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庚子赔款实际数额为多少⊙张哲人教版新编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72页关于《辛丑条约》内容的第一款“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有一条注释:“实际赔款数额超过10亿两”。笔者认为“10亿两”不准确。大量史...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历史冗余信息 冗余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用于表达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但又是多余或重复的信息”。根据信息论,我们可以把历史教学视为一个信息传递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与历史教学实质内容有关但又是多余的信息就是历史冗余信息。例如,讲《辛丑条约》的赔款内容,一位教师说:“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当时,中国人口是四亿五千万人,人均一两,足见赔款数额之巨大。”显然,相对于“4.5亿两”而言,“人均一两”就是历史冗余信息。  相似文献   

3.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对中国烧、杀、抢夺之后,迫使清政府于1901年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1901年起向签约各国陪偿白银4.5亿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因1901年为庚子年,故此赔款称之为“庚子赔款”。  相似文献   

4.
王社生 《湖南教育》2005,(22):34-34
一、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去年,我担任双蹲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任教该班数学课兼社会课。通过学习小学五年级《社会》第5课《义和团反对外国侵略》一课,学生知道了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赔款4.5亿两白银。于是,我问:“4.5亿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并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社会作比较分析。同学们议论纷纷。学生A:清朝末年中国不足4亿人口,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4.5亿两白银,也就是说清政府又要向每个国民平均摊派1两多白银……学生B:经过1842年《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18…  相似文献   

5.
庚子赔款实际赔了多少□明成满《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英、法、美、日、意、奥、俄、德、比、荷、西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白银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再加上各省的地方赔款,总数在10亿两以上,这笔赔款称为“庚子赔款”。...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运动与晚清“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1901年9月清政府与英、俄、德、法、日、美、意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及其附件,对中国说来,是一个严重丧权辱国的被奴役性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赔款高达白银4亿5千万两,加上利息4厘,分39年付清,本利共计9亿8千多万两,此外还有各省地方小赔款两千多万两,总数超过了10亿两。按当时全国人口计算,每人得负担2两5钱,是清政府岁入8千多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导致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从中获得赔款2亿3150万两库平银,当时是折成英镑支付的,日本实际得到的是3亿5800多万日元。我们将这笔赔款与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状况作一比较:这笔赔款为1894年日本财政支出总额78000000日元的4.6倍,日本内外债267800000日元的1.3倍,1893年日本进口总额87597000日元的4.1倍,1894年  相似文献   

8.
条的名称签爵日期赔款数字条豹规定的陪款办法中英江宁条豹r842年s月29日fZ千l百万元中英北京条钓一860年10月24日8百万两中法北京条豹1860年10月25日8百万两中日用关条豹1895年4月17日2亿两赔款四年付清。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按年息五厘静息。赔软跟两先檄五十万两,余款由通商各关所触总数二成扣擞,三月一期,扣完为止。赔毅三个月擞一次,从中国各海关所收税粗五分之一扣徽。赔款分八次付清。第一、二次各檄五千万两,于条豹批准互换后,一年内付清,余款分六次七年内付清。第一次付款后,余款按年息五厘静息,照此淤算所付之J息应为2千余万两…  相似文献   

9.
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赔款数目.至今仍在中学教师中存在争议。因为其中涉及地方政府赔款、条约赔款(即国家赔款)、因条约变更后增加的赔款,以及可能出现的分期赔款中的利息等.实际赔款数额要远远大于中学历史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条约赔款数额。  相似文献   

10.
一、新中国40年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被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财富折合白银约100O亿两,价值人民币425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款给英国2100万银元.这是诸多赔款条约中唯一用银元作计值单位的条约.以后的赔款一般都用银两作计值单位。那么.2100万银元相当于多少银两?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得搞清楚当时在中国所流通银元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政府统计的田赋收入由约0.3亿两渐增至0.5亿两,而实际征收的田赋估计要增加1倍。与此同时,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业产值也有明显的增长,清末实际征收的田赋额尚不到农业产值的3%。从这一角度看,田赋负担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由于耕地占有不均,大量的农业剩余为封建地主所有。此外,由于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和人均农业产出的下降,晚清田赋实际负担水平较清代前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观点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3.
庚子赔款是庚子之役帝国主义向中国索取的赔款,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一次最凶恶的掠夺。1901年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英、美、法、日、俄、德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赔款为4亿5千万关平银两,年息4厘,39年还清,本息共9亿8千2百余万关平银两。庚款因数额巨大,还款时间长,涉及的国家多,在国际国内情况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赔款支付过程中出现不少变故。  相似文献   

14.
勒索赔款和如何分赃,是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斗争的焦点。侵华列强专门组成了“赔款委员会”和“资源调查委员会”。以研究清政府可能负担的最高限额。各国首先在确定赔款总数上发生了争吵。德国“要求中国赔款。务到最高限度”,主张“二十万万马克之数”,因它“急需此款,以制造战舰”,以便与英国争雄。俄国也力主尽量榨取,急用赔款以加速西伯利...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16.
德国赔款问题是一战后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关键之一 ,是二十年代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欧洲以至世界霸权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欧洲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德国赔款问题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 ,第一次是鲁尔事件造成德国局势急剧变化和国际形势激烈动荡 ,导致《道威斯计划》出台 ,从经济上缓和了赔款危机 ,并使欧洲政治格局开始深刻变动。第二次是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 ,192 9年国联制定了《杨格计划》 ,进一步减轻了德国的赔款负担 ,撤消赔款委员会 ,把赔款问题交国际清算银行办理 ,与政治脱钩。 1932年洛桑会议决定停止向…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使用中国几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投入到本国的教育领域,这一决策使日本偏远的农村也有了设备先进的学校。从那时起,国土资源匮乏且多地震的岛国居然成为世界强国,甚至在二战时遭到毁灭性打击后还能迅速崛起,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政府对教育的极度重视,国民素质普遍较高,是创造这一奇迹的重要原因。时代发展到今天,各国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需要人才来提升,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美国、日本、德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都证明了对教育投资的重要性。我国对教育投入不足,已暴露出许多问题。在中西部地区,政府用…  相似文献   

18.
八国联军镇压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之后,俄、英、德、美、法等十一个国家于1901年9月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总额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偿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史称庚子赔款。庚子赔款数额之大、牵涉的国家之多、偿付的年限之久、对后世影响之深,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而赔款的议订也是全部条款中困难最多、费时最久、争论最激烈的问题。关于赔款数额,俄、法、德等国主张各自提出赔款要求,最大限度进行勒索。德国一再叫嚣要中国赔至最后一分钱,并提出了索…  相似文献   

19.
1900年(光绪26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于次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付给各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亿8千多万两白银。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这介数目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总收入。这笔赔款通常称为“庚子赔款”。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并通知清政府乐以“庚子赔款”之半“还赠”给中国,用于派遣中国赴美留学生之用。于是1911年在北京设立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该校改名为  相似文献   

20.
一、单项选择题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回答1~5题。1.中国近代史开始于鸦片战争,主要是因为A.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B.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开始遭到破坏C.社会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中华民族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D.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辛丑条约》的下列内容中最能呈现出这一特征的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驻扎北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