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上半叶儒学宗教性的讨论中,两代新儒家由于其文化攀附态度而持守两种截然相反的立场:第一代新儒家梁漱溟和熊十力主张"儒学非教"说,第二代新儒家唐君毅和牟宗三则主张"儒学是教"说。当代新儒家的文化攀附态度不仅使他们陷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藩篱,而且也使他们陷入文化民族主义的藩篱。梁漱溟的拿来主义、熊十力的"返本开新"说、唐君毅的"心通九境"说和牟宗三的"圆实之教"说,都是其文化民族主义趋向的表征。无论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还是文化民族主义都既无助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讨论,也无助于中国文化或儒学的自强。文化攀附的根本问题在于"外骛",走出文化攀附的关键在于"求其放心",进行文化自省。惟有悟自,堪称觉自。惟有觉自,才能自觉。惟有自觉,才能自强。故而,文化自省实乃文化自觉的机关所在和文化自强的历史正途。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大陆文化思想界刚刚受到瞩目但迅速成为热点的新儒家,实际上已走完了70多年的历程。在这70多年中,新儒家薪火相传,至今已走进了他们的第三个历史时期。经过70多年三代人的种种努力,终于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学术研究中心,并为政治、经济各界所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大陆方面一再“批儒”,使人们对新儒家仍感到隔膜和误解。所以,打通隔膜,正确对待新儒家,是中国文化思想界的一个迫切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3.
对于2004年"浮出水面"的大陆新生代新儒家而言,蒋庆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重建儒教"是其核心思想纲领.截至目前,对此进行学术评论的两篇重要文献,一是方克立2005年写作的<关于当前文化问题的三封信>,一是张祥龙2007年发表的<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前者认为中国现代新儒学运动已经进入到作为第四代的大陆新生代新儒家唱主角的第四阶段,并强调要在肯认其历史定位的前提下,预测其文化影响,展开其学术研讨,强化其科学评判.后者承认蒋庆的"重建儒教"与"政治儒学"是现代中国思潮中第一次跳出西方中心论窠臼的儒家之声,但认为其进入政治主流的"上行路线"和进入民间社会的"下行路线"是困难的或不够的,从而提出了以建立"儒家文化特区"为枢纽的"中行路线".以上述两个经典文本作为学术史描述的主线,目的在于促使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当代大陆新儒家的历史发展、进一步判析"重建儒教"思潮的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正>唐君毅与徐复观都是海外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二人与牟宗三、张君劢联合署名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成为新儒学思潮在港台地区崛起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大陆新儒学的复兴出现了良好的势头,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还有必要对海外新儒家进行深入研究,以资借鉴。本期三位作者的文章是对现代新儒家深入研究的最新成果。何仁富、汪丽华的《周辅成与唐君毅的"新理想主义"哲学精神》从周辅成对唐君毅思想"新理想主义"的界定出发,从"新理想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5.
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按说在我国大陆不应该成为问题,但近30年来又确实成了问题.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革命的忏悔者和传统文化的护教者,他们认为,五四运动及其代表的近现代文化思潮把传统文化摧毁了,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文化根基被中断了,以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处,在强大的外来文化侵入下,造成民族的生存危机,社会的不安定.他们提出挽救的方案不太一样,多数主张尊孔读经,有的主张独尊<道德经>,还有的主张扶植佛教、道教.二是某些"全盘西化"论者,包括所谓"文化基督徒".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先天就具有缺陷,愚昧落后是它的必然:他们提出的挽救之道,也不一样,其中有一种主张,是要将中国文化基督教化,亦即基督教化中国,"中华归主".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维新派拒弃西教、保存国学;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成功防止了民族文化的割裂;五四前后,国粹派呼吁尊重和保存国粹,东方文化派主张融合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三四十年代,十教授提出建设中国本位文化,新儒家主张在承接儒家"道统"的基础上融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维新派拒弃西教、保存国学;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成功防止了民族文化的割裂;五四前后,国粹派呼吁尊重和保存国粹,东方文化派主张融合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三四十年代,十教授提出建设中国本位文化,新儒家主张在承接儒家"道统"的基础上融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陆新儒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立场与价值观念,人们对大陆新儒家进行了多向度、多侧面的分析、研究与评判。本文拟对学界大陆新儒家产生背景、与马克思主义关系、个案分析与未来展望四个论域的研究成果略加梳理与剖析,以期展示他们对大陆新儒学思潮的深情关切与深沉之思。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握传统文化内部结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这是“五四”新文化人和他们的反对派争论的聚焦点。因在这一问题上无法愈合的分歧,最终形成了中国人文传统的现代分野。新文化人积极倡导传统的下层文化,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则极力维护传统的上层文化。他们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各自主张,不仅显示了两者对传统文化内部关系的现实态度根本对立,而且也意味着他们在建筑自己的文化体系时,是搜寻不同的历史素材作为各自的文化来源,这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演进轨迹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即是试图通过对新文化人和他们的反对派(主要是现代新儒家)对传统文化内部关系处理的粗略比较,勾勒两者的  相似文献   

10.
被中国大陆根本唾弃了的儒家文化,这几年在西洋和亚东骤然热了起来。西洋人目之为救世良方,东方“五龙”当之为治国精髓。实际上远在70多年前中国大陆一小批学者已经预言有今天儒家文化的复兴了,70多年来他们一直为儒学的“现代化”努力“创造”着。这些人就叫“新儒家”,他们的创造文化叫“新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