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广播和电视在新闻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改革、开放的形势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新闻改革还有不少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就当前来说,有三个问题是必须注意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步伐,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体发展越来越快。特别是电视,图像逼真,争夺了亿万观众。报业也不示弱,版面在扩大,子报在增加,电子版在出台,把大量的最新的新闻捧给人民群众。 在三大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播新闻要想求得发展和生存,必须发挥广播优势。广播的优势在哪里呢? 首先是快捷。时效快是广播新闻的第一大优势。它可以不受任何时间的约束和限制,随时安排播报新闻。而报纸、电视不具备这一条  相似文献   

3.
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以后,辽宁台在两年多的广播新闻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新闻的本质特征改革广播新闻,按照广播的特点改革广播新闻。当前需要强调的是要把指导性和群众性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使广播新闻进一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为听众服务。在新闻改革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几个主要环节。一、让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成为广播新闻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如何改革新闻工作,加强舆论监督,这已成为新闻界乃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一)从新闻的功能看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事业(包括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是传播新闻的工具,是社会舆论机关,具有表达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潮流中,江泽民以“稳定、改革、发展”为主题,把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推向前进。他关于新时期新闻工作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坚持为杜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江泽民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又说明了它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因为新闻传媒如此重要,它们就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 第二,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江泽民强调,坚持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这是因为,新…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开展的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给新闻改革吹进了一股清风,对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广播新闻,更是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广播是我国三大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即使在目前报纸发达、电视兴起的时代,广播仍然以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等优势,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欢迎。但是,随着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之势的形成,如何争夺新闻受众,就成为各新闻媒介的一大课题。我国广播在老对手——报纸,和新对手——电视的夹击之下,不能不承认已失去了过去那种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7.
报纸、广播和电视在新闻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改革、开放的形势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新闻改革还有不少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就当前来说,有三个问题是必须注意解决的。一、如何正确处理形式改革与内容改革的关系问题。应当看到,当前有些新闻媒介,形式的改革跑在内容改革的前面;内容改革方面,附属于新闻报道的  相似文献   

8.
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指出:“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新闻理论问题,是中央对新闻工作的殷切期望,也为我们今后的新闻改革指明了方向。它对办好报纸、广播、电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转移立足点势在必行社会主义新闻报道的立足点是什么?面向群众.可惜,这个新闻理论ABC,长期以来搞得含糊不清,有的口头上明白,一实践起来就走了样。  相似文献   

9.
新闻要正确引导消费覃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生产空前丰富,人民的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在消费领域有了更多的选择。广播、电视、报纸这些新闻传媒,纷纷发表文章或开辟专栏,对消费者进行科学引导,这是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但是,我们发现,在引导消费的过程中,新闻传...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广电报是广播、电视事业的延伸、补充、发展和深化,刊载与广播、电视有关的新闻、评论、影视剧、文艺节目,刊登一周节目表,传播信息。其性质与广播、电视一样,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她担负着传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新闻传播的双向功能,就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要通过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这两个途径。从上到下,即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以此指导人民的实践,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而从下到上,就是要不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充分反映他们的要求,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反馈”,使报纸、广播、电视成为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发挥新闻传播的双向功能,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广播界在积极宣传改革的同时,也认真地进行了自身的改革,使广播宣传的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受到了听众的欢迎。但是,广播新闻改革也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1989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中,一些新闻单位(包括广播)出现了舆论导向错误,人民群众对此表示不满。这就告诉我们,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地做党和人民的喉舌,才能保证新闻改革的正确方向。跨入九十年代,新闻改革当然还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认真地、有成效地进行下去。那么,广播宣传在新的一年如何进行改革?我觉得,李瑞环同志在会见天津台《天津早晨》节目编播人员时说的一段话,应该是广播宣传改革的努力方向。李瑞环同志说,办好节目,第一先叫人家听得懂;第二要叫人家喜欢听;第三再研究怎么教育人、打动人。如果首先研究怎么教育人,人都跑了,你教育谁去?由此李瑞环同志强调:心目中要有听众。这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建台60周年,陕西电台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回顾60年的风雨历程,广播新闻节目在创新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不同。面对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新闻也在进行全面的改革,即:广播新闻要信息化,使新闻由长变短;要动态化,使新闻由老变新;要现场化,使新闻由死变活;要社会化,使新闻由远变近。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在这一点上做了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是新闻媒体面对的一个共性问题,各地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如天津市提出新闻报道要坚持“为先进典型让版面.为人民群众让镜头”,福建省提出精简会议报道,让基层新闻唱主角,河北廊坊市领导明确提出要“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这些无疑都推动了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不可否认,随着广播、电视等传媒新军的相继出现,大大分散了新闻受众对地方报纸的注意力,尤其是电视的迅速普及,使更多的新闻受众可以在闲暇之时专心地收看,因而,作为报纸这一起源最早的传媒,特别是地方报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应该说,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报纸、广播、电视都是  相似文献   

16.
志耀同志:您转来的《何谓新闻转轨》材料,我看到了;《新闻知识》编辑部托您征求我对讨论的看法,我也做过思考。新闻“转轨”,这确是当今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有助于我们明确新闻事业的根本宗旨,坚持新闻改革的服务性方针,开拓宣传报道的新领域,因而很有现实意义。为社会主义、为广大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新闻广播工作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为人民广播的题词,就明确要求我们: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胡耀邦同志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新闻工具包括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是社会的舆论机关,是党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它们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人们走向真理,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它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言行一致等等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是人民的公朴,是社会活动家,他们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思想品德,敢于讲真话、坚持言行一致为人民群众所尊敬。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属性和它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8.
鲍爽 《新闻窗》2011,(3):122-123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党在一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在众多媒体中最直观、最有效的是电视。而能否做好电视新闻工作关键要看电视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如何。电视新闻工作者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兴衰  相似文献   

19.
人民是新闻的主人,人民群众在新闻中应占主体地位,这是一小老问题,似乎是早已解决了的.近几年来,有些新闻单位提出群众参与新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党的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作了深刻全面的论述,特别强调了群众参与的问题.学习十三大报告,我深深感到这是新闻改革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新闻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解决,而又非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 人民是主人,人民创造历史,也创造新闻为什么必须确立人民在新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广播媒体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把新闻质量关。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和改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