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柳永开创的"柳永体"具有俗、雅两大属性,一方面将民闻词雅化和提升,另一方面又将远离民间词本源的文人词向源头复归.他是旧时代的结束者,也是新时代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生,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井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一番境界。也正是由于柳永俗词这种开创性的特点,到了文化经济相类似的元朝,柳永的俗词对元曲的兴盛就逐渐显现出强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主要从柳永所处朝代和际遇以及柳永俗词的特点、表现方法几个方面来阐述其对于元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柳永在我国词史上是一个很有个性才华的词人.他的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一定的开创性,对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柳永在词学上的成就,除了他本身的艺术天分和自我勤奋外,与其人生境况密不可分.可以说,柳永的人生境况造就了后人敬仰柳永和柳词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柳永被誉为"慢词的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柳永的仕途之路却格外坎坷,他困于科举考场许多年,年近五旬方才及第,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仕途而奔波,尽管官场困难重重,柳永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本文将从柳永的仕途入手,结合期间的作品分析柳永在人生各个阶段的仕宦心态,以及造成他这种矛盾心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风流才子柳永在<清平山堂话本>中被描写成一个仗势欺人的恶霸,冯梦龙对此非常不满.他根据自己的小说观加以再创作,把柳永塑造成一个风流倜傥、怀才不遇的才子.作品中的柳永是冯梦龙自己理想追求和生活情趣的写照,他借柳永这个人物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需要一批批文人的奋斗。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文人辈出,代代相传,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的词人,其中最让作者敬佩的一位词人是柳永。俗词让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备受争议,但他取得的文学成就也无人可替代,在当时社会形成了一个"凡有市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可以说只有柳永能够打造这种文学盛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丰富了词的题材,加强了词的表现形式,把市井语言运用到词中去,推动了宋词的发展,为中国文学长河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影响深远,不可泯灭。文章从词的形式、词的内容、词的艺术、词的语言四个方面来谈谈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充分肯定了柳永在宋代词坛的崇高地位,才华横溢的柳永仕途却历尽坎坷,最终未遂平生大志。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布封曾经提出"风格即人",他认为"文章风格实质上是作者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因此,笔者认为从柳永的词入  相似文献   

9.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词人。他的词集《乐章集》中"香"字共出现的次数高达81次,其中不乏清雅之作,可以看出柳永世俗之乐的审美情怀。但是,"香"大量集中在绮罗纤艳闺阁园亭俗词之中,这不仅与柳永本人浪漫率真的性情有关,更是和作者的人生境遇有密切的联系。柳永的这些词擅于和自己的悲苦生涯融合,彰显作者的独特审美视角,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北宋大众审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柳永与晏几道是宋代词坛上两位著名的词人.他们在对待名利、情爱以及风格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相同之处.柳永开创了以俗为美的"屯田蹊径",晏几道奏响了以雅为宗的"小山遗风".  相似文献   

11.
宋代城市发达,很多词人作词对宋代的繁华都市和市井民生进行了描述,词人柳永也写下了诸多展现都市人情风物的词作.目睹了都市的承平盛景,柳永写下了描绘市井风情和节日盛景的词作;当离开汴京,漫游天下,他又通过羁旅行役词怀恋京华,对都市风光和市井风貌进行了展示.长期流连坊曲,柳永也作下为数不少展现红颜歌妓悲喜的词作为繁荣城市生活增添亮色.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柳永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学术界与文化界都兴起了一股"柳永热",自然也出现了不同观点的论争。从学术角度考察,在这股"柳永热"的背后,却也存在着潜伏的危机,这就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脱节与不平衡。在我看来,这种脱节与不平衡,必然导致柳永的被理解与被误解,这就是本文要论述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3.
历来对于柳永的评价都集中在俗和雅的问题上面,他也成为了词坛上受到争议较多的人.诚然在的词中还是存在词语尘下、词格不高、词体通俗这样的缺点,但是绝对不能因此断定他的词就毫无优点.明清时期的一些词评家一方面批判他的词中存在艳俗,同时也从审美的角度对其词中存在"气骨"大嘉赞赏.文章从"风骨"的来源去发掘柳词中存在的"气骨".  相似文献   

14.
柳永是我国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对中国文学发展的突出贡献,就是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开拓了慢词的领域,他的慢词成为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特独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5.
喜欢柳永     
喜欢宋词。   但是我最喜欢的词人不是豪迈的苏轼,优雅的李清照,高贵的李煜,而是柳永。   是的,我喜欢柳永。喜欢柳词的人不少,但喜欢柳永的人却不多,因为他一生中那些为士大夫所“不齿”的经历。   是的,我喜欢柳永。但绝不仅仅喜欢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仅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还喜欢透过他的词句读到的他的人。   柳永一生参加了 4次科举,但是对他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第一次应试不第,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中,…  相似文献   

16.
柳永生活时期正是宋型文化确立,北宋经济尤其是都市经济逐步繁荣发展时期,与之相应的北宋都市文化也逐步完成转型。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受到这样都市文化氛围的浸染,故他创作的歌词也绝大多数与都市及其生活相关。北宋繁荣的都市文化为柳永创作都市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其都市词则作为都市文化的独特载体并为之服务。  相似文献   

17.
柳永是宋代创调、用调大家,他变小令为慢词长调,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引起了词体由外而内的革新,启迪和影响了一代词风.一方面,在柳永手中,慢词创作的艺术法则初步建立,从而为后来的慢词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柳永的慢词从整体上扩大和深化了词的内容和题材.  相似文献   

18.
流行歌词的鉴赏,如果少了"当代柳永"——林夕的作品,怎么着也是种缺憾.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与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并称"北宋四大家".到目前为止,华语乐坛恐怕还没有谁敢称是"当代辛弃疾""现代李清照",哪怕在文坛上,敢以"苏轼""李白"自诩并能服众的,目前尚未有所闻.  相似文献   

19.
素有江南“一枝笔”美誉的柳永,其词嗟叹哀婉、缠绵悱恻、凄楚动人,常惹得十七八女郎无端生怨、泪眼婆娑。或许柳永的万千风情吻合了时代的悲哀,或许柳永的愁情满怀见证了人生际遇的多难。不管是天涯沦落还是孤独迷惘,都磨损不了他任性不羁的个性,也抚慰不了他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但艺术的灵性浸透肌体渗透血液,文学的智慧在他的笔下尽情挥洒。  相似文献   

20.
柳永的咏妓词中有色情成分,更有真情实意。咏妓词中有少许色情描写无可厚非,而其中流淌的真情实意则是柳永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束讴歌、同情歌妓。这份“情”是柳永真情的流露,也正是这种“情”感动了歌妓,打动了读者,成就了柳永在俗文化中的地位;而俗文化中的“情”感体验,又帮助柳永超越了现实人生的艰难,是他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