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电磁阻尼、电磁驱动实验器(系列)的装置、仪器特点、制作方法、使用方法等。本系列实验器可以演示电磁阻尼、电磁驱动现象,取材制作容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利于推广自制。  相似文献   

2.
用柴油做裂化实验效果好唐务生(湖南祁阳一中426100)石油催化裂化的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较难的一个实验,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为了加深学生对石油裂化原理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增加了以柴油为原料,进行热裂化的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所需时间较短.一、实验装置1....  相似文献   

3.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化学2(必修)》教材中,编者设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3个实验,通过不同条件下观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气泡的快慢,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但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该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一是【实验1】由于气泡产生的泡沫逐渐增加,通过肉眼观察,2支试管中的泡沫差不多,现象区别不大;二是【实验3】在溶液中产生的气泡较小,3支试管中气泡的多少、快慢区别不明显。为此,我们对该实验做了重新设计,用注射器对气体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改进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验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海市蜃楼”现象成因分析及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市蜃楼”现象是远处景物反映在天空或地面而形成的幻景,夏天,在海面或沙漠上空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因为全反射形成的像应是倒立的,而不是正立的。我们西南师大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将“模拟‘海市蜃楼’现象的观察”实验作为物理学专业四年级创新物理实验研究的重要内容。经过努力,用恒定的不同梯度的液体层来模拟“海市蜃楼”现象的出现,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在《电荷、库仑定律》一课中设置了两个演示实验:静电感应实验和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实验。为了能在教学中成功演示这两个实验现象,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二生物依照人教版教材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不但大量鸡血难寻、步骤冗长繁琐,而且实验过程长、鉴定现象不明显,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实践过程中,我们企图采用香蕉、洋葱、菜花等植物材料替代鸡血。香蕉、洋葱成本低,但鉴定现象不明显;菜花鉴定现象可以,成本又不低。偶见网上一文述可用鱼白代替鸡血,即摸索实验。后经数次改进,达到药品用量小,适宜两人一组操作,而且30min即可完成,90%以上学生均能做出结果。具体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学物理课“电场”一章教学中,通常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在南方地区阴雨天气较多,由于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实验很难成功;同时常规验电器的箔片较小,做演示实验时往往只有前面的少数同学能看到实验现象,坐在后面的同学,则难以观察到实验结果。我们制作的“电子验电器”无论晴天雨天,使用效果都很好,加上声光同时显示,全体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更主要的是它能探测辐射的电磁场。现将它的原理、制作和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几则实验改进江西省赣州市南外小学郑奕财一、液体热对流实验热在液体中的传递主要靠对流。为了能直观、形象地观察热对流现象,我们对液体热对流实验方法改进如下:取一只透明的矿泉水瓶,装上大半瓶清水,再倒入适量的锯末,将一只盛麦乳精的马口铁罐头盒的盒盖拿掉,在...  相似文献   

9.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一节的教学重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按照教学的要求,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轮流观察实验现象,再通过课件模拟演示。由于学生轮流观察,既浪费时间,又不可能看清布朗运动的全过程,而课件模拟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提高实验效果,便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布朗运动现象,我利用数码相机和背投电视(也可以用带视频卡的电脑)结合显微镜的方法,演示布朗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简易水压计和潜水艇徐正文,张洪友(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沂北小学)(灌云县教研室)在教学《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时,我们会发现,课文中的水压演示实验,现象并不太理想,还有课文后部分介绍的潜水艇的制作,材料也不易找,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因此,我根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行教材做电泳演示实验往往实验时间长,且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笔者通过反复实验,设计了一套全波整流装置,该装置利用照明电压全波整流,得到电压155V左右,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时间只需2min,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特点:把原来突发性的实验现象改变为连续缓慢的实验现象,解决了教师在演示过程中的胆怯心理和不安全感,并且实验效果更加形象直观,易推广。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偏振现象演示实验方案并自制了实验教具,说明了偏振现象是横波的特性,纵波无偏振现象,对光的偏振做定量研究并验证了马吕斯定律。  相似文献   

14.
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大气压强一节中,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教材的提议和我们实际所作的实验方法是:用煮熟剥了皮的鸡蛋演示瓶子“吞蛋”现象。实验前选取适当大小的鸡蛋并煮熟剥皮都需要一定时间,且实验中鸡蛋一旦沾上沙子又不易取出,不但影响实验,还会造成鸡蛋破裂。特别是对一人要教几个班的教师来说,既麻烦费时又浪费材料。  相似文献   

15.
在人教版《生物》第一册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方法步骤3,在临时装片的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后进行观察。学生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为此,我们经多种方法尝试,得出将洋葱表皮置于清水和蔗糖溶液中对比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Cu与浓H2SO4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是用来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稀H2SO4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按全国统编全日制普通化学教材和江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实验操作,得不到蓝色溶液,而是出现异常现象,即有大量黑色物质生成且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而按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实验操作(将铜片换成粗铜丝),没有黑色物质生成,溶液呈蓝色。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带有阻尼项α︱u︱βu(α>0)的不可压Euler方程解的存在性。利用Galerkin方法、Poincare不等式、Sobolev嵌入定理、能量不等式,我们得到了带有阻尼项不可压Euler方程当β=2时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8.
制备氢氧化亚铁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描述了Fe(OH)2制备的现象: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看到白色絮状沉淀。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我们采用了以下实验,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  相似文献   

19.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福建龙岩二中郭志弦高中化学关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按课本介绍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坐在后面的同学很难看到实验现象。为此,我对此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改进:一、电解装置的制作1.取一块长60cm宽40cm的木板,木板上固定...  相似文献   

20.
酸的稀释及分瓶装置王喜贵,余孟莹(天津市静海县第二中学301600)我们在准备实验时常对浓硫酸或挥发性有毒的液体进行稀释和分瓶,为防止溅到身上和发生中毒现象,我们设计和自制了一套装置,介绍如下。一、液体稀释装置1.所需器材(1)刻度瓶.可以用500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