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预习是一种自学,指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初步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往说到预习,大多限于初步了解新教材的内容、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尝试做一些课文后面的题目等.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对一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的自学。预习有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课前放手预读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要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时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这就要求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标明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和字词,可…  相似文献   

4.
一、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它是各门学科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学习中预习尤为重要。教学生学会预习,坚持预习不仅是为了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独立分析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架桥铺路,并为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将课堂上要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语文课中每篇课文都有固定的  相似文献   

7.
怎样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石景山区小学教研室王伟预习是上课之前的自学。预习的好处很多,一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运用学过的知识、能力,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地就能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从中摸索到预习的方法。二是可...  相似文献   

8.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加强预习指导又是学生学会自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大纲从三年级就对学生提出“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做法是: 一、初读课文,利用字典扫清障碍 小学生初读一篇课文,第一遇到的困难就是生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拦路虎”。大纲要求高年级学生“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能熟练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根据这两点,我们在要求学生预习时,首先布置查字典的作业,让学生自学生字,扫清文字障碍。为不流于形式,用下列表格要求学生查找字、词、义等。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预习,培养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包括指导预习、征询疑难。“指导预习”是教师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把课文中有关重、难点的知识让学生预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为课堂学习、讨论作准备。预习中,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内重点会通过自学大体弄懂,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对这些知识重视起来并寻找理解的途径。指导预习,应着重把课文重、难点知识明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和意图。如布置预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时要求:第一,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内生字、新词。第二,了解课文整体布局,找出描写条件艰苦的…  相似文献   

10.
课内预习课外受益界首市逸夫第一小学傅新文课内预习的直接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某一篇课文作准备,其长远目的是通过课内预习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其养成善于质疑问难的习惯。课内预习好在把预习放在课内进行,既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有...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一种课堂前的准备,是课堂学习前的自学。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所以搞好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设置预习题可以从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写演讲稿,融表演艺术于语文教学中;设疑陈难,提出问题;让学生写教案提纲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多年的小学语文预习方面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预习,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其次,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要对预习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检查,推动学生的预习行为。  相似文献   

13.
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的独立自学和合作自学,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主学习活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应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策略,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在校学习质量,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习惯: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自学要求和预习提纲,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预习功课的习惯。起初由我指导预习,经过一段时间,再让学生独立预习,自己解决生字、新词,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发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指出,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消化新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三年级开始,我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全方位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多年的小学语文预习方面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预习,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其次,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要对预习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检查,推动学生的预习行为.  相似文献   

17.
引导自主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学能力,就是学生在已有的文化知识基础上,不依赖别人而能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对学好语文有显著作用,而且对今后继续学习或参加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自学能力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自学能力是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参与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在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必然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会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学会预习。预习是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通课文,查字典自学不懂的字词,质疑问难等。都是预习课文的基本要求。预习需要…  相似文献   

18.
翁海燕 《考试周刊》2014,(49):105-105
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相当重要。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指导初中生的英语课前预习进行理性思考,以期使学生成为能够管理自己探究和学习活动的讲求策略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9.
课文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尚未讲授的知识内容独立学习的活动过程,即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好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保证预习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注重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听课习惯、书写习惯、预习习惯等。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预习习惯的养成为例。小学语文预习是让学生利用旧知识去解决新内容,实际上这个过程也就是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