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的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拉开大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身在其中。如何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情境创设为抓手,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脚踏实地地探索体育教学改革之路,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探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以实际行动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
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这几年来,广大体育教师都能积极投身改革实践,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随着体育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也出现了一些对新课改认识方面的差异,使部分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出了现迷茫与困惑。因此,全国性的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无疑在课改中为广大老师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起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确实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作为一线教师已人当初的无所适从,慢慢转变为在体育教学中自觉贯彻新课标的理念,经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教学产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自主性增强了,也快乐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然而,我们同时也看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素质也正在逐步弱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课改后,笔者通过各种培训学习,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对课程改革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更新了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的同时,课堂教学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现将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做一下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体育课改的需要,体育教案设计应与新课标理念相一致,分析了传统体育格式教案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体育教案改革方面的设想,提出编写新型体育教案的新思路,展望了信息技术条件下体育教案多样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15,(4):44-45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最新的课改理念和方向,更加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体育教师应紧紧围绕新版课程标准,正确理解与把握新课标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笔者通过学习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的几点。  相似文献   

7.
有效体育课教学的三部曲:目标预设、实施、达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实验的基地,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主阵地。课改课堂教学正在逐步地从形似走向神似,从热热闹闹走向有效学习。那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教学呢?思考这一问题,从目标角度,对课改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反思,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实施、达成就构成了开展有效体育课教学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8.
<正>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如何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实施教学的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解决小学体育教学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以精心务实设计为主线,着重进行了低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尤其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教师更为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从把握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学方法,激发主动的求知欲望;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重视游戏教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体育教学的规范性与体育教学的特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关于体育教学的规范性与体育教学的特色问题,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说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必须贯彻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课应当有其必要的规范性。有人说强调了体育教学的规范性就会束缚体育教学的改革,就会扼杀体育教学的特色,把体育课上成同一个"面孔"。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正以全新的姿态引领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体育和各学科一样,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新的探索和改革.在执行新课标的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激发、培养和保护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是贯彻新课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也有一些体育教师把课改教学步入另一个误区。他们把体育课程改革看成了一场推翻重建式的革命而不是继承基础上的改革;看到了新课标中许多陌生的概念,而忽略了体育课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认识到了传统体育教学的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改进程中"反弹现象"的成因探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新课标从2001年9月开始实验,在不断地探索和前进中,至今已有四个年头,大家都看到了体育课程新的生命力.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改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应该承认,我们的体育课改从理论认同到实践操作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一接触到实际,相当一部分教师难免会沿着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出现淡化课改要求的“反弹”现象: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明显减少,学生自主学练、合作探究的活动不多,过分强调“技术技能”和教师控制等.有的教师虽然在课堂中教学形式有变化,但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今年新学期开始,体育新课标已在全国全面实施,为使新的实验区顺利进行改革,避免也出现“反弹”,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现象的形成进行认真地归因.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改革至今,教师们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从模糊到清晰,新课标理念的实践从分离到融入……走过了一段比较长的路程,其中有茫然的观望、有传统理念的根深蒂固、有习惯与惰性对新理念的心理抵制、有缺少把理念融入实践的通俗、有效的指导(桥梁),导致课改初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今,课改进入深水区,高中选项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不同选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的现实,于是,体育教学中技能学习重要还是体能发展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微课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比较流行,但在体育学科才刚刚起步。有人说"体育微课没有必要",有人说体育微课是"体育多媒体",有人说体育微课是"体育教学片段",还有人说体育微课是"模拟上课视频"。该如何打破质疑,解开困惑,客观、公正地看待体育微课,明确体育微课的价值与意义是体育微课普及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结合实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2012,(4):8-14
终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均称"2011版新课标")千呼万唤始出来。"2011版新课标"是经过长达十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才磨练出来的课程改革文件,其中既有对前期课改的继承与发展,也有许多的修改与完善,各种教学的思想和理论融合其中,因此,就有着它很难读懂的一面。为此,我们邀请了参加过课标修改的部分专家,以及没有参加过课标修改但却始终关注这个工作的学者一起来进行讨论,以求帮助基层的教师们更好地认识"2011版新课标"、理解"2011版新课标"。本期参加讨论的专家学者有: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社长耿培新、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赖天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副研究员于素梅等。  相似文献   

17.
<正>一、篮球微视频教学研究的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翻转课堂""可汗学院"也被炒得火热,微视频作为翻转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体育工作者的认可,但是微视频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尚少。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似乎更加坚固难以打破。这不仅是因为小学没有体育教材难以预习,更因为体育教学更多的是以技能练习为主,施教者难以  相似文献   

18.
徐燕平 《体育教学》2011,(11):12-14
"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是对国内外教育发展及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回应,也是在"一期课改"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对走向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建立结构优化、内容优化、形式优化的体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改实验教学已进行了两个多年头,随着课改的深入与实践,《体育与健康》已被列为2007年高考"3 X"中的"X"中,是时代发展对体育学科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考改革,如何进行《体育与健康》与健康基础知识教育,是我们体育教师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殷从建  李建 《体育师友》2009,32(3):33-34
回首4年来的高中体育课改,曾为“推广”、“西化”、“技能”、“体质”、“方式”等方面进行过激烈、深刻的研讨,并在实践中探索、反思、总结。有过争议、有过求同。但给我们体会最深的是要把握一个“度”;相信不管什么改革形式也都应该把握一个“度”。课改给了我们很大想象、施展的空间,涌现出很多创新的实例。但课堂教学作为课改关键的抓手显得有点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我们尝试从“形神六度”入手,来探索课堂教学、评价中“度”的支点,推进课改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