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大伟 《科教文汇》2008,(25):217-217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我国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相形之下,现行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打击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实践中渐显滞后。综观我国侵犯著作权立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刑法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结合司法实践,要从扩展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取消犯罪主观案件中的非法营利目的,侧重于对被害人的实质补偿,修改罚金刑、增强其可操作性,确立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模式和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行为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缠混难分,问题的源头在于司法解释出于扩大犯罪圈的考量,将"复制发行"理解为"复制并发行"。对两罪不加区隔,仅通过想象竞合或法条竞合理论解释的进路要么违反罪刑法定,要么违反罪刑均衡,不具有妥当性。将"发行"脱离知识产权法律文本另做解释的方案违反了法秩序统一原则,引发诸多问题。应当根据加功行为的不同故意等级区分"通谋型"加功与"明知型"加功,二者均成立帮助犯,但"通谋型"的加功处罚更重,以此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相似文献   

3.
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多发的犯罪。它不仅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而且也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正确认定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体和犯罪的对象、犯罪主体、犯罪客观要件以及共同犯罪等问题,可以准确区分挪用公款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更好地运用刑事法律打击挪用公款犯罪,保护国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4.
郑勇  杨尚文 《科教文汇》2007,(8X):124-125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许多学者著文论述,各种观点歧异纷呈,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单一罪过论与复杂罪过论两大类。笔者以为,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仍宜采纳刑法学界之通说——故意说,即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当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5.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许多学者著文论述,各种观点歧异纷呈,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单一罪过论与复杂罪过论两大类.笔者以为,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仍宜采纳刑法学界之通说--故意说,即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当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6.
新《刑法》将非法占用耕地罪更名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扩大了《刑法》对国家土地资源的保护范围和力度,但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仍然存在诸如法定刑不适当,司法解释缺失等立法缺陷,因此有必要对该罪进行研究,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医疗事故罪作为业务过失犯罪的一种,属于过失犯罪。因而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在认定犯罪时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刑法对过失没有规定,同时,由于医疗行为的行业特殊性,认定医务人员主观方面严重不负责任是相当复杂的。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医疗事故罪主观方面所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浙江S装饰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公司,其法定代表人为吴某)与江苏X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都是专业生产窗帘布的公司。早在2006年,X公司以S公司侵犯其18幅窗帘图案著作权为由诉至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武汉中院),后经武汉中院查明X公司指控S公司所生产的印花窗帘布案侵犯其著作权证据不足,责成X公司撤回该18起著作权侵权案。但在2012年3月,江苏省某市公安分局(以下简称某市分局)称受理X公司的报案,指控S公司生产的窗帘布上的图案侵犯了X公司所拥有的著作权,权利依据是X公司在江苏省版权局的作品登记证。该侵犯窗帘布图案著作权刑案现又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张忠利  刘春兰 《现代情报》2002,22(8):150-151,153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犯罪。本文就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处罚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毒品犯罪持续增长,这是每个国家不可避免而要面对的问题。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我国刑法348条规定的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持有较大数量的毒品,司法机关又无法查证毒品来源与用途的行为,并根据非法持有毒品达到不同的法定数量处以不同刑罚,这对全面打击毒品犯罪有重要意义。现就理论与实务方面对本罪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观罪过形态问题在刑法学界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创见性的提出探究该罪罪过形态的前提和关键是要正确界定罪过形态的指向对象,并以此为基础,言简意赅的阐述了作者本人对丢失枪支不报罪主观罪过形态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斌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1):119-120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现行刑法规定的一种新型犯罪。从刑法理论及社会实践看,本罪还存在一些缺陷,应主要从罪名、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及刑事责任四个方面予以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武萌 《科教文汇》2007,(2):177-177
在我们看来,罪恶与耻辱是一个客观历史存在,罪恶永远是罪恶,耻辱就是耻辱,罪与恶的性质不是随着主体的消亡而变化的。在日本,有“人死罪消”的传统观念,很长时间以来,日本许多人都已“人死罪消”的传统为借口,辩驳: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人的传统习惯。年复一年的“靖国神社参拜”问题,已经成了中日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我们要通过对这种“罪耻观”的分析来透析出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中,在寻衅滋事罪罪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殴打他人是否具有随意性不易判断;二是情节严重、情节恶劣、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三是兼有几种情形但均未达到情节严重、情节恶劣、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相似文献   

15.
张松林 《科教文汇》2008,(35):249-250
作者认为莎士比亚受基督教文化影响颇深,其作品《一报还一报》体现出了《圣经》中罪与宽恕的主题。而这种紧密的联系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从道德的角度思考与探索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看来,罪恶与耻辱是一个客观历史存在,罪恶永远是罪恶,耻辱就是耻辱,罪与恶的性质不是随着主体的消亡而变化的.在日本,有"人死罪消"的传统观念,很长时间以来,日本许多人都已"人死罪消"的传统为借口,辩驳: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人的传统习惯.年复一年的"靖国神社参拜"问题,已经成了中日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我们要通过对这种"罪耻观"的分析来透析出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刑法保护已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而刑事法律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刑法规定明显影响著作权保护力度.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目前都很重视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刑事处罚,但二者相较,两岸侵犯著作权犯罪立法特点和罪名、犯罪构成、刑事追诉以及刑事处罚上各有千秋.通过比较,大陆应借鉴和吸收台湾地区有关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先进之处,以便加大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就是否设立袭警罪的争论在激烈进行中,其中很多人主张在刑法中独立设立袭警罪名,本文就现有法律规范是否能够有效打击袭警犯罪、国外有袭警罪是否中国也要设立,警察是否需要特殊保护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马浩丹 《科教文汇》2007,(12S):138-138
我国刑法理论传统上采用的罪数体系存在双重标准和归类不当的缺陷,在借鉴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基础上可予以修正,根据处刑方式区分一罪与数罪,根据行为数区分一罪内部的类型。一罪应包括单纯的一罪与包括的一罪,数罪应包括处断的一罪与处断的数罪,想象竞合犯应当归类为处断的一罪。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理论传统上采用的罪数体系存在双重标准和归类不当的缺陷,在借鉴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基础上可予以修正,根据处刑方式区分一罪与数罪,根据行为数区分一罪内部的类型.一罪应包括单纯的一罪与包括的一罪,数罪应包括处断的一罪与处断的数罪,想象竞合犯应当归类为处断的一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