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3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在不同氮水平下,研究施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硫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与氮施用水平有关,在高氮水半下(N128)施硫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尤其是更有利于高蛋白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在高氮水平下施硫也有利于降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改善淀粉组分。  相似文献   

2.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科技学院乔榭试验田进行,以小麦品系3015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的播期,研究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灌浆过程中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小麦品系3015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早播晚播中播.籽粒中磷的含量差异显著,中播比早、晚播含量分别高9.2%、7.4%;钾素含量早播明显高于中、晚播,分别高79.7%、157.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浆过程中,花后31 d之前小麦籽粒氮素含量在3个播期之间差异极显著,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其差异逐渐降低,在花后24 d,小麦籽粒中氮素含量早播比中、晚播分别高2.3%、14.5%,且存在极显著差异.建议小麦品系3015早播,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氮素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氮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氮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超过200 kg/hm~2后,产量变化无显著差异。在氮素水平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容重、出粉率、硬度逐渐增加,但无显著差异,当施氮量超过200 kg/hm~2时,小麦籽粒磨粉品质参数呈下降趋势。粉质仪参数在施氮量3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在施纯氮0~300 kg/hm~2范围内,小麦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稳定时间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步增加,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时,小麦籽粒粉质仪参数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氮肥总用量为主处理,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为副处理,主副处理各设四个水平。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籽粒中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及最终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在不施氮与低氮水平下,表现为40mg/kg>60mg/kg>20mg/kg>0mg/kg;在中氮与高氮水平下,表现为20mg/kg>0mg/kg>40mg/kg>60mg/kg。相关分析表明,非蛋白氮含量急剧下降阶段即蛋白氮含量急剧上升阶段的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后10d开始籽粒蛋白氮与收获后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显著相关性。因此,烯效唑处理提高了籽粒中的非蛋白氮含量,从而有利于籽粒蛋白氮的合成,进而影响籽粒最终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沿淮地区晚播小麦生产力,本研究拟为该区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确定适宜的种植群体。方法:选择烟农19(YN19)和济麦22(JM22)2个品种,设置5个种植群体(M1∶75万/hm~2、M2∶225万/hm~2、M3∶375万/hm~2、M4∶525万/hm~2、M5∶675万/hm~2),探讨种植群体的改变对晚播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随着群体增大,JM22产量呈上升趋势,YN19先上升后下降,且相同群体下,JM22产量均高于YN19。2个品种的籽粒总淀粉含量、容重和出粉率表现出和产量一致的变化规律。随着群体的变化,JM22籽粒淀粉糊化各参数表现为上升趋势,YN19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群体变化对粉质仪参数亦存在显著影响,JM22各参数均表现为总体呈下降趋势,YN19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论:群体变化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玉米成熟期籽粒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与淀粉黏度参数间关系。方法:以华皖681(HW681)等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成熟期玉米籽粒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与黏度参数。结果:成熟期玉米籽粒淀粉粒体积、数目、表面积分布分别呈双峰、单峰与双峰曲线,其中体积分布曲线峰值出现在1.5、16μm左右,低谷值出现在3μm左右。以3、16μm为界限,将玉米胚乳淀粉粒分为小型(粒径3μm)淀粉粒、中型(粒径3~16μm)淀粉粒与大型(粒径16μm)淀粉粒。玉米小型、中型与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分别为9.29%~10.35%、44.47%~8.05%和31.8%~46.25%;小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99.5%以上,中、大型淀粉粒仅占0.5%。可见虽然小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较小,但玉米胚乳淀粉粒绝大多数是由粒径3μm小淀粉粒组成。不同品种淀粉黏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中、小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与淀粉峰值黏度、稀懈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与淀粉峰值黏度、稀懈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与中、小型淀粉粒相比,玉米成熟期籽粒胚乳中大型淀粉粒峰值黏度、稀懈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高优503小麦品种在10月5日至11月5日范围内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每晚播1天,减产4.4kg/666.7m2.施氮量应视播期早晚不同酌情增减,在10~19kg/666.7m2纯氮范围内,播期越早,施氮量应少,随着播期的推迟,施氮量随之增加.各处理组合的产量,以A1B4和A1B3的领先,即10月5日播种、施纯氮10~15kg/666.7m2的产量均超过500kg/666.7m2,其他各处理组合均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6,(2):70-74
筛选"免晾晒"小麦品种(种质),实现小麦籽粒在穗上脱水至安全水分后直接入仓是小麦规模化生产的新需求。以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及部分新育成苗头品系为材料,于小麦蜡熟初期至收获期,测定了籽粒含水量、脱水速率和穗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蜡熟至收获期不同小麦籽粒含水量呈"慢—快—慢"的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3.07%,14.77%和3.06%(5月29-6月1日籽粒含水量),白皮(半冬性)小麦品种同期籽粒含水量高于红皮(春性)小麦品种,并随籽粒成熟度的推进,差异逐渐缩小;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脱水速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具有脱水快的特性,1天内籽粒水分可从25%脱至13%左右(5月30-31日,6月4-5日籽粒含水量),其中脱水最快的品种为新麦26,为4.83%/d,最慢的品种为生选6号,为3.13%/d;相同籽粒含水量下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红皮小麦品种穗发芽抗(耐)性明显高于白皮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以莆田解放钟枇杷核为原料,对枇杷核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提取枇杷核淀粉,对枇杷核淀粉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直链淀粉的含量、糊化温度、溶解度和膨胀度等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枇杷核淀粉颗粒大小为5.2—13.9!m,平均粒径为9.3"m,具典型的偏光十字;枇杷核淀粉的直链淀粉淀粉的含量为29.1%,直链淀粉含量高于玉米(25.4%)和马铃薯(19.4%);枇杷核淀粉的糊化温度达78℃,高于玉米(67℃)和马铃薯(70℃);枇杷核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强筋小麦品质与氮肥施用技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50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25-2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量应在最高籽粒产量和最高蛋白质产量之间,即每hm2施纯氮1 65~210kg;施氮重点在越冬、返青期和孕穗期之间;氮肥种类以尿素或氨态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砂姜黑土和潮土为供试土样,在小麦配方施肥中测定其肥力,结果提示,低肥田施氮肥,砂姜黑土为180.5kg/hm2、P2O5为82.5kg/hm2;潮上的N为96.5kg/hm2、P2O5为90.0kg/hm2.中肥田中,砂姜黑土N为135.0hm/hm2、P2O5为35.5kg/hm2;期土的N为139.3km/hm2、P2O5为90.0kg/hm2.高肥田中,砂姜黑土N为78.0kg/hm2、P2O5为81.0kg/hm2;潮土的N为106.0kg/hm2、P2O5为76.5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次适宜种植区的砂土地上栽培强筋小麦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采用常规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品质测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砂粒含量632 g/kg、粉砂粒含量293 g/kg、黏粒含量75 g/kg的豫东平原砂土地上种植强筋小麦,在施氮(N)总量均为300 kg/hm2的试验条件下,采取“底追均衡供应”(底、追肥量各占50%)、“追肥两次分配”(拔节期追施30%、孕穗期追施20%),即“532”施肥模式,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因素更为协调,可作为豫东砂土区现行生产、生态及技术条件下.,种植强筋小麦实现高产优质目标,氮肥合理分配和运筹的主要技术措施来运用.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丽水市,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马铃薯高产施肥措施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提高氮磷至N-120 kg/hm2、P2O5-80kg/hm2,同时增施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提高了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含量和净同化率.同时表明,增施磷钾肥不同处理效果不同,根据增产提质效果及实际效益,推荐施用量为:N-120 kg/hm2、P2O5 -80kg/hm2、K2O-170kg/hm2、农家肥104kg/hm2.  相似文献   

14.
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态肥与等量氮、P2O5和K2O不同比例配施与传统施肥方式比较,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结构和用量对拔节后的群体影响显著.处理基部1~3节节间长增加,其增加幅度从28.6%依次降低到7.4%.不同生育期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其功能叶面积变化与生育期、茎蘖位和叶位有关.功能叶面积孕穗期比灌浆期高60.2%;主茎比蘖一高14%,比蘖二高72.7%;不同叶位叶面积大小均表现倒二叶>倒三叶>旗叶.处理平均比CK增产4.7%.在所有处理中,以9 kg/hm2生态肥与纯氮、P2O5和K2O各60.75 kg/hm2的养分结构效果最好,比CK增产5.8%.  相似文献   

15.
对商丘10种不同类型土质对强筋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池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土质类型本身属性关系不大,土壤基础肥力和全氮含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较大,速效氮和全氮含量与小麦品质呈显著正相关.5种达到二级强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土壤基础肥力是:有机质11 4.4g/kg、全氮(N)08.5 g/kg、速效氮(N)913.mg/kg、速效磷(P)92.4mg/kg、速效钾913.2 mg/kg .  相似文献   

16.
对半冬性、春性、多穗型、大穗型等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进行高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地区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的适宜播期分别为 1 0月 1 0日左右和 1 0月 2 0日左右 ;半冬性多穗型和大穗型品种的合理密度分别为 1 80万 /hm2 和 2 40万 /hm2 基本苗。提出了各种类型小麦品种在 6 0 0 0kg/hm2 产量水平下冬前及春季的合理群体指标及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密度、N和K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三个栽培因子进行了组合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3因子成二次回归关系,产量高于10772.83kg/hm2的优化区间为:密度74655~82155株/hm2;施氮量257.9~305.9kg/hm2;施钾量261.3~315.9kg/hm2;蛋白质含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正相关,与钾肥的施用量负相关;淀粉含量与氮肥的施用量负相关,与钾肥的施用量正相关;脂肪含量钾肥的施用量正相关;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均与密度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六个小麦品种(系),以博爱7422为对照作品种比较试验。淮9467,淮9226,皖89236,与对照博爱7422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安徽13、皖86(79),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抗逆性以淮9467、皖89236表现最好。早熟性以推9467最早。淮9467、皖89236在生产中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其产量分别达7800kg/hm2和7755kg/hm2。  相似文献   

19.
2012年针对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将云烟87在梁河县曩宋乡进行夏烟早植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60—90kg/hm2团棵期后表现出脱肥,中上部叶开片差,叶片小、薄,叶片衰老快,烤出的烟叶多为柠檬色,单叶质量较小,产量、产值、均价低;施纯氮120—150kg/hm2叶色为浓绿色,上部烟叶开片较好,叶片厚度适中,烤出的烟叶多为桔黄色,单叶质量较大,产量、产值、均价高于当地大田生产;施纯氮150kg/hm2成熟期延迟.施氮水平对总糖、还原糖、两糖差、糖碱比有一定影响,对钾、氯、烟碱影响不大.研究证实,在当地自然环境与栽培技术下,云烟87夏烟早植施纯氮120kg/hm2为宜.海拔1000m以上,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壤肥力偏低的田块可施纯氮135ke/hm2.  相似文献   

20.
无机肥料氮的不同减施方式对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用大田小区试验,探讨了无机肥料氮的不同减氮施肥方式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比传统施肥(T1,N=108.00 kg/hm2,基追比7∶3),高追肥比例的减氮施肥处理(T4,N=48.00 kg/hm2,基追比7∶3)有促进烤烟后期0~20 cm耕层土壤硝态氮积累作用;(2)减氮施肥条件下(N=48.00 kg/hm2),基肥一次性供氮(T2)或高基肥比例的无机肥料氮处理(T3,基追比7∶3)无抑制烤烟氮吸收作用(P〉0.05),但T4处理显著抑制了烤烟的氮吸收(P〈0.01);(3)减氮施肥条件下,T2,T3处理均可提高烤烟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P〈0.01),对降低烤烟产量、产值作用不明显(P〉0.05);T4处理不利于烤烟对氮素的利用率,并会降低烤烟产量和产值(P〉0.05);(4)试验供氮范围内,减施无机肥料氮对烤烟内在化学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从试验结果看,基肥一次性供氮或70%无机肥料氮作基施的减氮施肥处理(N=48.00 kg/hm2)有效地提高了烤烟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