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儒道释平等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多元化的人生格调和价值取向。儒家崇尚道德至善,追求仁义境界;道家崇尚清心寡欲,追求自然境界;佛家崇尚解脱,追求涅磐境界。虽然如此,儒道释三家思想中都蕴含着对乎等的向往,尽管他们对此所采用的表达形式不同,各家平等的内容也不一致,但在这个价值取向上他们却殊途同归、本文论述了儒家人格主义平等观,道家自然主义平等观和佛家宇宙主义平等观各自的基本内容,以彰明儒道释平等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其平等观是社会主义平等问题研究的首要参考。马克思所追求的平等是经济与社会领域实质意义上的平等,其平等观的构建受到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启发,并实现对后者的批判性超越。以马克思平等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平等观与自由主义平等观相比,二者在认识平等问题的方法论、对平等与自由的价值排序以及对待"人生而不同"这一基本事实的态度等问题上均存在差异。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补足马克思平等理想实现条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在无产阶级夺取胜利过程中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必然发展,它们之间既有相互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差别。客观、辩证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对于社会和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理顺、阐明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无疑有助于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平等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恩格斯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雷大勇 《天中学刊》2007,22(4):65-6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冲破旧的平等观、建立新型的平等观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精神,是对平均主义平等观的否定,也是对市场经济中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和否定,更是对公正、平等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它是高层次的平等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追求社会公正、追求制度合理、追求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思想基础上,结合社会实践,提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平等观:在经济上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政治上主张在党内实行民主和平等;文化上提出教育平等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民族关系上指出各民族一律平等;国际关系上主张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飞跃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平等思想,在批判资产阶级平等的抽象性、肯定和具体分析现实的社会主义平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平等观,对平等观念和实践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阐明了马克思平等观的概念,阐释了平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平等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范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道路、为合理不平等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包含在其民权主义之中.通过对中西民众自由权之比较,孙中山认为在中国倡导自由平等权,必须服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因为中国民众需要发财胜过需要自由,中国民众需要纪律逾于自由,并认为为争取国家民族的自由权,必要时应牺牲个人的自由权.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平等观基本内涵的争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界内部产生三种基本立场。G.A.科恩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为分配平等观;艾伦·伍德等学者主张,马克思平等观是权利平等观;戴维·米勒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是社会平等观。基于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重新考察,马克思平等观应当属于某种广义社会平等观。这种平等观的科学内涵既包括分配平等(经济平等的主要方面),又包括权利平等(政治平等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包括人们之间的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平等(狭义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直到以税收资助教育的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人们才真正产生了对教育公平的自觉追求。其后的两百年里,教育公平随着教育制度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从社会政治哲学的角度,教育公平的演变可分为五个阶段:保守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激进自由主义阶段、新保守主义阶段、第三条道路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历来是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当今时代的焦点问题。对于平等可从多个维度进行研究,从人的发展维度看,平等可分为起点平等、结果平等与机会平等三个层次。起点平等不可能,结果平等不可取,唯有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创造发展机会平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机会平等不同于平均主义的统计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该包括教育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以及作为公平意义上的教育结果的平等。“作为公平意义上的平等”是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在与平均主义的“绝对平等”相区分,并赋予平等以新的内涵。正确理解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笔者从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理论缘起出发,尝试从理论上对机会平等的概念进行再思考,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我国当前教育机会平等领域内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早期妇女运动中,梁启超像西方早期女权运动的先驱玛丽一样猛烈抨击了性别歧视教育实施的两大依据,要求在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都实现性别公平,并与维新派努力使之在中国首次得以部分实现。其对性别歧视教育依据的解构最深刻,争取实现教育性别公平最积极,整体水平与玛丽不分轩轾,因而成为中国早期争取教育性别公平的领军人。  相似文献   

15.
重温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兼论我国当前的平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才能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会存在不平等。但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不平等不是社会主义本质造成的,而是由暂时的生产力不发达、体制不完善引起的,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体制是可以消除的.  相似文献   

16.
西方教育平等观念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平等观念于15~19世纪形成于西方,它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以人权为核心,以法律为保障,以公共义务教育制度为依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教育权的内涵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发展为需要政府保障的权利,由消极的人权转为积极的人权;教育机会平等由初等教育延伸为中等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教育平等观念逐渐强调教育过程和结果平等,并提出为不利人群提供补偿以实现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17.
皮埃尔·勒鲁,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以宗教社会主义走向人类平等。他不仅对法国革命三人政治口号见解独特,而且对平等进行全面诠释。他认为平等无时不在,包含种族、民族、男女平等等。他的理论,特别是他对平等的诠释至今还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具有极高的理想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针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种种不平等的现象,提出了具有强烈平等思想的教义,建立了具有平等思想的宗教制度。这种平等的思想不仅在伊斯兰教的教规、仪轨和习俗中得到充分反映,在宗教实践中得到认真推行,而且通过伊斯兰国家进入社会生活,通过政治、文化、经济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穆罕默德所主张的平等思想对于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以及缓解当时和现在的社会危机和矛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