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文词“God”想必所有学过英语的人都认识,是“神”的意思,汉语中也把它对译成“上帝”或者“上主”、“主”。细说起来,英文的“God”和中文的“主”还真是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什么呢?请看文章。  相似文献   

2.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汉语言教学注重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语文字词教学的法宝.散落在教材文本中的字词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其训练的有效策略是什么?笔者认为,一要强调选择性,“提领一顿,百毛皆顺”,构成一篇文本的字词不可能个个抓,要关注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强化类别意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运用能力;二是强调系统性,一篇文本中的字词要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语言画面”,同时篇与篇也应该通过“主题”“语言”等思维触角联系起来,把阅读和表达联系起来.具体到教学操作层面,笔者仅从截取的几个教学片断对字词训练作一些典型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洋泾浜”,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反映了英文在中国的接受程度.当下流行的“洋泾浜”,特指中英文杂糅的情形.它不是为说不同语言的人的交流而出现的,而是一个中文语境的交流方式,英文的使用一般是正确的,遵循中文的语法和词序.它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中英混杂,是按照中文语法将标准的英文单词拼凑了起来,英文经常以词或短语,特别是以缩略词插入中文语境.通过对其分类探讨,发现它受年轻人,尤其大学生的追捧,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英文文化的认同;虽然它对中国语言文化传承有负面影响,但也为语言工作者提供了中英文对比研究的崭新视角,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教材的“看图拼音识字”部份,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识字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精神。通过让学生观察图,联系生活实际,把识字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并且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样的教材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讲它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特征“此在在世界之中”,将世界问题和人的问题联系起来,又通过此在这一中介把世界现象最终同存在问题勾连起来。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存在关系。海德格尔“言说观”:以词语创建存在。海德格尔的“言说”观是建立在对传统语言观批判的基础之上。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以“诗意的存在”重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声的聚合与无声的聚合两个声部的奏鸣形成其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课程设置中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此教倒中,教师并没有满足于词典上对“雪中送炭”一词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领悟“雪中送炭”。这样,把词语训练和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了具体的情感、体验,他们在涵咏中养成语感。由此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具有整体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安排了两组“看图学词学句”,共10课。每课都有一段短文,并从短文中提出生字,全部用田字格标明。课文编排体现了“发展语言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和学习字词句相结合”的精神。教材主要借助图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把语言文字和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把词和句紧密地联系起来,具体说来,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徐琴 《广西教育》2011,(28):32+41-32,41
复习课是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课型,小学英语有效复习应着眼于内容的“新”、形式的“趣”,追求学生思维的“活”,注重复习的“效”,使学生将所学的新旧语言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并学会综合地运用。  相似文献   

10.
姜苏 《考试周刊》2009,(25):135-136
一、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也指出:“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解释心灵与世界怎样联系在一起,教育要做的正是把儿童的心灵与世界联系起来,让儿童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在这一点上塞尔意向性理论可以为教育提供启示.心灵通过“内在的意向性”与世界相连,满足条件是理解意向性的关键,在语言的作用下意向性获得丰富和发展.教师要把目前对学生来讲是以“派生的意向性”为表达形式的教学内容回溯到“内在的意向性”,办法是确保满足条件实存,并且要让学生“实际地经验到”满足条件,直接经验只是“实际地经验到”的初级阶段,在意向性发展的不同阶段概念也可以“实际地经验到”,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使得心灵丰富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成都话中的语气助词“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是成都话中重要的语气助词,近代汉语中也有一个语气助词“在”,二之间有 可分割的联系。应在研究中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言言紧紧联系起来,追溯现代汉语语言现象的源流,这种溯源性研究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占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小歌 《海外英语》2011,(3):52-53
咦,英文还分真假吗?那什么才是“真”英文7礼貌、谦恭、举止构成了“真”英文的三大要素。英文是英美文化的一部分,英美习俗注重礼貌,所以英文是一个注重礼貌的语言。同学们在课堂上都学过“情态动词”(modal auxiliary verbs’),如can,must,should等;  相似文献   

14.
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将语言形式的操练和意义表达结合起来。学习者围绕各种任务活动,联系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的表达。学习者通过不断接触新的语言形式,从而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15.
翻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宁信而不顺”倡导异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为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提倡同化。英文汉译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兼顾汉语读者的可接受程度,进一步优化“异化”的译语,使译文既保持“异国情调”,又符合汉语习惯,“一仆二主”,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6.
“化学学英文”分栏是第一个用专业化学英文和专业化学知识来交流和阐释英语语言学习的栏目!英文学习者将在重温或补足化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大量的基础英文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17.
体验新加坡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英语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久不衰的热点之一就是“学习英文热”,家长们恨不得让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学习英文,由此造就的,就是数不胜数的英文辅导班、口语速成班、写作强化班充斥着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与中国的“英文热”一样,世界许多国家也掀起了“汉语热”。有人预言,本世纪汉语将会取代英语,登上“世界第一语言”的宝座。于是在新加坡等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民讲汉语运动”。  相似文献   

18.
相信多数人都有类似的经验———学了十几年的英文 ,依然听不太懂、说不太出、写不成篇 ,而归咎起来 ,原因也不外乎“没有语言环境”。其实 ,没错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让你觉得“非用不可”的情境 ,一旦迫使自己的“非用不可”的驱动力形成 ,人往往就会自发性的选择“学习”。然而 ,就学英文这件事来说 ,若非实际生活上的需求 ,身处国内 ,毕竟难以产生如此驱动力 ,而传统的教室教学模式 ,亦因一对多的授业方式 ,缺乏师生互动 ,难以个别化指导 ,而不易产生功效。近年来 ,能结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影片的电脑多媒体整合科技 ,以及…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近三代华人语言使用由汉语大规模转向英语,与新加坡华文学校教育体系消亡具有直接关系,该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完整又庞大,无论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都曾远超英文学校.华文学校教育体系消亡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化等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前,新加坡历届政府为了消除华校的“中国文化沙文主义”色彩,利用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压制华文教育,使华校生在升学、就业、升职、收入等方面感到前途渺茫;同时弱化侨社与华校的联系,并采用“英语为主、华语为辅”的双语教育,逐渐把华文学校教育转向英文教育.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在短暂的意识中,甚至是在下意识中完成的那种包含着感觉、知觉、表象、记忆、联想、情感及概念判断推理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和心理过程。如果说语言是把人类、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的纽带,那么语感就是把人和语言联系起来的纽带。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文字的训练“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既然培养学生语感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