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隐”揭示了文学语言的复杂性,与英美新批评强调的文学结构原则——“反讽”——有异曲同工之处。“隐”和“反讽”的出现都代表了中西文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提出了近似的要求。然而,“隐”更注重“文外之重旨”,即文字的含蓄带给文学的深层意义,而“反讽”更注重语言学层面上的结构原则。本文即旨在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管窥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在文学发展史现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虚构”,本是西方现代叙事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西方文论中的一个主流文学观。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论思想,在讨论艺术构思的过程中,既肯定了文学的“非虚构”性,也涉及到文学的“非虚构”因素。本文旨在从“虚构”这一现代叙事学概念出发,阐述《文心雕龙·神思》中包含的“虚构”与“非虚构”的文学观,彰明中国古代文论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文学”之树常青,那么“文学理论”是什么颜色?毋庸讳言,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大学课堂,理论与文学阅读经验为敌、批评与批评对象脱节、文学与文学性绝缘……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同时走入“灰色”困境。就文学理论的教学而言,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理论”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当下复杂多变的文学现象,而这种“传授”本身又晦涩枯寂得足以让学生逃之夭夭。我是教古代文论的,中国古代文论其实是一棵巨大的长青之树:从先秦的对话体到两汉的史传体,从六朝的骈赋体到唐代的诗体,从宋元诗话到明清小说评点……古代文论始终是诗意盎然,始终张扬着自己的文学性诉求。因此,这组笔谈中拙文的“依经立论”是要承续古代文论诗性言说的传统,而“借石攻玉”则是借鉴异域文论的视界和方法而实现本土文论教学的文学性诉求。冯黎明教授的《文学史:文学性故事》犀利地指出历史理性化给文学研究所带来的弊病,从而提倡一种故事化的文学史,让文学史的教学回到文学性诞生时的语境之中。文学性诉求并不排斥逻辑性思考,因而唐铁惠教授的《文学理论教学中辩证法原则的运用》,主张用辩证法解析文学本质的二重性,用辩证法说明文学文本构成的双重取向;而李松博士《诗性与理性的融合,人格与...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通变》与《传统与个人才能》是中西文论中阐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的代袁性作品。“宗经”是刘勰一以贯之的文学主张,这正如艾略特强调传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一样,两者对于文学经典和由此构成的文学传统的青睐,源于并服务于他们对文学创新的追求。两篇诞生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论著作,共同传达出了对文学经典与传统的关注和认同,它们所倡导的文学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当今的文学创新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批评派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论中的重要派别之一。新时期,我国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批评派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比较诗学研究,研究者最初对新批评派与中国古典诗歌批评理论进行比较诗学研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心雕龙》、明清小说评点与新批评派的比较诗学研究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论“绮靡”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绮靡”说孙蓉蓉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自西晋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到南齐刘勰著《文心雕龙》对艺术形式美的论述,标志着从先秦到魏晋人们对文学认识的一大转变。“缘情”与传统的“言志”相迥异,而“绮靡”说,则又是陆机的首倡。“绮靡”说对当时文学...  相似文献   

7.
就影响《文心雕龙》的传统文化诸因素来看,史官文化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史官文化对《文心雕龙》的影响主要有史官文化的“圣”的观念;“报本反始”的观念和“述而不作”的观念等层面。而《文心雕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史官文化的这些因素,正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在俄罗斯李逸津《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文论的奇葩在俄国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几乎所有介绍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的论著,都无一例外地要提到它,并且给予很高的赞誉。1966年由苏联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文学百科全书》在“中国文学”条中提到《文...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一书代表了戚良德《文心雕龙》研究所达到的最新水平。该书以精粹见长,针对中国文论的"失语"现象,致力于中国文论的话语还原,从最基本的"文学"概念的剖析,到儒学视野下的《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整体还原,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中国文论的话语重建,为古今文论的对接,为古代文论服务于当今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文心雕龙·序志》为基础,在贯通论述"文学自觉"的历史脉络和著名文论家代表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文心雕龙》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对"文学自觉"的再次"理论自觉",处于当时文学理论的巅峰位置。  相似文献   

11.
“体”是《文心雕龙》中重要的文论概念,具有十分丰富复杂的内涵,是一个概念系统,涉及《文心雕龙》一书的文章学理论的诸多方面的问题。综合来看,“体”主要包括有“体”(体类)、“体要”、“体貌”、“体性”、“体势”等不同的含义,这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体”的复杂观念共同构成了“体”的意义系统,表述了刘勰关于“体有六义”的文论思想。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关系密切,其批判性和开放性为反中心、关注边缘的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阅读的、修辞学的、边缘研究的理论资源。女性主义批评实质是对传统男性中心的文学和文学批评的"误读"。新历史主义以文本论对抗真实论、以修辞论反对模仿说、以解构论反对客观论、以新历史代替旧历史,都有解构主义修辞性误读理论的痕迹。同时,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中的"他者"观念对后殖民主义文论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勰以其“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闻名后世,然而其对伟大诗人陶渊明的“遗忘”与“忽视”,却影响了他那伟大理论家的令名,成为历代崇尚者难以避讳的故实。仔细寻绎刘勰的生平为人、审美趣味与时代追求,可以考见他之“无视“陶渊明实为必然。这在二人的纵向比较中可以明显见出。  相似文献   

14.
综观美国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从古典到现代,从文学文本的解读到理论著述的阐释,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新拙评派诸种研究范式的深刻印记.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国古典与现当代的文学以及文论等研究视野,力求对于该派与美国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之间所存在的诸种关联性予以较为系统与深入的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15.
综观美国汉学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文学文本的解读到理论著述的阐释。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新批评派诸种研究范式的深刻影响。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文论等研究视野,力求对于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相关研究之间所存在的诸种关联性子以较为系统与深入的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16.
冯发云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0-21
新批评理论以文本为关注焦点,采用细读式方法论,长于诗歌分析。由于它与玄学派诗歌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类似,使得玄学派诗歌与新批评思维叠加在一起。在新批评的视野中玄学派诗歌富含张力与反讽、意象与曲喻、戏剧性与伪逻辑等特点,这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得到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等倾向,这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更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脱胎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与中国传统"点评"相结合,经过孙绍振先生"文本微观分析"的发展,形成了"尊重文本""立足语言""注重方法"的特色,这与新课程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在文学文本的阅读中去认真细致地触摸语言、发现语言、品味语言,走进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8.
新批评派以摒弃对文学史的分析而著称,但是通过分析三位早期新批评派理论家——休姆、艾略特和瑞恰慈的理论思想,可以看出这三位早期新批评派理论家并没有像后来新批评派那样摒弃对文学史的考察。他们的文学史观可以总结为“文学发展观”和“文学有机观”,但是,可惜的是,后来的新批评派并没有继承这两种文学史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代袁可嘉针对中国新诗出现的两种不良倾向,借鉴新批评理论,系统地阐述了新诗现代化理论。新诗现代化理论在本体论、有机综合论、戏剧化论等方面吸收新批评的合理成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了中国的新诗传统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20.
明代通俗文学高度繁荣,小说批评理论也随之积臻丰富,作为一部体大虑周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成为其汲古前代诗文理论的重要对象,其中的小说理论也引起了明人的关注。囿于时代的原因和文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文心雕龙》的小说理论主要针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而非特定文体。在明人看来,这部分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小说理论的演进轨迹,更重要的是对小说的创作手法、创作思维以及小说评点等文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