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写《语文教学沉思录》,最后一句是:“张志公先生允称一位智者。”当时先生还在,我用电话告诉他,他笑了。的确,在我的头脑里,先生是一位“智者”。先生的思想像清澈的流水,流动不息,这正是“智者”的特点。先生在语言学、语言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等方面都有很精辟...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问题 李政道教授说过:“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也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大学者梁漱溟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者,他说:“我不是学问中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在哈佛大学还流行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在日本的时候,蒋风教授正应邀到日本从事儿童文学研究。我同他通过几次电话,却未能见面。不久前,他从日本回国,我终于访问了他。日本对儿童教育非常重视,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蒋风教授作为一个教育家、儿童文学研究学者,他的体会非常深刻。我们的谈话就是从日本的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关系谈起的。“格林姆奖”与儿童教育蒋风教授在日本从事研究工作期间,被邀请参加了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的一次盛会,这就是该馆创立的一项世界性大奖——“格林姆奖”第四届颁奖仪式。获奖者鸟越信先生对日本的儿童教育事业有很大贡献。鸟越先生是一位学者,他不仅在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理论的学术研究中卓  相似文献   

4.
正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我在负籍西游、求学长安期间,除了受教于业师霍松林教授之外,所接触过的著名学者还有黄永年、史念海、高海夫和郭子直四位先生,特别是黄永年先生,他的坦率、博雅和卓识一直让我十分钦仰。记得有一次在黄永年先生家中亲聆先生之謦欬,他首先批评了一些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不考  相似文献   

5.
我第一次听到胡振华先生的名字是 2 0世纪 70年代在新疆伊犁从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时 ,第一次见到他本人是 80年代后期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 ,而真正地接触到他是从90年代后期我成为他的博士研究生开始的。“百闻不如一见” ,在没有见到胡振华教授之前 ,只知道他是研究柯尔克孜语和《玛纳斯》史诗的学者 ;见到之后 ,才知道他不仅是一位学者 ,而且是一位谦虚热情、平易近人的长者。当我在胡振华教授的指导下攻读了 3年博士学位之后 ,深深地感受到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位为人师表的好导师。因材施教 ,各尽所长…  相似文献   

6.
做人的成本     
著名学者陈之藩在青年时,胡适先生给了他一张400美元的支票,资助他到美国留学。陈之藩后来有了钱马上就还给胡适先生。还写了一封信致谢。胡适接到信后给陈之藩写了回信:“之藩兄:谢谢你的来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400元。我借出去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相似文献   

7.
轻尘 《家庭教育》2011,(4):25-25
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儿子还在上五年级。先生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儿子问我什么叫‘遗精’。”我一惊,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先生傻傻地说:“是他在书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对他说‘就是尿床’。”我气呼呼地对他说:“亏你还是一个懂生理学的老师呢!竟然这样搪塞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心目中,张文斌先生是一位仁者,也是一位智者。仁者指他“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孟子·尽心篇第四十六篇》)。智者,指他“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孟子·尽心篇第四十六章》)。他的仁和智,都来自磨砺。是“改革开放”让他焕发了青春,从此潜心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笔耕不辍,积有岁时,成果丰厚。我初识文斌先生于武昌紫阳湖,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饱经沧桑,朴厚严谨,略带点乡土气息的学者。后来,在湖北省中语会年会上多次接触,虽谈话不多,却从他人口中,进一步了解了他的为人。再后,读了他的许多文章,才知道我对文斌先生的了解过于表象。他  相似文献   

9.
蔡澄清先生是我深为敬慕的一位学者、导师。从教以来,我一直追随导师从事点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特别是近年来我有幸在他的身边工作,在近距离的观察、交谈中,我常常涌起一种强烈的感受:他40余年的教学实践与理论仿佛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这条河,在我们心里是那样的壮美、奇丽,那别样的风景常令我思接千载,放歌人生。  溯流而上:理论的源起与创立由中央教科所课程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第一辑中,蔡先生的研究专著——《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名列中学语文学科之首,是惟一的一部以人名命名…  相似文献   

10.
上大学时,一位教育学教授曾给我们讲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被其制止,并责令男生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那里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