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塑造学生创造性的人格是当前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笔者结合对新大纲的学习、思考和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1 设计开放探索性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目前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已成为共识 ,学生的创新灵感往往是由遇到问题需要解决而引发的 .传统的封闭题条件完备、答案唯一、有固定的套路 ,学生通过模仿就可以掌握 ,这从一定的程度上禁锢了学生思维 ,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灵感 .而…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学实践同时告诉我们: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开放的教学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中的探索性、开放性因素,以开放性习题教学为切入口.实施“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切实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丽霞 《现代教育》2011,(Z3):121-121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切入点,创设情景、激发灵感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催化剂。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方式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两不",激发其灵感,促进他们深入生活,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张皓 《教育探索》2002,(10):57-57
非常规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数学封闭题而言的,是指能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余地的、需要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开放题,不仅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基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上的一种超越学习者已有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的、主动探索新知的思维。它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特征往往是对问题的解决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超前性。一、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多维度开展解题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基础教育创新的内涵;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前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的气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注重数学思想的挖掘与渗透;注意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教学与生产生活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疑,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尊重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高健峰 《考试周刊》2015,(1):133-134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角色,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唤起孩子的创新意识;创设问题,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学生数学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包含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因,能够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欲,不断追求新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自由、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本文重点论述了高中数学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驾驭教材,努力挖掘创新因素,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实践性、合作性、探索性,积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求异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向学生呈现相对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而激发创新热情,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丛培智 《现代教育》2003,(14):39-39
数学教学要遵循“数学”规律,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注重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发展学生思维是新课程观的一个重要原则,,发展创新思维是发展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中学教师责无旁贷的重任。笔者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思考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认识和做法。1设计开放探索性问题情  相似文献   

14.
"学好数学是创新的载体",创新能力在数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不同的解法。"学起于思",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与创新,因此开放探索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新大纲》中明确说明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和提高。为此,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努力把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逐步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下面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愈来愈显得重要。下面我以数学教学中的实例谈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就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点体会。a 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首先需要教师进行创新设计 ,包括教具有改进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这种创新设计的目的 ,是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 ,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二力平衡”一节的教学中 ,我们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数学教学改革中实施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创新能力的过程。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为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开展教学探索,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旨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产生独特的见解并有新的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开放、策略开放、结论开放的广阔空间里自由飞翔,大胆想像,不断萌发奇思妙想,激发创新的灵感。一、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创设恰如其分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思维的主动性。如在《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常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发展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习惯是教学的要务,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