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业报记者站作为行业报社在其登记地以外设立的开展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的机构,是行业报纸媒体的末梢神经,具有行业统一性、地域接近性、舆论集约性和受众贴近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行业报记者站直接为行业报提供前沿、鲜活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一线通讯员,  相似文献   

2.
<正>行业报记者站作为行业报社在其登记地以外设立的开展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的机构,是行业报纸媒体的末梢神经,具有行业统一性、地域接近性、舆论集约性和受众贴近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行业报记者站直接为行业报提供前沿、鲜活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一线通讯员,  相似文献   

3.
铁路企业报是铁路企业党委的喉舌和宣传阵地,发挥着引导舆论导向、推动企业文化、鼓舞职工士气、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随着铁路的加快发展,铁路企业报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不仅增强了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也在政策宣传、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企业报的中国纺织机械厂《中纺机报》自1986年12月复刊以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办报宗旨,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各项工作,有重点多角度地报道了在企业管理、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思想,发挥了企业党委的喉舌作用和行政部门的参谋作用。厂报编辑部注意加强对记者、通讯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培训。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发表后,立即组织脱产学习,从而加深了对“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认识。平时,编辑部以《新闻记者》杂志为主要教材,经常组织记者、通讯员学习新闻理论,讲解业务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闻记者》因此也成了记者、通讯员的良师益友。通过培训,广大记者、通讯员把学到的知识不断运用于实践,积极为厂报写稿和对外报道,这也增加了企业在社会上知名度。  相似文献   

5.
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企业的宣传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企业报作为宣传企业思想的途径之一,起到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企业报重视起来,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大企业的宣传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石油报内容的分析,来详细介绍在促进石油企业发展中,石油报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按新闻规律开展采访、写作工作,但由于企业报在新闻资源、发展空间、读者群等方面受到的行业局限性,企业报记者视野也因此而受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报记者要真正做到准确为报社提供有价值、为读者提供受欢迎的新闻稿件,这就需要记者所写出的稿件内容新颖。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提炼至于新闻敏感,凡是做新闻工作的人都很清楚,就不具体阐述。那么如何做到善于发现,总结,提炼,就要学会用眼、用耳、用鼻、用口,让全身的器官都运作起来。  相似文献   

7.
龚渝新 《新闻窗》2006,(4):102-103
企业报是企业发展的产物,是行业报的一种。企业报由企业主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读者对象主要是本企业职工。我国的企业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企业丰硕成果、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推动企业的改革,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新闻战线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那么,企业报应如何发挥好功能作用.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长庆油田新闻宣传工作始终为油田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撑。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企业报在宣传报道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提升企业报影响力和传播力上,还有一些需要完善改进的方面。在新的形势下,要提高企业报的质量,还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做出努力。本文就如何提高企业报的宣传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贴近实际到一线贴近实际,从宏观来讲,就是贴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目标。从微观来讲,就是贴近某个行业、某个企业、某个单位、某个部门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也就是紧紧围绕着中心工作开展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我是《中国石化报》沧州输油处记者分站站长、政工师,《石化管道报》特约记者,从事专职新闻宣传工作已达13个年头了。长期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  相似文献   

10.
相对综合性媒体而言,行业报是在某一特定行业范围内,以某一特定行业的从业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媒体.综合性媒体内部也按照所从事的范畴相应地设置了专业部门,针对各行业领域作对口报道.从事行业报道的记者简称行业记者.行业记者熟悉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变化,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与行业人员密切合作.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行业记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由于媒体市场激烈的竞争和行业媒体自身的特点,有些行业记者未能充分利用行业媒体的优势而受到更大挑战.在这种严峻的条件下,行业记者坚守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行业新闻敏感性等职业修养.  相似文献   

11.
行业报是我国报业中一支独特的力量,在为行业服务中不断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报业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多年来,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在行业报改革发展中做出了许多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更深入了解全国性行业报的未来走势与当前热点之一的报刊改革状况,记者采访了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会长吕华麟先生.  相似文献   

12.
茶座老板寄语:十六大的召开是我们国家今年的一件大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企业报也将迎来自己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企业报的老总,我身感责任的重大。如何搞好企业报的报道工作以更好地配合十六大的宣传就是我们企业报近期的工作重点。在十六大前夕,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各地方媒体部进行了历史成就展和先进共产党员的宣传。在我们企业报中也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报纸行业的快速发展,读者口味的不断提升,企业报的改革创新也迫在眉睫。在企业报宣传过程中,在相类似的新闻、副刊内容面前,如何能让报纸更加吸引读者,灵活、美观的版式设计显得越发重要。这些都为企业报的版面设计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对于以发表综合性文章为主的专刊版面,则更能发挥其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4.
王仁刚 《传媒》2023,(1):32-34
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高端融媒技术人才不断流向互联网头部平台,区域传统行业报受到编制、机制、体制、实力以及影响力等诸多因素制约,如何融合转型才能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四川法治报融合转型发展之路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传统行业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以期为行业报融合发展提供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作为企业传播媒介的企业报,一直依存企业发展,由于受地域封闭、行业条块和不愁生计的影响,市场意识和用户意识淡薄,报纸的时效性、可读性差,宣传腔浓,千报一面,很少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在日趋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受到严重威胁,处于弱势。特别是当企业陷入困境后,企业报因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落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企业被推向市场的海洋后,也就彻底告别了封闭自锁,作为其传播媒介——企业报也亟需更新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舆论场、媒体价值、受众群体及经营模式等的重大变化,融合转型成为传统媒体改革创新发展的共同命题.作为国家部委主管主办的行业报,在融合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如何站在巩固党媒主流地位及社会影响力、重构行业文化传播体系业态的高度,突破原有思维方式及功能定位,把握转型目标方向,形成新思维新技术支撑下的新模式,成为行业报必须面对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超文 《传媒》2023,(16):9-10
中国行业报协会作为“产业报行业报之家”,在中宣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国记协的领导和指导下,紧扣党和国家宣传主线,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开拓创新宣传工作,推动行业媒体加快融合发展,深刻践行“管理、协调、服务”职能,管理服务近150家中央行业媒体,涵盖公安政法检察、工业交通、金融贸易、工商税务、科教文卫、农林水利、国防军工等60多个部门和行业。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报是以某个特定的行业领域为主要报道内容,为这一行业或关心这一行业的读者提供信息的传播媒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报原来赖以生存的旧的行业机制正在消失,加之各种新闻媒体也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渗透到各行业,与企业报争夺读者,企业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此情况下,企业报必须认清形势,在服务行业的同时,贴近读者,拓展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左志新 《传媒》2018,(11):8-10,12
6月5日,本刊记者应邀来到中国行业报协会的办公地点,刚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读报栏,有《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人民铁道报》《中国改革报》等100多种行业报,在办公区内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国行业报协会创办于1986年,32年风雨兼程,始终坚持"政治强会、服务兴会、依法治会"的宗旨,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业务引领、创新引领"的理念,为行业报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注入了强大动力.那么,中国行业报协会是如何推动行业媒体转型发展的?开展了哪些活动?又有哪些行业报极具代表性?其亮点何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姚军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格局,给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带来了极大的颠覆,同时也对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首先从时代、行业、自身能力等角度分析了提高电视台编辑记者创新能力的背景与原因,然后重点论述了融媒体时代电视台编辑记者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