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全球范围内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重新布局,是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格局重塑,并非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存量的重新配置,而是基于适度均衡化和差异化原则,通过不断改变投资增量的空间流向,来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投资再布局。这一过程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东道国认知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文化差异风险等诸多风险,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法律缺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外投资环境研究不足等国内挑战。因此,中国应从强化官方及民间国际交流、推进投资当地化、完善法律体系、优化政策环境以及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对外直接投资世界空间格局重塑。  相似文献   

2.
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必将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活动,因各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区域差异.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依然具有一定的政治、文化风险.中国企业应在尊重当地文化背景的条件下,合理利用不同国家的资源优势,规避风险,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及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库中的信任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东道国的信任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东道国信任水平的提升会显著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且因东道国的不同类别而具有异质性影响;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实证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东道国治理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的能力对东道国的信任水平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能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跨国直接投资的属地化管理和风险规避,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但系统考察两者间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利用“海外中国企业与员工综合调查(OCEES)”的相关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来探索南亚东南亚国家中资企业如何通过人员属地化来规避企业可能面临的经济、政治和技术风险。研究发现:首先,南亚东南亚国家中资企业管理层的属地化程度普遍较低,但普通员工的属地化程度较高;其次,这些中资企业不同人员的属地化管理水平对规避东道国潜在投资风险具有显著的领域差异:普通员工属地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规避东道国潜在经济风险,但提高普通员工属地化程度并不一定有利于规避东道国潜在政治风险,另管理人员属地化程度的提高亦不完全有利于规避东道国潜在技术风险;同时,加入中国商会的南亚东南亚国家中资企业更加担忧潜在经济风险的发生,而熟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法规制度以及进行过东道国投资可行性调查的企业则愈加顾虑潜在政治风险的到来;不过,企业注重对员工的正式培训有助于规避潜在政治风险。鉴于上述研究发现,认为南亚东南亚中资企业可以从人员属地化的角度实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提供全方位有力支持,最终助益于三类潜在投资风险的规避。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2—2011年中国对47个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东道国资源、中外双边关系对中国和对外投资分别存在拉动和推动作用。东道国制度环境、资源密度、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双边良好的经贸关系等因素吸引着中国对该国投资,中国与东道国制度距离和地理距离等因素抑制中国对外投资,而东道国市场自由化程度等因素对吸引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若干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了RCEP国家的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影响,并测算了中国对RCEP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及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腐败控制度及民主自由度是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东道国的政府效率是阻碍投资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东道国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监管质量对投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中国对RCEP国家的投资效率较低,且呈现较大的国别差异。中国对RCEP国家的投资潜力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中国应以RCEP协定正式签署为契机,客观评估东道国的制度环境,积极拓展RCEP国家市场,不断优化投资区位与产业布局,积极开展文化融合,充分挖掘RCEP国家的投资潜力。  相似文献   

7.
银行是经营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它所从事的是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金融服务业务.银行经营对象和经营业务的特殊性以及高负债性决定了其外部性最大,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任何一般的企业,对政治风险也更加敏感.防范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应深入分析东道国的类别和投资环境,与东道国签订保证协定,建立政治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重点防范和化解政局变动带来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8.
海外农业投资可以解决我国农业加工企业原料不足问题,充分利用国外土地和当地劳动力资源,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农业投资周期长,容易受到地域、气候、环境和东道国的政治因素影响,因此,海外农业投资保险是防范和化解我国海外农业投资政治风险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特设或指定的保险机构对本国海外农业投资者面临的政治风险直接保险,一旦发生政治风险,即由保险机构代替投资者地位行使代位求偿权,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东道国经济稳定程度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之间的关系,选择了"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OFDI区位选择是经济风险规避型的,在衡量经济稳定的各项指标分析中,经济增长水平与中国OFDI正相关,通货膨胀与就业率对中国OFDI有负向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或适当顺差有助于吸引中国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有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潜力、东道国与我国的贸易关系。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应选择东南亚地区,发达国家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及拉美国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不断扩大,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日益增加。笔者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特点,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作用的机制,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实证研究以及利用外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建议五个方面对我国理论界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显著下降,同期我国出口也出现了下降。鉴于我国宏观经济逐年增大的出口依存度,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的长期影响,并为我国近期吸引外资提供政策建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等许多经典理论以及已有的实证研究都说明了吸收直接投资对一国出口可能具有促进作用。在其基础上,一个改进的基于外部市场容量和外部占有率框架的出口决定实证模型表明,1985年至2008年我国吸收直接投资对出口确实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存在2-3年的时滞。政府应当充分重视近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对我国出口的消极作用,在注重其结构优化的前提下继续吸引外资流入。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2年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刘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l)对我国国内投资的总体影响如何,程度多大,本文拟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具体分析FDI对我国投资的引致效应和挤出效应,得出净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我国地区出口发展很不均衡,通过构建集聚指数和动量指数,分析1994~2002年外贸出口的地区特征及变化趋势,并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作为解释变量,可以比较清楚地分析出地区外贸出口的动因,这为实现外贸均衡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态势,其中绝对的投资主体就是中央企业。由于数据的可获性较差,国内外文献中甚少有专门针对央企OFDI的研究。基于长期手工收集的数据,并首次对央企OFDI的演进进行了回顾,由此对其战略选择即产业布局、区位分布、进入模式及主体选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央企对外投资时偏好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及地区,亚洲和非洲成为主要投资目的地,随着时间推移,在其余大洲的投资呈稳中有增态势,区位分布更加广泛和理性;产业分布则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如采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建新厂或成立独资公司为央企OFDI主要的进入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确实促进了央企OFDI的扩张,尤其是并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母国层面研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发现对OFDI产生影响的母国宏观经济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类:民生状况、金融状况、贸易状况。随后,选用1991~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检验GDP增长率、金融相关比、出口额及FDI流入等宏观经济指标与中国OFDI的关系。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我国出口贸易额及金融相关比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重要影响,出口增长和金融规模扩张促进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略描述了我国内外向直接投资从改革开放到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以及根据邓宁外国直接投资周期论反映出来的我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同时在考虑外国对我国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国直接投资各种动机的基础上,研究内外向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Decker and Zhao模型基础上引入母国政府信贷支持政策变量使用预算约束优化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推导出了更具一般性的异质性中小企业OFDI国际化股权投资最优结构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型。经过国内机会成本调整后的相对利润、中小企业的所有者的风险规避参数、东道国市场运营风险、母国政府信贷支持政策是本文模型中影响最优所有权比例的主要因素。包括投资保险、融资担保、优惠贷款、税收优惠、征信机制、海外投资立法等多种方式的广泛意义上的支持政策和法规将使中小企业OFDI股权投资收益良多。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惠州市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几年也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文章在惠州市利用外资的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方法及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惠州市1985—2005年期间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惠州市经济增长有巨大推动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