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伟 《新闻前哨》2014,(6):63-63
信息时代,网络已然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意见表达、利益诉求、舆论发酵的公共领域平台.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为及时、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处理网络舆情,政府应采取网络问政的方式来与网民互动,实现与网络民意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卿志军 《传媒》2014,(7):53-55
正网络问政是随着网络普及和社会进步而兴起的新现象,是政府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与网民进行政治沟通的新形式。网民通过网络渠道对公共政策等方面提出质疑、建议及发表评论,政府部门借此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意,保证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同时网民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借助网络平台了解社情民情,听取批  相似文献   

3.
主要领导批示网民留言,出台政策为网络问政保驾护航、与干部作风大整顿相结合,为民办实事……在郴州,网络问政不仅成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排解民忧的一种新方式,也成为党政部门倾听网络民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17日,湖北石首一酒店厨师死因不明陈尸门前,由于当地群众不满警方的调查而设置路障,引发群体性事件.21日凌晨,湖北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j黑客在页面上留下"真相只有一个"等文字.之后多天,该网站都不能正常访问.[1]在以往的公共事件中,网民大多只在虚拟社区凝聚民意、表达关注.但是,此次事件中攻击政府网站的行为显示出,网民已经不局限于在虚拟社会活动,而是试图在现实社会中采取行动以表达自己的意愿.本文拟抛开事件中的其他要素,单从网站"被黑"这一事件来探讨网络民意的执行问题,以及网络民意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玉洁 《今传媒》2016,(1):55-56
网络舆情是民意自由表达的结果,能够自我纠错,因此具有珍贵的反映民意的作用.但是网络舆情常常和真实民意有不小的差距,这和网络舆情的引发事件、事件信息发布方式、舆情发展过程以及网民素质息息相关.社会管理者只有了解这种差距,进行有效监测和正确分析,才能让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只有增强"把关人"的作用、严格执行网络实名制、提高网民素质,才能保证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尧雪莲 《传媒》2015,(15):47-49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和电子政务的创新形式,网络问政由于互动性、开放性、及时性、便捷性等特征,激发着网民参政议政和监督的热情,并逐步赢得广大网民的认可.2008年“网络问政元年”至今,我国各级政府纷纷积极介入和推进网络问政.其中,奥一网的“网络问政”、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等网络问政平台不断加强建设和创新,形成较完善的运作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借助网络问政平台,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博问政的“多中心治理结构”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沭宁 《新闻界》2012,(1):17-20
本文认为"微博问政"的制度建设和治理策略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在评估"微博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政府要积极面对"微博问政",善于研判"微"情绪,形成"微博问政"评判对接机制;二是加强微博民意的理性引导以及舆情评判,引导网民有序问政;三是消除制约微博均衡发展的技术、环境等因素,将微博问政纳入我国政治治理的整体架构之中,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微博问政"多中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9.
袁刚 《新闻通讯》2013,(12):56-57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参政热情的高涨,“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网民双重关注的热词。网络问政为网民与党委、政府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也为网民提供诉求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便捷之路。但在问政过程中,题材的收集、受众的选择以及传播方式等互动路径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网络问政平台,是由网络媒体开办的一系列具有网络问政性质的栏目,为公众和政府的交流搭建的平台。网民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咨询、投诉、举报、建议,政府部门则依靠这个平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①网络问政平台实现了政府与民众在网络上的良性互动,但是其在运作中依然存有许多问题,削弱了平台对受众的传播效果。本文结合E·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网络问政平台的运作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网络问政     
《信息系统工程》2010,(3):12-12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3.84亿,居世界第一。中国普兴网络问政,温家宝在“两会”前再次与网民交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网民“拍砖”建言,上海市长韩正在网上推介世博会,中部安徽则首次将“网络问政”写入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通过网络集纳民意、民智,网民以留言、博客、微博等参政议政,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成为中国政治生态中的新亮色。  相似文献   

12.
吴丽  李景龙 《新闻世界》2012,(5):115-116
作为网络问政的方式之一,微博问政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特别是在2010年到2011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开通微博与网民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开通了网民民意表达的新的渠道。作为新媒介,微博提供的空间不仅是140个字符、一张图片、一段视频,还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一、网络问政的内涵政府和网民以网络平台作为依托,实现信息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就是网络问政。网络问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做策时问计于民,也就是指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网民有问题时问事于政府,政府工作部门通过网络平台对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问政"类栏目也在中国各大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在疏导民意、搭建政府与市民间的沟通桥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许多新闻网站,这类栏目因网站的旁观者和发布者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异军突起,“网络民意”作为一种史无前例的民意表达形态,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从Web2.0到政府2.0,这种由中国网民所发挥出的虚拟力量,体现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本质是原生态民意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传播特质进行研究,梳理网络民意的特征和搭建网络问政平台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民意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探寻优化网络民意畅通渠道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2月27日下午3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这是温总理自2009年2月28日首次与网友在线交流之后,连续第二年在两会前夕接受广大网民的"网上问政".笔者认为,这是政府网络信息公开工作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政府网络新闻发布制度特别是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在向常态化、制度化前进.  相似文献   

17.
所谓官民互动,就是政府与群众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网络问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与政府联系群众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实质上体现出官民互动的时代特征。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关注网络民意,网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新媒体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了.2010年9月8日,人民网"直通中南海"留言板的开通可以看作是执政党在这方面作出的一次有益尝试.在这个留言板上,有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照片及近期活动报道.网民点击"留言"按钮后,就能给他们留言.据媒体报道,留言板开通的前6天,网民给胡锦涛总书记的留言超过3万条.其实,国家领导人与公众网上交流早有先例.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6月20日到人民日报考察时,就曾在人民网同网友进行过在线交流,温家宝总理也曾两次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次"直通中南海"留言板增加新的常规性交流平台,它对于政府沟通民意,促进党的执政能力有何帮助?它对于吸引广大网民参政问政有何帮助?它对于提升政府形象方面有何帮助?在本论文中作者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上面三个问题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林婕 《新闻实践》2014,(4):74-77
核心阅读:瑞安日报在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于201 1年7月在瑞安网开通温州首个网络问政平台——《瑞网议事厅》,成为瑞安党委政府知民意、解民优、汇民智、聚民心的重要途径,2012年获得“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全国十大热点网络问政平台.2013年底,瑞安日报进一步推进《瑞网议事厅》网络问政平台的技术创新,率先实现了PC端、微信、手机客户端、微博四通道同步运行的全媒体网络问政,并打通后台数据,实现一平台四通道,一处提问发布、四通道同步显示,用户名一处注册、多处登陆,在探索全媒体融合的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信息系统工程》2011,(5):11-11
一、网络民意"借网出海" 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即体制内的行政机关、政府部门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同时普通老百姓(网民)通过网络反映问题、提供民间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