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书香     
《陕西档案》2013,(3):49-49
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与凶恶的敌人斗争,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斗争,终于在陕甘边开辟了一块革命圣地。本书突出和贯穿了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创建陕甘边区的领导作用;突出和贯穿了陕甘边区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突出和贯穿了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正确路线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和指导:突出了二战后陕甘边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给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1935年,毛泽东在瓦窑堡初见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时大吃一惊:"原来你这么年轻,娃娃嘛!"让毛泽东大吃一惊的是,这位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落脚点的陕甘边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是时年只有22岁、年轻青的习仲勋!陕甘边苏区创建者中最年轻的一个,历任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陕甘边区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本文尝试探讨习仲勋善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相 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土地革命,给农民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为根据地的扩大、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对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3.
《陕西档案》2013,(5):F0003-F0003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以耀州区照金镇为中心,横跨耀州区、句邑、淳化、宜君等县(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黄莺 《兰台内外》2014,(3):11-11
正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部分领导向上级组织报告说,刘志丹、习仲勋等坚持"右倾"、"富农路线",中共北方局遂派遣朱理治等人赴西北解决问题。朱理治9月抵达根据地后,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场主要针对陕甘边根据地领导的"肃反"运动。他们先是抓了刘志丹严刑拷打,之后又将红二十六军营级以上、陕甘边地方县级以上干部全部关押起来。大量的知识分子干部也成为屠戮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杨兴茂 《档案》2011,(3):32-33
甘肃省档案馆138—1—56号案卷典藏的4份史料,记载了上世纪30年代我省甘谷县李炎烈士在陕甘边苏区进行革命活动牺牲的事宜,再现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后任西北和中央要职的习仲勋,两次复信恳谈李炎革命烈士的史迹,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习仲勋系中共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共改革开放的领军型人物之一。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在陕北土生土长的24岁的习仲勋就被党和人民拥戴为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花甲岁月近古稀之年的习仲勋主政广东,锐意改革,大胆开放,被干部群众誉为"广东改革开放第一人",被国内外所广泛赞誉。细读史书,笔者以为,习仲勋不同凡响的丰功伟绩与人生出彩,与他脚踏实地的"群众观"是分不开的。习仲勋的"群众观"将更加坚定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信心与毅力。  相似文献   

7.
李荣珍 《档案》2014,(10):19-22
毛泽东在延安13年,领导着中国革命航船的前行。期间,除每天忙于重大战略的部署外,他还题写了大量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的题词赠言,其中的一些题词,是为中国革命伟大事业牺牲的先烈写的。谢子长是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这两块根据地后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0余县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著名英烈。  相似文献   

8.
【相关链接】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出生于陕北富平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那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他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他还不满15岁。出狱后,他长期在陕甘地区从事革命斗争。1933年与刘志丹等人创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是陕甘苏区最年轻的一位领导人。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运动中被关押,幸被及时赶到的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解救。  相似文献   

9.
<正>习仲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党史学界近十年来给予高度关注。就研究现状而言,习仲勋研究虽然开展得比较晚,但十年来该研究已呈上升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一、相关文献收集情况及概述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仲勋"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张君洋 《档案》2013,(6):40-41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庆阳市华池县南粱乡荔园堡成立,习仲勋任主席。刘志丹、习仲勋创建的陕甘边区根据地,在中国其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上,具有“一存两点”(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红色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敌后抗日的出发点)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共陕甘边特委是党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机关,它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定,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乃至整个西北革命的发展。刘志丹正确思想和主张,是特委重大决定的灵魂,特委存在时间不长,却贡献巨大,功绩永存。  相似文献   

12.
吴永 《兰台世界》2012,(10):79-80
一照金精神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创造的一套精神体系,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革命探索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它为后来延安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的百年诞辰。其次子、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胞弟习远平,笔风款款,深情追忆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以下为习远平怀念父亲的原文:  相似文献   

14.
郭鹏 《民生周刊》2021,(8):37-39
贫困村民离开土窑住进砖房,泥泞的土路硬化了,旅游等各类产业方兴未艾,曾经的"边山穷",已焕然一新,且生机勃勃。8 0多年前,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陕西省宜君县转角镇(今属旬邑县)举行授旗仪式,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由刘志丹等同志领导。红二十六军是西北地区最早由党中央授予正式番号的工农红军,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上意义重大……如今,宜君县正全力做强绿色经济,立足乡村振兴大课题,突出红色定位、绿色发展,力争将宜君县打造成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样板。  相似文献   

15.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顺利到达陕北。我们无不为这一历史壮举倍感自豪,而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功不可没。正是有了这片红色土地,才为中央红军提供了休养生息的落脚点,红军由此转危为安。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共产党人播撒革命火种南梁是西北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一块红色热土。上世纪20年代末,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甘肃华池县南梁一带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工农武装,组建游击队,播下革命火种,点燃了陕甘边界武装斗争的烈火,撑起了西北革命的红色大旗…  相似文献   

16.
《四川档案》2006,(5):22-24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会议上确定了中央红军“协同红四方面军争取赤化全川”的方针。5月12日,在会理会议上决定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建立大块的苏区。红四方面军为将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扩展,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于1935年1月开始西进,制定了松理茂作战计划,迎接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6月,红一、四两个方面军在小金县达维胜利会师并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苏区的新方针,而且以迅速的行动赶在敌人的封锁之前北上。  相似文献   

17.
习仲勋、彭德怀两人均英雄一世,坎坷一生习仲勋与彭德怀曾在西北一起浴血奋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建国后,两人政见一致,遭遇相同.习仲勋一直深深地怀念和敬重彭德怀,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与彭总西征 1936年,中央红军在西北形势严峻:蒋介石趁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回师陕北未来得及休整补给之机,即调嫡系胡宗南部、陕北地方军、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张学良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共154个团25万人,围攻陕甘边区.  相似文献   

18.
赖晨 《湖南档案》2013,(1):22-26
习仲勋和刘志丹都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领导者,他们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德才兼备的刘志丹,深刻地影响了习仲勋,他一生都在向这位老大哥学习。每到一地,如果是刘志丹曾经在这里战斗或生活过,他都要向干部群众讲刘志丹在这里的事迹,用生动的事实说明刘志丹的r作方法和作风,使刘志丹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后人感恩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19.
《兰台内外》2013,(2):10-12
2012年,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也是中共高级领导人,曾在非常年代有过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在这期间,习近平和他的兄弟姐妹有过怎样的坎坷经历?习仲勋家族有过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20.
正《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一书,张志功同志以一位秘书的视角和亲历者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习老文革前后波澜壮阔的曲折经历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为更加细致地了解一贯低调的习老打开了一扇窗,为重新认识那两段峥嵘的岁月推开了一扇门。掩卷长思,感慨万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一生光辉,历经坎坷",既有为民族解放驰骋疆场的革命豪情,又有为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