他作品的主题。《艾·辛格的魔盒》中收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伟大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家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1925—1936)一直从事这部小说的创作。《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共四卷。第四卷最后部分未能完成,高尔基就去世了。这部规模宏大的小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作家全部创作生活的总结。《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有一个副标题:《四十年》。这部具有史诗性质的小说正是用鲜明的艺术画面再现了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一九一七年这个历史时期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十月革命前的四十年是充满尖锐矛盾和斗争的年代。这四十年经历了俄国解放运动第二  相似文献   

19.
刘勰论读者     
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文体论和作家创作论为主,而读者作为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和鉴赏者在书中仅处次要地位。在整部《文心雕龙》之中只有《知音》这篇文学鉴赏论较集中地论述了一下读者,我们不妨从这篇文章中一窥刘勰对读者的界定、要求以及评述。一、《文心雕龙·知音》中读者的范围及类型所谓读者即刘勰所言之“观文者”。《知音》中  相似文献   

20.
作家连线100年前,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在他最富盛名的代表作《小飞侠彼得·潘》中讲述了一个永远不愿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的冒险故事。100年后,为了纪念詹姆斯·巴里和彼得·潘这一经典童话形象,英国政府开始在全世界招募作者撰写续集。伦敦一时汇集了三千多名文坛高手,在激烈的竞争中,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杰拉尔丁·麦考琳独占鳌头,她提交的故事大纲和部分章节的样本获得了评委们的首肯,于是,她被正式委托进行《小飞侠彼得·潘》续集的创作。被委以重任的麦考琳能获得如此青睐,也决非偶然。她从事出版业近十年,1988年之后成为一名专业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