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环渤海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作为环渤海区域滨海城市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天津、秦皇岛、大连、青岛4个城市是该区域内主要的旅游城市.对旅游竞争力进行比较和定量分析,有助于该区域更好地进行旅游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三方面建立竞争力评价模型,借助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类竞争力得分值,以各类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得到总体综合评价值,据此提出区域旅游应积极采取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滨海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辽宁省内开发较早、发展程度较高的旅游区域。本区域所属的六座城市,目前在旅游方面发展情况较好,但是,由于各城市的旅游资源存在共性,必然在面临区域外竞争的同时还面临内部的竞争,文章力图通过对这一区域合理定位、分析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合作条件,指出各城市合作发展的方向,并给出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滨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对海洋经济甚至全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基于区域旅游合作、整合营销传播、区位论、增长极等理论,结合北部湾经济区滨海旅游的现状和优势,构建"一机两翼组团"新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丰富的资源;宝贵的发展机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充足的专业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7—2011年的中原经济区所包括城市旅游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涵盖河南全省,山东、安徽、河北及山西部分省区在内的29个城市(济源除外)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揭示出中原经济区旅游竞争力水平的空间结构分异特点。  相似文献   

5.
泉州历史悠久,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滨海休闲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分析了泉州市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滨海旅游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泉州市城市旅游整体形象应从“文化旅游城市”形象提升到“滨海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形象,进而提出了泉州市滨海旅游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业的开发,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描述了我国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能够影响旅游业的因素,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业的优势和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包括旅游核心竞争力和旅游基础竞争力2个一级指标,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接待能力、经济竞争力、城市文化氛围竞争力、交通及通信业竞争力、环境质量竞争力7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通过TOPSIS法利用逼近理想解的技术确定评价对象的排序,划分为三级梯队,对湖南省14个市州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对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研究,有助于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进而促进滨海城市的旅游发展.为此,本文从旅游自然条件、旅游氛围、城市经济、旅游服务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方法进行测评,通过对大连、青岛和厦门三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然而在经济总量和质量方面,与其它成熟经济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目前城市以及城市圈逐步成为区域竞争的主体,对成渝经济区的主要城市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可以认清它们各自的竞争力类型和发展条件,并以各城市为抓手,扬长避短,探讨出整体上构建成渝增长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滨海旅游迅猛发展,许多具有一定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的潜在滨海旅游区纷纷加快了滨海旅游开发建设的步伐,这类区域既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的挑战,加强潜在滨海旅游区开发研究是一个重要紧迫的现实和理论课题。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分析了滨州市滨海旅游资源的概况及优劣势,提出了加快滨州市滨海旅游开发战略要坚持政府主导,突出资源特色,瞄准市场坱求,深挖文化内涵,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评价城市旅游发展现状与潜力,主动占有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据。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介绍了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并对福建九地市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旨在为政府科学评估本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明确制约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症结所在、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滨海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业出现的一个新领域.通过调查分析莆田滨海体育旅游的资源状况以及开发与发展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探讨滨海体育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征.以实现莆田滨海体育旅游可持续开发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对莆田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的总体目标、市场定位与战略构想;莆田滨海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以及莆田滨海体育旅游可持续开发与发展的策略进行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创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滨海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迅猛发展,可持续性旅游又成为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将滨海城市的可持续性旅游融入教学,讲师培养具有与时俱进思维学生的有效手段.将可持续性融入旅游教学,需要教师自身做出榜样,借助专业课程对学生培养可持续性意识,教师带领学生共同为可持续性旅游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滨海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3大产业之一.福建省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滨海体育旅游对促进全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文章通过运用SWOT法,分析认为福建省滨海体育旅游具有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等优势,同时经济发展较快、各级政府的支持给滨海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缺乏拳头产品和专门人才且省内外竞争激烈,环境破坏严重,发展福建省滨海体育旅游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特色产品、加强部门合作、培养专门人才、狠抓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莆田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开发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莆田滨海体育休闲旅游的资源状况以及开发与发展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探讨滨海体育休闲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征,从实现莆田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可持续开发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对莆田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开发的总体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莆田滨海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可持续开发与发展的对策进行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创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福建省滨海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认为福建省滨海旅游资源价值高、生态环境较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其旅游资源完整度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配套旅游设施,为此,提出的开发策略是:进行科学的滨海旅游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深挖资源价值,构建滨海旅游产品开发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强滨海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期为福建省发展滨海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滨海旅游是当今现代旅游发展的主潮流,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一大旅游项目.泉州湾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好,但开发层次低、规模小,还没有形成整体开发.文章从分析环泉州湾中心城区建设与环湾滨海旅游开发入手,通过对泉州湾滨海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泉州湾滨海旅游产品系统开发以及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品牌是城市个性、城市资源和城市发展的综合体现。城市品牌营销战略是整合城市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前提。目前,泉州在经济、港口、旅游、历史文化等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城市化发展动力不足、城市品牌影响力不够。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乃大势所趋,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必须树立泉州城市品牌,全力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工贸港口城市"。本文将品牌营销理念引入城市竞争之中,以期探索出一条提升泉州城市竞争力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岛作为全国知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近些年来,青岛市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青岛滨海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青岛市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进程加快,为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在旅游资源、市场等方面极为相似,导致产品雷同,竞争严重,亟需进行产业集群来改变现状。通过构建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钻石模型,分析得出该区域旅游产业呈现高水平的专业化,适合产业集群发展,进而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深度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