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荣国  孙娜 《教育评论》2022,(4):96-100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被大学生认同、接受,他们才有接受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话语主体间性关系、生活世界的语境、话语有效性主张等核心思想启示我们: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效果,话语双方需要建立“主体间性关系”,形成“话语共同体”;回归“生活世界”,促进话语的“视域融合”;满足“有效性主张”,提高话语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青年亚文化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面临的最直接挑战,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应该注重以“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为基点,回应青年亚文化,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将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对接,借鉴青年亚文化话语的开放性特点,形成积极、活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师生双方准确定位各自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身份,消解由于青年亚文化干扰的认同混杂,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模型。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路径和研究视域。文章运用交往行动理论审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征,通过生成主体间性、回归生活世界、制定合理规范、创设交往共同体等,构建全景交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辟寻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的认同危机:认同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价值的认同存在障碍;认同主体对教育者和教育客体存在情感障碍;认同主体在认同结果上存在知行脱节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突出,缺乏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而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就要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创新教育理念,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实效性;改善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做到与时俱进;构建话语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创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技术已渗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情况需要,出现了滞后、低效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话语权的式微是其滞后、低效的关键原因。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要积极转变话语方式,提高话语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忽视甚至无视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导致其低效的根本原因之一。重视大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颠倒了的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再颠倒过来,须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教育理念上尊崇人格平等,实现主一客二元对立向主体间性关系转变;教育内容上关照"生活世界",实现从自发向自觉自为的转变;教育方式上注重情感体验,实现由"思想灌输"到实践养成的转变,从而让大学生真正成为接受的主体,自我教育的主体,这是走出当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困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7.
莫春菊 《江苏高教》2020,(8):119-124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全球性的视域和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其中所蕴涵的价值理念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养世界"公共人"为己任,通过转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转换、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构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打造"开放""融入"世界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理论说服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进行理论说服的媒介工具,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巨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遭遇自媒体话语强大冲击,显得与时代脱节,与生活脱节,表现出话语不接地气、没有生气、缺乏底气的窘境。因此,我们必须着力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换,通过生活化话语体系地构筑、对话式话语新范式地构建、提升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使之接地气、涵生气、蕴底气,避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化危机。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话语的说事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文本”式话语范式的弊端,课堂潜伏着严重的话语霸权。教学话语只有借助一种恰当的话语范式才能实现理论的“文本”与“生活世界”的真正契合。为有效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必须走出课堂教学的话语困境,加强教学对话,激活主体意识,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有力途径。从“接受理论”视角来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的单一而未形成“期待视野”;语境复杂多变影响“读者消费”;受教育者接受能力不足导致“召唤结构”缺失;教育主体的话语能力不够影响了“第二文本”的产生。因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明确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充实话语内容和提升教育者的话语技能,才能有效克服以上短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出现诸多显著变化,话语实践面临多方面问题。基于此,必须立足大学生生活世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以生活见闻与生活体验为基础,构建师生共享教育话语语境;以日常生活问题为逻辑起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是引领“00后”高职大学生树立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在全媒体发展格局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效度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文章从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新背景、新要求、新格局三个角度分析了“00后”高职大学生所具备的“可塑性”、高职院校积极投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改革的“坚定性”和高职院校保障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有效性”,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度、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育人格局发挥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经验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静态的文本世界这三个世界之中,作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其意识形态工作较之发达国家更具有紧迫性与赶超性,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要求推进体验式教育,在经验世界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抢占网络阵地,在网络世界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强化问题意识,在文本世界中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理念变革的时代境遇与公共性彰显、人本性凸现的现代语境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介体且力求实效性与有效性充分发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多维度发展困境。面对技术性境遇下意义世界追问的缺失、碎片化语境下视域融合能力的钝化与公共化情势下主流价值引领的乏力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深层现代性窘况,话语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现代性境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是从单一化到多维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整合;从理论思辨性到生活体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超越;从单向控制式到交往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转换;从传统独享型到现代共享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第一、二课堂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辅渠道,应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主辅渠道”互动;学校、教师、学生三种主体,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主体、教育主体、接受主体,推行三种主体不同的三种参与方式,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优良转化.  相似文献   

16.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有效沟通与互动.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沟通、对话为前提,通过一次或多次商谈达致共识,具有人本性、对话性和特殊性等特征.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主客二分的教育思维、脱离“生活世界”的教育情景、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等阻抗.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实践交往理论的指导地位,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平等观,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及应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相似文献   

17.
泛娱乐化以娱乐至上为价值原则,泛娱乐化参与的大众化、自由化,内容的碎片化、媚俗化,表达的情绪化、非理性化,价值取向的去崇高化、虚无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力、凝聚力、调控力、引领力产生影响。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引导力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管控力不足、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渗透力降低。可从提升把关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革新话语内容、调整话语方式、优化话语环境等四个路径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与自媒体发展存在高度的关联性。针对当前全员自媒体新格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了话语主导权弱化、话语认同陷入困境、话语说服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在自媒体时代,高校若要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大学生的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作用,就必须变革话语主体理念,重构话语表达形式,优化话语传播方式,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认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为重要依托,重视激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及能动效应,强调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互动交流,注重教师引领效应及主导性的有效发挥,实现教育主导性与接受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的精神,被世界人民接受和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生活哲学,这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把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利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无私奉献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