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勇 《新闻窗》2013,(3):50-50
在当今新闻爆炸的时代,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如果在后期剪辑上花太多时间,新闻就变成了旧闻,所有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人们开始考虑将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拍摄完成就可以直接播出,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简单的说就是摄像记者用摄像机的开关控制镜头的长短,当拍摄完成后,剪辑也就随之完成了,提高了成片的工作效率。"无剪辑拍摄"的本质是摄像记者带着编辑的思想,根据节目的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编辑的工作,它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和完成多项任务。  相似文献   

2.
电视画面的编辑也叫组接、剪辑,其基本理论是电影蒙太奇理论。它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的承接关系上。一部片子从选材、构思、策划、撰稿到拍摄、剪辑、配音、合成的整个过程中,摄像与剪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摇臂摄像师建立起剪辑意识后,在前期拍摄时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这样拍摄的运动画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后期剪辑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电视摄像记者的剪辑意识杨笑拍摄中的剪辑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在这基础上,再对拍摄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电视节目是集体的创作成果,尽管在创作中有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三分,但是前后期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一致;摄像记...  相似文献   

4.
电视记者的前期策划、拍摄对于后期剪辑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会对电视节目的最后播出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记者的前期策划以及拍摄缺少必要的剪辑意识,除了会导致拍摄画面的混乱以外,也加大了后期剪辑的工作量,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扰。  相似文献   

5.
何洪达 《记者摇篮》2009,(10):61-61
电视的优势就是利用画面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画面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信息的有效传递,摄像的前期拍摄尤为重要。在新闻片的拍摄中,要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拍摄到有用的信息,根据新闻理念把镜头有序的、流畅的连接起来,减少后期编辑工作的压力,这就是无剪辑拍摄。运用无剪辑拍摄思想进行拍摄,可以使新闻从发生到整理到发布的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
胡立德 《当代传播》2006,(4):99-100
电视记者运用镜头画面反映报道新闻事件时,镜头的目的性和合理性是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镜头的目的性,一般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摄像记者和新闻编辑在报道新闻时,想要通过镜头内容来反映什么事实或说明什么主题;一是记者和编辑在拍摄或剪辑镜头时,对画面手段和技巧运用出于什么想法和意图。本文主要是从后一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江则理 《现代传播》2003,(5):112-113
后期编辑 (也称后期制作或后期剪辑 )是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作程序。各类电视节目 ,除现场采访、现场直播外 ,大多都需经过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这两个基本生产环节才能完成。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 ,会采用不同方式的后期编辑。电视戏曲剧目也不例外 ,不论是整出的大戏、连台本戏 ,还是折子戏、小戏 ,都要经过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两道工序才能完美地展现于屏幕。有人说 ,拍电视节目主要看前期拍摄如何。这话有一定道理。确实 ,任何一个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前期所拍素材质量的好坏。因为前期拍摄的素材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手材料 ,是最…  相似文献   

8.
影视作为一门人文艺术表达形式,它是在视听艺术基础上演变成了今天的综合艺术的一个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剪辑艺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从影视前期处理的拍摄构图来看,影片整体信息量很大,拍摄构图初步处理只是对简单的片段进行的初步处理。但是缺乏后期专业剪辑,就会使得前期的镜头效果就像没有经过研磨的钻石,或者是表面没有光泽的某个化学产物,就不能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由此可见,只有经过影视剪辑的细致雕琢,再经过有秩序的镜头排列,才能够散发出其耀眼的光彩,实现影片潜在的骄人价值。甚至可以说影视剪辑就是整部片子的灵魂所在,同时它是一个技术工作,目的是实现艺术上的升华,是影视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从事声像工作有几年了,对后期编辑有一些粗浅的体会,可以说前期素材的拍摄直接决定着后期编辑的编辑速度、编辑技巧和编辑水平,因为只有充足的前期准备才可以为后期剪辑进行再创作提供最大的可能,今天就站在一个后期编辑的角度上谈谈前期素材拍摄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执松 《记者摇篮》2009,(11):96-96
摄像机是电视新闻记者的主要采访工具,镜头相当于记者的"第三只眼",熟练地使用镜头去拍摄新闻素材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形成声画合一新闻报道的必要前提。一般来说,电视新闻素材主要有蒙太奇镜头组拍摄和长镜头拍摄这两种拍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现在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拿起摄像机,带上采访话筒,行走在大街小巷和各种重要事件的新闻现场,成为了很多刚刚走入新闻编采行列年轻人的梦想。作为一个从事新闻拍摄十八个年头的"老记者"来说,很想把自己这些年总结的一点实战经验,说给大家听听,希望能够为年轻记者朋友作以借鉴。一、会议拍摄中的"小技巧"很多年轻的记者往往最头痛的就是"枯燥"的会议拍摄。记者游走于主席台上和主席台下,拍完领导拍群众,就那么几个镜头和角度,就那么几个人,确实很难有什么新意。但是,这里要提醒各位的是,只要你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节目编辑时,我们常常会面对一大堆的素材发愁,搜寻很久才能找到想要的镜头画面,致使编辑的效率很低。如果摄像者能够运用无剪辑拍摄思想进行拍摄,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同时使摄像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电视台经常要拍摄会议新闻。由于时间紧,记者往往不能作充分准备。他们一到会场就开机拍摄,尽管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仍难免顾此失彼出现偏差。同时,会议新闻的时间性强,必须抢时间抓拍,不允许记者在现场深思熟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事先未产生出合理的拍摄方案,拍出来的镜头又怎能不老一套、程式化呢?有的记者还养成一种习惯,拍够了镜头就草草收兵,甚至不知道会议全貌,这就更会挂一漏万,对会议新闻的  相似文献   

14.
电视编辑对于一个电视节目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前期的拍摄不足,还可以通过后期的编辑来弥补,而后期的编辑不到位,它会使前期所做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实际上是一个将前期的采访,构思和拍摄的成果,通过电视画面,文字,声音的特殊处理编辑,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的过程。电视编辑是在电视大众传媒这一专业活动中,为满足观众的需要,使用文字和电子技术的独特符号系统,对记者发来的稿件和画面进行删改,取舍,剪辑,加工,整理等创造性的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的制作,不仅需要采制人员亲临事件现场拍摄大量的再现客观原貌的声像资料,而且还要深入采访写出补充解释画面的解说词,然后再经过播音员配音,剪辑成片,才能作为可传播的电视新闻与电视观众见面。因此,电视新闻制作中要有剪辑意识。 何为剪辑意识?剪辑意识是电视记者贯穿于采拍、制片过程中围绕和配合剪辑的一种形象思维。电视新闻从构思选题,到采访拍摄,后期剪辑成片,这个生产过程,就是剪辑意识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条电视新闻的产生.离不开前期的采访拍摄和后期的编辑制作。在一些新闻的前期采访和后期制作独立分开的电视台.记者具备编辑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是新闻事件的忠实记录和客观反映,记者在拍摄和剪辑时要充分尊重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和内在联系,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当然,记者在拍摄剪辑中或许会有一定的倾向性,但这种倾向性绝对不能偏离正确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是当前的主要传播媒体,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为了制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电视新闻拍摄中,需注重剪辑意识的强化,因此,本文对电视新闻拍摄中剪辑意识的提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马琳  辛炜 《河北广播》2009,(5):94-95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影视作品的生产经过了策划、构思、拍摄、剪辑、特技合成、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前期拍摄的镜头,构图再精美、信息量再大、表现力再强,只不过是零碎的片断,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宝石,难以完全展现自身的光彩。只有通过后期剪辑,找到最佳的排列组合方式,才能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艺术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最近在编辑电视新闻时,经常发现一些新闻片的画面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拍摄主体不突出、镜头没成组、画面之间无逻辑关系等。有的电视新闻片如果离开解说词,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堆拼拼凑凑的杂碎镜头,好像是专门为了配合解说词而贴上去的。笔者认为,要增强电视新闻的可看性,画面拍摄也应该严格规范,必须从拍摄时突出主体画面、镜头成组完整叙述新闻片断、合理剪辑理顺画面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去改变这种现象。一、电视新闻拍摄要突出主体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