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2年10月11日晚,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获奖,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中国文学界的喜事.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如沈从文等作家也曾经非常接近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满足了很多国人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不过,诺贝尔文学奖也只是对莫言个人的肯定,这固然会令国人兴奋,会对中国文学起到激励作用,但是,也不妨看淡这个奖项.  相似文献   

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主要从莫言的创作本身、从文学史的角度以及从获奖后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比较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认为莫言创作的丰富性、独特性可以说奠定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莫言通过欲望描写表现了人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莫言的获奖说明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已经具有了国际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生》2013,(Z1):33-3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了世界读懂中国文学的一扇窗户,其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激励无疑具有指标意义。诺奖给莫言的颁奖词是:他"用幻觉的现实主义(又译"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那么,莫言为何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奖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下面为您解析莫言获奖的五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诺贝尔奖与中国等问题,学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构成了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内容之一。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成为第一位得到文学界以及国家体制认可的中国在地诺贝尔奖得主。莫言获奖后,有关莫言获奖本身以及中国语境中的诺奖等问题的评价,褒贬不一,形成了后莫言时代的新的诺贝尔奖焦虑。文章引入近代世界史上与殖民相关的制度殖民、新殖民和后殖民三个阶段的方法或背景,来阐释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讲故事的人     
《当代学生》2013,(Z1):41-42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点时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演讲中,莫言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他的文学作品,讲述了自己代表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他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  相似文献   

6.
乔杰 《成才之路》2012,(32):34-34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莫言获奖,直接的结果是,莫言的书火了,中国文学热了。有趣的是,就在莫言获奖前一天,仍有评论家说中国十年内本土作家将无人问鼎诺奖。但预言毕竟是预言,噱头毕竟是噱头,莫言获奖那是真实的。那么,莫言获奖,带给作文教学最大的思考是什么?我的认识是:"真实是一种力量。"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农民出身,从贫瘠的黄土地上走出的,骨子里带着"野孩子"气息的杰出作家。《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是他的长篇代表作,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又是"作家的自传"。  相似文献   

7.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圆了中国人百年的诺贝尔梦,而莫言也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这次的获奖是诺贝尔奖选择了莫言;在一定程度上来看,也是莫言对于诺贝尔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出发,结合莫言获奖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来分析莫言与诺贝尔奖的“双向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8.
芳华 《当代学生》2013,(Z1):64-65
2012年11月5日,"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闭幕。在大会举办的"中外文学获奖者论坛"上,作家刘震云说:"莫言获奖之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好多人问我的感受。这就像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烛夜,别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祝他愉快。莫言能获奖,表明中国至少有十个人,也可以获奖。莫言获奖,很正常,如果是阎连科获奖,也很正常。"  相似文献   

9.
熊丙奇 《生活教育》2012,(21):11-1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媒体将其与中国文学得到世界认同、文艺复兴等等联系在一起,还有的在找其与我国教育的关系。强烈"诺奖情结"的一大表现,就是想用一次获奖,来证明什么。但莫言获得文学奖,能证明的只是他的作品得到了诺奖评审委员会的认可,其他的却很难证明。通常,  相似文献   

10.
央视网消息:莫言终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球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也成为世界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契机。1、《纽约时报》: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是为期一周的诺贝尔颁奖的文化高点。该报评论称,过去10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作家之一,他的获奖也打破  相似文献   

11.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近百年来中国新文学传统发展演进的题中应有之义.莫言的获奖,主要原因在于其创作的独特性和超越性.无论对获奖者本人,对中国文学界,还是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莫言获奖都是一件包含深刻启示、具有广泛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朱佳琦 《语文知识》2013,(3):104-105
莫言的作品在全世界受到广泛关注,而在读者文学素养较高的法国,更是受到追捧。本文将从莫言作品在法国的出版、获奖、研究状况等角度探究莫言作品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13.
唐书哲 《新高考》2013,(10):7-13
【导读】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获奖离不开葛浩文(HowardGoldblatt)教授对其作品的翻译和引介,葛浩文出色的翻译让英语国家的读者接触了莫言的作品,了解了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传播,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必要学着以英语为工具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文学文化。  相似文献   

14.
莫言魔幻文学描摹了中国能承受苦难又充满旺盛生命力量的现实,特殊的想象成全了莫言,使他从取材、炼意、乃至细节描写诸多方面都获得了非一般的自由,莫言获奖表明了国外文学界对中国文化、文学的重视、正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引起国人热烈反响。一时街谈巷议,人人争说。以往,也曾听说有些作品获得某某国际大奖,如电影、戏曲之类,然而,由于受众面小,有的作品在国内甚至鲜为人知,影响十分有限。而此次莫言不同,在获奖前,他的作品已广受关注。不仅国内多部现当代文学史论著论及,他的作品还入选多种大中学文科教材。莫言获奖是实至名归,也是众望所归。它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和解读。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但它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国文学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保持“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今天,民族性成就莫言走向世界;未来,民族性必将使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获得更多的尊严与荣誉。  相似文献   

17.
从表现形式上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多种条件偶然聚合在一起的反映;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莫言获奖的“必然”因素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作品的社会使命感、创作的个性化以及作品的影响力.本文将在哲学视角下对该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隐藏的深层规律及其给当代中国寻求文化自觉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09-109
<正>北京时间2012年12月10日23时30分,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中国作家莫言着燕尾服登台,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上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随后在晚宴上,莫言发表了主题为"讲故事的人"的获奖感言。  相似文献   

19.
一、莫言获奖是否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经报道,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这对于拥有强烈诺贝尔情结的国人而言,无疑了却了一桩夙愿。因为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中国本土始终未能孕育、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也一直困扰着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均有着卓越成就的这个国家,这  相似文献   

20.
1990年,藤井省三翻译的《秋水》出版,也成为日本最早的莫言文学译介者之一.藤井省三在翻译莫言文学之初,就显示出对莫言文学价值的清晰认识和深厚的文学批评张力.1991年,藤井省三对莫言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评价,与21年后授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基本一致.藤井省三关注莫言文学的发展,在将莫言文学译介到日本方面,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