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技信息     
阿尔法磁谱仪探测暗物质取得阶段性突破中国科学家贡献突出中国科技网讯放置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AMS)立功了。美国媒体2月20日报道,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丁肇中透露,AMS首批数据的分析报告将在几周内发表。根据普遍预期,该成果将有助于理解暗物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I0007-I0008
中国科技网讯目前中科院高能所的科学家正在做有关阿尔法磁谱仪(AMS)两个能谱的研究,一是测量电子的能谱,另一个是能同时测量电子和正电子的能谱,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由丁肇中教授发起的阿尔法磁谱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以下简称AMS)的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科学家所做的贡献,并探讨AMS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4月3日晚公布了其主持的大型粒子物理实验——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的首批研究成果,使人类对宇宙中暗物质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项国际重大科学工程,并在其中作出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夷  木易  益鸣  金铃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4):248-251,289,295
阿尔法磁谱仪(AMS)成功升空中美等国合作探索宇宙奥秘本刊讯由中国和美国等国科学家共同研制的宇宙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于1998年6月3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宇航中心被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阿尔法磁谱仪,即AMS(AlphaMagneticSpectrometer),重3吨,是人类第一次送入宇宙空间的一个大型磁谱仪,计划运行10天,在太空进行反物质和暗物质的探测,属于世界高能物理基础研究最前沿的科学实验,这项国际科研计划是人类跨世纪的重大科研项目,由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瑞士、芬兰等1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6.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北京时间六月三日清晨)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一台由中美等国家合作但关键部件是由中国科学家设计制造的宇宙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AMS也随之进入太空。 “发现号”航天飞机此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一系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统计得出,约25%的中国现代科学家出生在北方,约75%的出生在南方。科学家们多成长于知识型家庭之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已故的科学家当中,有近四成的科学家年寿介于74~84岁之间,有63.27%的人年寿介于70~89岁。在1900~1919年间出生的科学家占中国现代科学家总数的59.94%。  相似文献   

8.
全球首张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近日由中国科学家在深圳绘制完成,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该项目是我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谱10%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中国人基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1日下午,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本届颁奖典礼意义非同寻常,是该奖项自2004年进入中国以来的第五个年头。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2,(2):7-7
1月31日,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在吉隆坡城中城国际会展中,心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颁发“马哈蒂尔科学奖”,以表彰他为热带农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马哈蒂尔科学奖基金会首次将该奖项颁发给中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数据     
《科学中国人》2014,(10):79-79
北京时间9月18日,AMS项目重大成果发布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丁肇中主持的实验室公布AMS项目最新研究成果。此项研究成果证明了暗物质存在实验的6个有关特征中,已有5个得到确认,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这也是AMS实验自19年前启动以来,第二次正式公布研究结果。"对于暗物质存在的6个有关特征中,5个特征经过三年的研究基本确认,只剩下最后一个特征暂未确定",东南大学数据科学家东方解释道,第一个特征是随着粒子能量不断提高,在经过某一个能量点后,正电子含量逐渐增加;第二个特征经过某个点后增加的速率是要符合一定非线性的关系;第三个特征是随着粒子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天文学界和物理学界,有一个困扰现代物理学发展的重大难题,它就是被科学家称为"世纪之谜"的暗物质。4月3日,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以下简称AMS)项目在历时18年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AMS已发现超过40万个正电子,这些正电子有可能来自于脉冲星或者人类一直寻找的暗物质。据了解,这是目前世界首次在太空中直接观测、分析到的高能量反物质粒子,让人类首次打开了一扇从太空观测宇宙射线的大门,人类对暗物质的理解和检测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山东大学给阿尔法磁谱仪特制"保温服"中国科技网讯"在太空运行的第一年,AMS(阿尔法磁谱仪)已经采集了160亿个宇宙射线数据,这远远超过了在20世纪收集到的宇宙射线数据的总和"。在  相似文献   

14.
数据     
<正>北京时间9月18日,AMS项目重大成果发布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丁肇中主持的实验室公布AMS项目最新研究成果。此项研究成果证明了暗物质存在实验的6个有关特征中,已有5个得到确认,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这也是AMS实验自19年前启动以来,第二次正式公布研究结果。"对于暗物质存在的6个有关特征中,5个特征经过三年的研究基本确认,只剩下最后一个特征暂未确定",东南大学数据科学家东方解释道,第一个特征是随着粒子能量不断提高,在经过某一个能量点后,正电子含量逐渐增加;第二个特征经过某个点后增加的速率是要符合一定非线性的关系;第三个特征是随着粒子能量增加,到某一个量别之后他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对中美LIS领域2008-2013年发表的SCI论文展开文献计量分析,分别揭示了中美两国LIS领域中产量最高的科学家群体、合作范围最广的科学家群体、中心度最高的科学家群体以及重要成果涉及的科学家群体,并进一步分析了两国这四个科学家群体中的作者国别归属。研究发现中国在该领域合作研究中来自国际的力量较强;我国香港与台湾作者在我国LIS领域研究舞台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引进来”政策的力度,邀请更多外国专家来华做中长期交流,提高纽带作者中外国作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38岁的盛美萍又一次站到聚光灯下。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声学学科带头人盛美萍,在荣膺“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18项殊荣之后,又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球惟一奖励科学女性的项目(“为投身科学的女性”计划),是被誉为女性科学界的诺贝尔奖在中国的成功延伸。盛美萍是首位获得该大奖的陕西省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2007,(1):29-29
你见过飞行的鱼和蚂蚁吗?这种奇特的现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手中成为了现实。据《自然》杂志报道近日,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在试验中用声波将鱼、蚂蚁等活着的小动物悬浮起来,而且不对它们造成明显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杨洁 《科学中国人》2010,(3):107-107
<正>2010年1月26日下午,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吉林、天津的5名优秀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该项殊荣。此次颁奖典礼标志着"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二个五年计  相似文献   

19.
媒体对科学家形象的良好形塑不仅关乎科学家精神的厚植与弘扬,更深刻影响公众对科学家乃至科学的整体认知与态度。研究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以《中国科学报》和Wiely 2015-2020年科技人物报道为数据源,探索分析了国内外科学媒体在中国科学家形象塑造时的异同。结果显示:《中国科学报》科技人物报道以叙事记叙性通讯为体裁,男性且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为主体,科学家形象塑造以展现宏观科学精神为主,日常生活与个性挖掘为辅;Wiely以谈话实录性通讯为核心叙事方式,聚焦当代青年科技精英,侧重对科学家职业和个性特征、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共同勾画。两大科学媒体在科技人物报道对象及其形象塑造中均存在一定的性别刻板。据此,对科学媒体中科学家形象的塑造路径与策略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13,(1):82-83
第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召开11月25日,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导报社、发现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论坛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助推经济转型与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国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