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在的老师真厉害!训家长就跟训小孩一样."一位妇女对过路人说,手里领着一个孩子.过路人大概是她的熟人.这位妇女没等她的熟人接话又激动地说起来:"站在老师的办公桌旁,什么'孩子又懒又滑'啦,什么'你的孩子没治'啦,什么'干脆领回家,别上啦!'孩子一无是处,家长也一无是处了!现在,孩子一出错老师就请家长到学校去.难道孩子不好好学,老师就没有责任?"这位家长越说越恼,居然失去了理智,接着脱口说出了几句脏话,站在她身边的孩子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聪明兔回到教室,找出纸和笔,飞 快地在纸上写下"家庭卫生,大人有责" 几个字。他对笨狼说:"你快回去,在前 面那个'人'字上加一横不就变成'大 人有责'了吗?打扫卫生就跟你没关系 了!"  相似文献   

3.
爸爸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皱眉头.妈妈常对我说:"你爸爸生气的时候,脑门上的那朵'花'就会开放,你千万别惹他,最好躲得远远的."妈妈说的"花",是指爸爸脑门儿上的皱纹,爸爸生气皱眉头,额头上就好像开了一朵"花".……  相似文献   

4.
"扁"字在字典里呆闷了,准备出去玩玩. 一天,他悄悄地溜了出来,来到了大海上.可渔民一看到他,就撒下渔网要捕他."扁"字连忙问:"我是轻快的‘扁',你为什么要撒网捕我?" 渔民回答说:"扁加鱼字是‘鳊',我不捕你捕谁?再说,扁加马字是‘骗',你休想骗我!"说着动手就捕.幸亏"扁"字眼明腿快,才免遭一劫.  相似文献   

5.
念啥     
小强刚读一年级,上语文课阅读课文时.遇"啥".不认识了.就去问正在批作业的老"这个字念啥?"老师看了一眼说:"念'啥'。"小强又问:"是呀,它念啥呀?"教师又重复一返;"念'啥'。"小强还是没变过弯来,于是又问道:"老师,我问的就是它念啥?"老师有些不耐烦了  相似文献   

6.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位班主任了解到班上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居然偷了同宿舍同学的踱金钢笔时,便在班会上妙用"那个"--"今天咱班202宿舍少了一支'那个',我感到很'那个',我本想点名批评他,可是考虑他一向是个听话的好学生,所以我就不在班上'那个'了,希望课后他把'那个'还给人家,如果他不'那个'的话,我也就不'那个'了."  相似文献   

8.
最近教《诗经二首》和《国殇》(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觉得课本注释中有不少需要商讨的地方.现仅就一些主要的,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注释说:"廛,同'缠',束(量词).下文'三百亿'的'亿'同'繶','三百囷(qūn),的'囷'同'稛',都是'束'  相似文献   

9.
《北京晚报》曾经登载一首题为《"背多分"教学法——赠某些学校》的讽刺诗.诗里写道:"外国有个贝多芬,中国有个'背多分'——背书背得多,就能获高分!'大重点'套'小要点','ABC'连'甲乙丙'……背得口干舌燥,背得头昏昏……真知与实践,怎如背功灵?待等熬罢寒窗苦,几多'书厨'出校门……"(以下简称《'背多分'》)时隔不久,一家省级教育报载文《"背多分"教学法另一说》(以下简称《另一说》),对这首讽刺诗提出了批评意见.批评与反批评使"背多分"增加了知名度.在很多地区和学校,"背多分"成为一个嘲讽学校一些教育方式、方法的叫得响的"新概念"."背多分"虽属戏称,却提出了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10.
"找规律"是实施新课程以后在教材中出现的新单元.苏教版教材主编王林先生曾针对这一内容明确指出:"'找规律'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不是做竞赛题.通过增加找规律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不断拓展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激发找规律的兴趣,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细读这段话,我认为: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发现""探究"规律的过程上,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事物中存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和谐的地理课堂有利于学习知识、思考问题、掌握方法.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曾打过一个恰当的比喻:"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文字是一样的,而只有当学生与导师相处时思想上感到'安舒与自由',只有当学生心理保持一种'安闲况静'时,他才能接受新的知识,容受印象."没有和谐的课堂就没有和谐的教育,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与漫画     
道理老师:"古人造字都有一定道理。如'卡'字,'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不就'卡'在那儿了吗?再如'忐忑'二字,'心上心下'跳个不停,多形象呀!"  相似文献   

13.
一、说"科学"的话和"相关学科"的话 对知识科学性的寻求和数量的增容所导致的--说"科学"的话和"相关学科"的话.在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本身被忽略了',‘教育'和‘教育学'成了一个广泛应用的领域.‘教育学是应用的科学'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教育学是科学的应用'.这样就公开地使教育学依赖于其他科学的发展,就从‘依赖'变成了‘依附',自主性被遮蔽了,甚至被取消了,而且这种遮蔽或取消还获得了叙述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初二(2)班的"聊天会"上,不知谁开了个头,话题一下就转到"不想和妈妈说话"上来了. "有啥可说的?和我妈说话她又不懂,'永恒之塔' (网络游戏)她明白吗?她知道怎么'偷菜' (网络游戏)吗?"范拓说.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师,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有关公民权利的课文内容.第二天,他让一位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学生没有回应,老师说:‘那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老师只好无奈地说:‘你只要讲出一项权利就好了.'学生回答道:‘公民有权保持沉默.'"接着,我又具体介绍了我国公民"沉默权"的法律依据(宪法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和我国司法界对公民"沉默权"目前还存在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必须是'核心'的素养,它是全部素养中的'关键素养',是各种素养中的'优先选项',就我国而言,'创新能力'这个核心素养必须大力强调。"在作文教学中,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转变教育观念,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说真话,抒真情实感,让"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在作文指导课上落地。  相似文献   

17.
一 本文不讨论"的""地"区分作用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在书面语中"的""地"是应该区分的.我们知道,在"的""地"要不要区分、如何区分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有认为不分也不会引起混乱,因而主张不分的;有主张"不作硬性规定,愿意分写的尽管分写,只要分得对就行"的;也有主张只要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内统一就可以的.但一些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关心语言文字规范的先生们还是旗帜鲜明地主张区分的.苏培成先生在<语文教学和汉语规范化>,一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材要符合规范.现行教材在这方面有不足,应该改进……要区分结构助词‘的'‘地',不要把‘的'合并为‘地'."于满先生也认为"的、得、地"的区分是绝对不能马虎的基础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于<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最早提出了"想象的共同体"概念.这一概念最初是用来定义民族国家, "遵循着人类学的精神,我主张对民族作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1]这里,安德森以"想象"一词指涉了形成一定群体认同所不可或缺的认知方式与实现过程.同时,安德森又将"想象"、"创造"与"捏造"和"虚假"区别开来,这就进一步论证了"‘想象的共同体'这个名称指涉的不是什么‘虚假意识'的产物,而是一种社会心理学上的‘社会事实'."[2]肯定了民族国家的认知方式以及作为心理上的"社会事实"成分,也就为理解民族国家客观实体的建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时下,被誉为"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特色"的"杜郎口模式"可以说火得不行,它"破解了'以儿童为中心'与'打牢基础'不可兼得的世界性难题",所展示的育人取向和核心价值,就在于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变革--取消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师爱·母爱     
"啪!"我屁股上突然不轻不重地挨了一下.回头一看,是女儿.正要发声,一个像风车似的东西迎向我的嘴巴."快说'没关系',妈妈.说'没关系的'!"哦,原来是女儿在邀我做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