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天,我上美术课,教幼儿画自己熟悉的人头像。画完后,我破例没有去评价幼儿的作品,而是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幼儿高兴了,这个说:“我画的我奶奶,她头发白白的。”那个说:“我画的是老师,脸圆圆的,像苹果一样。”幼儿在介绍时不知不觉地用上了已学过的词语,对有些不正确的用词,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从这以后,  相似文献   

2.
问题与情境1.小明去"五谷香"馒头房换馒头,看到了馒头房的墙上贴着一张馒头与小麦的对换表(表1,单位:kg).(1)你能从表中发现每一对儿数(馒头、小麦的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吗?从表格中可以得出1kg馒头需要1.3 kg小麦。(2)你能把表中的空格填上吗?  相似文献   

3.
馒头的苦言     
我--馒头,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 我原是一颗种子,在农民伯伯的呵护下,我变成了苗.太阳晒,雨水浇,冬天雪压,好不容易,我变成了麦子,又被碾得粉身碎骨加工成了面粉.虽然很痛,但心里高兴,因为我变成了人们喜欢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本期问题:能吃小白兔的一定是大灰狼吗? 以上是我在近期一次观摩大班语言活动中的疑问.在该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说: "三只小白兔来到森林中散步,突然--(老师做惊恐状)"这时开始有幼儿喊: "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对幼儿这一"接话"教师显然并不鼓励,而是继续说道: "突然,草丛中窜出一只老虎,要吃小白兔……"这时,有些幼儿充满了疑惑,另一些则显得有些失望: "怎么不是大灰狼呢?"老师还在继续讲: "小白兔赶紧逃跑,老虎紧紧追着,直到三只小白兔跑到了河边遇到大象伯伯并求救,大象伯伯就用鼻子喷水将老虎赶跑了."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环节 通常,美术教育活动的导入多采用出示范画引发幼儿兴趣.但如果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就会使幼儿甚至教师本人感到厌倦,索然无味.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导入环节.例如:在进行绘画"小金鱼"活动中,我运用了表演导入.首先准备大幅的主体背景,有水草、卵石、各种水生物等等,再画几条不同形状的金鱼隐藏在水草里,并系上线以便随时可拉出来.在进行导入时,我一边轻轻地唱"鱼儿、鱼儿游出来,游出来",一边将一条条小金鱼从各个方向拉出来,此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趁势要求幼儿每人画一条最美丽的金鱼送到小河里游一游,此举大大激发了幼儿画画的欲望和灵感.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馒头的营养价值,制作符合大众口味的杏鲍菇南瓜馒头,研究了添加杏鲍菇粉和南瓜粉对馒头品质特性的影响.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全面粉馒头的搅拌时间、发酵时间、醒发时间和加水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馒头制作的最佳基础工艺,然后在小麦面粉中添加杏鲍菇粉和南瓜粉制作馒头,研究杏鲍菇粉和南瓜粉的添加量对馒头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南瓜馒头制作的最佳基础工艺为:面粉95 g,杏鲍菇粉2 g,南瓜粉3 g,加水60 g、酵母粉1 g,搅拌7 min,32℃、85%RH环境下发酵50 min,室温条件下醒发15 min,然后汽蒸20 min.  相似文献   

7.
问号猴     
正"问号猴"是只小猴子,这个好听的名字还是有个来历呢:小猴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睁开眼睛就觉得什么都十分稀奇,看见一种没有看见过的东西总要看好一阵子。猴妈妈第一次喂他牛奶的时候,他就一个劲儿地看那奶瓶子里的白白的牛奶。猴妈妈觉得这孩子太好奇了,一定是想知道这牛奶是怎么来的吧,就把奶粉袋拿来,指着那上面的大奶牛说:"你喝的牛奶是用奶粉冲出来的,奶粉是这大奶牛产出来的牛奶制造出来的。奶牛是专门生产牛奶的牛,是农民伯伯饲养的……"他还不会说话,但却瞅着妈妈笑  相似文献   

8.
线描是重要的传统绘画表现形式之一,其绘画方式就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述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线描深受教师和幼儿的喜爱:在教师看来,线描画材料简单,操作方便,易出作品,非常适合开展集体教学;在幼儿看来,线描既新奇又有趣,简单的绘画方式帮助他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发挥想象力,自由地创造自己所想象的对象.而长久以来,线描在幼儿园可能仅仅被诠释为"用线条来画画",而没有从"怎么画""画什么""用什么画"或者是"画在哪里"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火星的地图 人类能够画出其表面特征的第一个天体是地球.这样画出来的图称为地图.月球是人们继地球之后能够画出其表面特征的第二个天体.人类还能画出什么天体的"地图"呢?继地球和月球之后的第三个目标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奇怪的梦     
晚上我预习完功课,就上床睡觉了。 我的梦里,讲述着垃圾的对话。一块蛋糕说:"人类把我吃了一半,就把我丢弃在垃圾箱里。"馒头说:"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有些人却  相似文献   

11.
“个个大,个个大……”花母鸡生下了一个圆圆的、白白的大鸡蛋。“呷呷呷,呷呷呷……”大白鸭生下了一个圆圆的、白白的大鸭蛋。它们把蛋小心地放进同一只筐子里。筐子里的蛋一天天地多起来了。一天,花母鸡和大白鸭看着一大堆蛋,傻眼了。花母鸡说:“啊呀!哪些是我的孩子呀?”大白鸭说:“啊呀!哪些孩子是我的呀?”她们请小猫来分,小猫看了半天,“喵呜喵呜”直  相似文献   

12.
翁瑞玉 《早期教育》2004,(12):37-37
一、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运用环境,激发交流愿望 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幼儿乐于"说"的必要条件.教师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发话题,鼓励他们每一次的表达,使其感到与人交流的乐趣.例如:在幼儿来园的时候,我经常投去关注的眼神并和他们说说:今天是谁送你来的?怎么来的?你这件衣服真漂亮!在小班刚开学不久的点名环节,为了不让幼儿感到拘束、害怕,我就采用聊天的形式进行.如我假装看不见他们,以寻找的姿态说:"陈双,谁是陈双!在哪里……"在大家的欢笑声中,陈双大声地回应:"我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四季歌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草身上,小草伸伸腰,春姑娘眯眯笑。夏天在哪里?夏天在池塘里,小孩子一笑,池塘跟着笑。秋天在哪里?秋天在果园里,果子咧嘴笑,农民伯伯跟着笑。冬天在哪里?冬天在雪花里,雪花轻飘飘,我们哈哈笑。四季歌$湖南省常德市东升小学@赵雨微  相似文献   

14.
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的半圆形,在幼儿的眼里,可以是半圆的积木、弯弯的拱桥,又可以是白白的馒头、底朝上的小船、扣着的帽子……那种习惯于一个问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模式化提问,是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不利于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变模式化提问为启发提问,依据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设计出足以使孩子思路开阔、善于“变通”的提问,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我的小黄豆     
我爱喝豆浆。爸爸每天早晨都为我榨新鲜的豆浆。有一天早晨,我看到爸爸在榨豆浆,就好奇地问:“爸爸,黄豆是从哪里来的(7”爸爸说:“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听了爸爸的话,我也想学农民伯伯种黄豆。趁爸爸不注意,我悄悄地从橱柜里拿了几粒小黄豆,学着妈妈种花时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把小黄豆种进了花盆里。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农场.他们对春天的播种很感兴趣.纷纷围着农民伯伯问:"我们吃的青菜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农民伯伯,您是怎么把一粒种子变成营养丰富的食物的?"随后一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孩子们在参观幼儿园种植园地的时候.总是跃跃欲试.想亲手为青菜浇水、捉虫.  相似文献   

17.
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童心,哪里也就有儿童画。幼儿期的美术活动是情感的培养、情绪的宣泄、发挥幼儿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自信心的机会,美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践工作中,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美术教育当中?  相似文献   

18.
初始阶段不教 在幼儿初接触彩泥阶段不教,让幼儿自由、随意地玩,主要是激发幼儿的玩泥兴趣,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内心自由的定势。老师参与这种自由自在的玩泥活动。今天加入这一组,只做一名玩伴,可以边玩边自言自语:“我来做一个苹果,红红的、圆圆的真好吃。”明天再在另一组做个黄黄的梨子,轻轻地和身边的幼儿讨论:我的梨子做得怎么样?哪里需要改变?老师玩得很投入,一旁的幼儿,有的会跟着模仿,做一个苹果或者一个梨子;有的会学着老师的样子自言自语:“我来做一架飞机,大大的身体,两只翅膀,还有尾巴。”在这一阶段,老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玩泥风格,分析他们玩泥时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指导,教给他们什么才是合适的,才是有助于幼儿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天早晨,我发现书架上竟然多出了一本书。我惊讶地说:"咦?这本书是从哪里来的呢?"说着,我把那本书拿了出来,只见封面上有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魔法书"。我好奇地将这本"魔法书"打开,忽然,几行黑黑的文字出现在白白的书页上,上面写着:"这是一本有魔法的书,可以帮你实现三个愿望。"于是,我郑重地写上第一个愿望:希望今天考试能考一百分。写完  相似文献   

20.
跟小K学画     
快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吧!今天我来教大家画———可爱的树袋熊。先在纸上画个馒头圈。在两边画上耳朵,是不是很像一对翅膀呢?别忘了在里边画上眼睛和鼻子。熊熊的身子可要记得画出来哦!31跟小K学画@石小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