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信息科学常识与常用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不断地发展,属于一门新兴的课程。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及应用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并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在不断发展的微课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微课教学趋势等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主要针对基于微课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27):147-148
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分析得出现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以下现象:(1)课时设置不足,学生自主探究不易落实;(2)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单一;(3)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大;(4)教师机械性重复教学,教学热情消退。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论证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中具有必要性,最后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课堂环境、教师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证了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微课的视角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介绍了微课的含义和特点,总结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顾莉萍 《考试周刊》2010,(56):155-156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发展性等特点,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评价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课程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以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相似文献   

6.
深度整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挖掘课中现有资源。在信息技术素材整合型课中,充分利用和提取文本具有的趣味信息,通过导入方式呈现,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7.
李文静 《考试周刊》2014,(38):129-129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课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努力为学生提供更鲜活的信息资源、更多样的信息技能,开阔学生的信息视野。为此,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与思考。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好一门课不容易,首先得了解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其理论知识有些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应采取不同教学方式,以适应课程的特点。信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文根据教学体会,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进行探讨,阐述如何搞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初中是学生正式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阶段,大部分学生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通讯设备,但是对于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学生仍然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而在初中信息技术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利于促使学生跨过学习信息技术的各项障碍。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以...  相似文献   

10.
虽然目前信息技术课在中学阶段都普及了,但由于中考对信息技术并不要求进行考核,导致了很多初中阶段的信息课如同虚设,要么就直接占用信息课的时间来上其他的课程,要么就在信息课上让学生们自由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有些学校虽为学生安排了上机课,但也是任由学生们上网或者玩游戏等。这样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差距。在高中阶段,学生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信息技术完全没有兴趣的,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枯燥的,学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生自己也不重视,因此并不花心思去学,也没兴趣学。还有一种是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作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与意义,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在新课标下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和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课的创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改时代对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者努力改革创新初中信息教学模式,以全面促进初中的健康发展,使得每个学生均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收获并展示自己的才能。初中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本文主要对初中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应用展开思考分析,希望能够为提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愈发重要.然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等.文章依据"双重编码"理论,以"非语言表征"教学策略为基础,对初中信息技术三类课程(信息技术理论课、信息技术操作课和程序设计课)展开应用探索,以期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97):125-126
拥有较好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必要要求,因此各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都备受重视。初中是学生较为专业地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阶段,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要求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更多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本文首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特点及学生学习特点进行阐述,然后基于现存的问题,从巧妙预设、小组学习、微课等方面浅谈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上好城镇初中信息技术课要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还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相似文献   

16.
刘金良 《考试周刊》2013,(24):123-123
<正>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社会,许多人将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看做是走上职场的敲门砖,可见,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化的今天尤显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课被挤占、信息课上成自习课、信息课被当做副科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信息技术教学的欠缺,成为初中教学的软肋,学生只能用电脑上上网、玩玩游戏、聊聊天、听听音乐等,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知之甚少,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留下了后遗症。本文立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分析教学现状,探讨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学生进入初中后,信息技术也成为他们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想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掌握这门课的精髓,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积极探讨合理的导入技能.通过有效的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学习中聚精会神.笔者在总结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导入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合理导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罗广发生 《学子》2014,(10):94-94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具备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自己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我们的目的旨在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网络环境中的教学进行实践探究,就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初中信息技术理论及实践等不同课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