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搞好批评报道,行使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说新闻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话,那么,批评性报道作为正面宣传的重要补充,对社会的阴暗面,对假、恶、丑予以揭露批评,同样也是在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作贡献。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既然有以正面宣传为主,也就必然有以批评揭露为辅的问题。批评报道不是新闻媒体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综观调查报道类新闻,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不过,由于揭露性报道的急剧增多,媒体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的新闻题材。本文暂且不论及媒体负责与新闻人责任的话题,而是从经营媒体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进而阐述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以及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四月二十二日,《新华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题名曰《杜绝假报道》。同时还发了两封读者来信,揭露王安蔚等人搞假报道的情况。《新华日报》这样做是必要的,值得称道的。凡是假报道,就要向广大读者公开揭露。这是由我们报纸的性质决定的。我们是人民当  相似文献   

4.
“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靠着成功的揭露性报道,《财经》在证券市场迅速走红,《焦点访谈》闻名海内外,《南方周末》也迅速崛起……有了这些成功的例子,媒体开始群起跟之。于是,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批评揭露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让我们采写的每篇批评性报道客观、真实,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是每位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6.
平时,一提起舆论监督,在一些人心目中,就想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打击黑势力。但是揭黑批丑,打击贪官污吏,批评社会不公平现象,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说,媒体舆论监督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揭露性、问题性、启示性。揭露性的监督报道作用大,但舆论面较窄。启示性的监督报道是对重大的、经验性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张澜  连少英 《声屏世界》2004,(11):14-15
问题性报道,是一种系统深入地揭露、揭示隐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自然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并以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我国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逐渐兴盛起来。①问题性报道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中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其采访  相似文献   

8.
典型报道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报道方法。什么是典型报道呢?就是对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普遍意义的事物所做的新闻报道。典型报道多数是正面宣扬先进的人和事,也有对反面典型的揭露和批评的。典型报道往往通过对典型人物、事件、问题、经验的剖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从报纸上和广播电视里,经常看到揭露党内腐败现象和社会上丑恶现象的报道时,一方面欣慰喜悦,一方面也义愤填膺,当然也有人会为此悲观失望。但是,我们揭露这些阴暗面,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抹黑,为了泄气,而是要使人产生力量和信心。因此,在揭露的同时,也从正面(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报道一些治理和整顿那些腐败丑恶现象的措施,以鼓舞人们的斗志,这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报道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领导部  相似文献   

10.
揭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实质是一切主持主义的记者在有关科索沃局势报道中所应持有的正确立场,邵云环的报道也不例外。她的报道充满了对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愤慨和蔑视,以及对其狼子野心的入木三分的揭露。邵云环在报道中,善于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话,增强了揭露的力度。可以说,这篇报道是科索沃局势报道中讲究揭露艺术和技巧的成功的范例。寻找最佳报道时机和报道点。作为一名老记者,邵云环在熟悉科索沃局势的情况下,显然对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和报道方式作了深入的研究。富有强烈新闻敏感的她,没有简单地看待北约对阿族人所谓的误炸,而…  相似文献   

11.
在各类新闻中,舆论监督类报道以其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群众呼声、揭露社会矛盾、督促解决问题的特点而受到读者的欢迎。虽然深受读者欢迎,但是采写批评类报道也会遇到重重阻力。尤其是地市级的党报,因为地域性的原因,开展舆论监督更是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阻力就不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媒体改革以来,涌现了一大批揭露报道类新闻,在社会上造成较为强烈的影响。有许多成功的揭露性报道能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但逐渐泛滥的揭露性报道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把正面报道与反面报道(即那些揭露性、揭示性的报道)相对应,认为,正面的就是表扬的,反面的就是批评的。其实,对正面报道不应理解得这样窄,正面报道主要是指一种基调,一种报道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14.
吴媛媛 《新闻世界》2012,(3):158-159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调查性报道在发展的同时,也慢慢被赋予了本土特色。其中之一就是调查性报道的题材拓宽了,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性报道有了发展。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报道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调研性质的报道,本文对其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1995,(2)
“客观报道”手法的运用路透社的报道我们已经选过不少,那是因为它的许多报道确实写得有特色。比如本文。日本政坛的变化频繁早已不是新闻。但是,如果一个外国记者直接去对此加以正面揭露,那恐怕不是上策。那么上策是什么呢?还是西方记者们已经烂熟于心运用自如的客观...  相似文献   

16.
陈力丹 《新闻界》2013,(18):18-21
<正>近些天,我国重量级媒体接连爆出假新闻,造成这些假新闻的原因,大都在于以主观愿望为标准选择来衡量新闻,不加核实即刻转发,忽略了基本的新闻职业规范:客观报道和平衡把握。一、揭露性报道要保障事实的真实美国发生斯诺登泄密事件后,各方面批评、揭露美国在网络上侵犯人权的报道较多。我国官方在这个问题上持谨慎态度,但传媒可以借此机会揭露一下美国。作为报道者,可以有这样的观点或立场,但在具体操作上,遵循职业规范是工作的前提,然而我们这方面做得并不好。  相似文献   

17.
既当报喜的“喜鹊”,又当啼血的“杜鹃”,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正如李瑞环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所决定的。”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与开展积极有效的批评报道并不矛盾。因为,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这个命题本身,就包含着另一个命题:新闻报道以对消极、丑恶现象的批评揭露为辅,有主有辅,主辅相对,这也是一种辩证关系。如果说,正面宣传是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那么,批评揭露就是告诫人们不应该怎么做。从这个意义上讲,严肃认真、把握分寸、讲究方法、注重效果的批…  相似文献   

18.
牧野 《新闻世界》2009,(10):128-129
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职能。综观批评性报道,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增多,媒体出现了批评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轰动性的新闻题材,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正确引导舆论,是党报的功能之一。但对这一功能的理解,有些地方却走了点调儿。某家日报因为近段时间接连发表了几篇揭露问题的报道,惹得一些人不自在,虽然所揭露的都是事实。上级因此枇评报社说:“我们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干嘛要写那些不好的东西呢?党报要正确引导舆论嘛!”言外之意,批评报道不能算  相似文献   

20.
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的报道。近年来,各类媒体上的揭露性报道越来越多,如揭露基金黑幕、足球黑哨、黑学术风波、药厂黑幕、矿难调查等。事实证明,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媒体在一系列"黑"事件的曝光和解决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过度的揭露性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