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利芳 《大观周刊》2012,(42):10-11,30
彝族的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彝族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人民的规范习俗、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20世纪以来,在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彝族的毕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彝族的毕摩文化进一步受到冲击.彝族毕摩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困境.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承保护毕摩文化.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不是短时期可以解决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彝族毕摩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论述.说明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受到冲击。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并使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要等到彝族毕摩文化消耗殆尽的时候才开始注重文化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2.
刘瑶瑶 《兰台世界》2012,(35):92-93
现代化进程使彝族毕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巨大危机。文章在调查和分析小凉山彝区毕摩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彝族毕摩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彝族毕摩文献作为古老的彝族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文学艺术的记录,对于研究宗教学、古文字学、人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誉为“嵌镶在彝族文化中一颗瑰宝”,享有世界声誉。自去年美姑县举办首届中国彝族毕摩文化节以来,从省、州档案局到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毕摩文献的抢救整理工作,要求美姑县档案馆一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凉山彝族毕摩中的孜毕类为考察对象,对其概念内涵、传承方式及其社会角色进行探讨和阐释,这是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一种新的尝试,想必将对彝族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沙友富 《大观周刊》2012,(43):27-28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精神文化内容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在众多民族文化中,彝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正所谓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更好的得到传承、开发与利用,便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彝族本土文化中,毕摩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如何保护好毕摩文化,让毕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彝族毕摩经历史档案的产生形成、种类构成,探讨毕摩经历史档案的重要研究利用价值,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一宝贵的彝族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彝族毕摩经历史档案及其发掘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彝族毕摩经历史档案的产生形成、种类构成,探讨毕摩经历史档案的重要研究利用价值,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一宝贵的彝族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彝族文献、毕摩、毕摩文献三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了毕摩文献的主要特征、毕摩文献的价值和毕摩文献的保存现状,分析了保护毕摩文献的重要性,并就毕摩文献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种文明、健康和可持续增长的“生态化”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镶嵌在彝族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文章调查研究了现存毕摩文献的种类、分布及其文化价值,就如何对其加以抢救、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治理的视阈来看待毕摩文化,在彝学研究中是一个创新。在社会治理中,毕摩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驱动和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能动功能。毕摩文化不仅对人们行为规范、道德约束、心理调适有着自身独特的功能,而且对维系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功能。毕摩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对彝族社会和谐稳定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推动社会治理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毕摩既是彝族先民举行宗教活动的祭主,又是部落的首领,所以以毕摩为首领的部落曾被称为“鬼主国”,毕摩被称为“鬼主”。彝族历史上出现过“兹、莫、毕、格、卓”的政治体制,一代君主阿都尔普以前,均是“兹”兼作毕摩。以后,随着毕摩地位的下降和退出权力舞台.降至黑彝、白彝作毕。  相似文献   

12.
沈峥 《兰台世界》2016,(12):134-136
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各族人民影响深远。随着云南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儒释道文化逐渐传入云南。尤其在元明清实施的民族政策推动下,以及明清时期汉移民逐渐进入云南彝族地区,儒释道文化与当地彝族毕摩文化不断交融,极大影响彝族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3.
彝文古籍文献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一种人类艺术的记忆符号和文化记忆象征。彝文古籍文献具有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和民族传统文化意蕴,蕴含着鲜明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之民俗文化特征。古籍文献是一种传承与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记忆符号,其书面古籍文献具有书面文献文化记忆功能,口碑古籍文献具有活态传承与传播彝族文化的记忆功能。研究彝文古籍文献的文化记忆,对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彝文古籍文献文本内容为案例,探讨彝文古籍文献的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毕摩文化、祖灵崇拜文化等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彝族社会的对外开放及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彝族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迁之中,与此同时,彝族的文化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认识彝族社会的这种文化变迁,笔者选择了四川凉山州喜德县彝族聚居最为集中的一个彝族村寨乃加村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乃加村文化变迁的社会背景及宗教、婚姻、家庭、生育观等方面的文化变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认识彝族文化在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毕摩文献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188.25万,占全州总人口的44.4%。自治州内彝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古朴动人。大小凉山地区因地理环境的封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故而保留了大量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彝族原始风貌的毕摩文献,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6.
王朝辉 《兰台世界》2015,(7):106-107
酒歌在我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彝族文化中,彝族酒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彝族人通过酒歌热情洋溢的内容来显示本民族积极乐观、开朗好客、好爽霸气的民族特点,这些文化含义都值得现代年轻人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彝族,一个可追根至地皇时代的古老民族,4500年前就在西南地区繁衍绵延,生生不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创造了璀璨夺目、魅力四射的优秀民族文化,打歌是彝族文化中一朵历久弥新的奇葩,至今依然散发着无尽魅力。打歌是彝族的传统歌舞,相传起源于部落时代,来源于古代彝族祖先获猎时的狂欢。据传说,彝家两兄弟上山打柴遇上了老虎,哥哥被老虎缠住脱不了身,弟弟是哑巴,无法呼叫。  相似文献   

18.
张进 《云南档案》2014,(9):51-52
小凉山彝族家支档案是在小凉山彝族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与家支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家支档案是家支文化的产物,本文主要探讨小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与家支档案的关系,以期使小凉山彝族家支档案受到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已逐步由风景游转化为文化游。通过分析彝族档案在地方旅游事业中的开发利用情况,指出彝族聚居地的旅游部门缺乏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深度挖掘,没有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少数民族文化景点,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彝族档案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打造彝族地方旅游品牌,促进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彝族是中国西南世居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该文从彝族饮食文化的源流、饮食原料、饮食礼仪三个方面对彝族饮食文化作了探讨,彝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彝族饮食原料种类丰富;彝族饮食礼仪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