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而探寻到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的求索,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冲破"城市中心论"的教条主义的束缚取得的,它对于中国革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在抗战中的丰富和发展陆文培,张志梅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形成于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此与相应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本章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目前,接受问题的学术研究在教育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等各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也有初步的涉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研究则是全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从接受的相关研究、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相关研究、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相关研究等三个层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我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察和森曾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过认真的探索,提出了与“工农武装割据”相接近的思想,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是对  相似文献   

6.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从而找到了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认真研究毛泽东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发展,对于总结我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有结合的历史经验,对于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在革命…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基本形成,在抗日民族战争的历史条件下,这一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立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从五个方面梳理和论述本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1.在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2.在日本统治区内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3.持久战思想丰富了这一理论的内涵;4.分析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关系;5.这一理论在抗战时期的新特点及其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改革发展至今城郊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指出城郊经济已上升到发展中国区域经济的重要一翼的地位,成为了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的“双推器”;进而阐明应发挥城郊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圈层效应,重点是“农村包围城市”效应。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经色政权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其核心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包括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三个方面。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地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表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是中国式的民主革命道路。在探寻这一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 ,周恩来较早地提出了“先到农村 ,再图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等思想 ,为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此道路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寻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哲学依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从而奠定了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发展,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量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遵义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该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3.
在新民主义义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上经历了"城市中心--工农武装割据--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飞跃,准确把握这三次飞跃是科学理解这一革命道路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创造了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党和人民在集体奋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完整理论,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有一个提出、发展和最后形成的过程。仔细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这一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  相似文献   

15.
《中共红四军军委给江西省委和中央的报告》阐明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是后来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理论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蔡和森曾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过认真的探索,提出了与“工农武装割据”相接近的思想,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毛泽东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民主革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具体来说,中国革命的道路同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贡献。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还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面对强大敌人的袭击,使革命遭受失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形势,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8.
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曲折的革命斗争,从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和发展了红色政权,最后夺取了全国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我党许多领导者从发动数以百计的武装起义和创建农村革命政权的尝试中,共同开辟出来的;红色政权的革命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邓中夏、彭湃、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根本保证。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做出的独创性贡献,而且对于领导中国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彻底抛弃“城市中心论”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产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