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东北地区包括今昭通市、曲靖市、昆明市的东川区和寻甸县等区域,这一区域在元代属于彝族聚居区,是云南通往内地的主要交通要道。故元代在此设置了两个宣慰司,在宣慰司下设路府州县,并任命彝族首领为土官,蒙元统治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对彝族土官进行管理,使他们为蒙元王朝奔走惟命。  相似文献   

2.
婚姻礼仪是有关婚姻的民俗行为,具有制度性。从彝族婚俗礼与婚俗文化特征的个案来看,云南寻甸撒米落彝族的婚俗礼仪呈现出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姻文化并存现象,撒米落彝族的传统婚俗文化的保持与文化特征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化相调适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密枝节,是云南路南彝族撒尼人传统的宗教节日,是撒尼人祈祷四季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一种祭祀形式.文章从节日起源、节日仪式、仪式文化特点及其仪式意义等多个方面对云南路南彝族撒尼人密枝节节日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和阐释,寓意了在社会生活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司制度”是一种阴险的民族压迫政策,大民族主义者用这种“以夷治夷”的办法来实现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根据可靠的史料来看,从十三世纪中叶忽必烈用兵中国南方之际,便开始对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采用这种统治政策了。公元一二五二年——一二五三年元军征服了彝族最大的两个部落“乌白二蛮”,至元九年(公元一二七二年)元军进入大小凉山,“平定”建昌的彝族,元史地理志泸沽县对当时的形势作了如下描述:“……其裔蒲德遣其侄建?内附,建?既叛,杀,蒲德自为酋长,并有诸部,至元九年平之。”由于这种情况,元朝统治者觉得有通过政治手段把这些新开拓地区巩固起来的必要,因此采取措施,“至元十二年析其地置总管府五,州二十三,建昌其一也,设罗罗斯宣慰司以总之。”(元史地理志建昌路),当时罗罗斯宣慰司所统领的五个总管府即是原来的建昌路、里州  相似文献   

5.
奢香 ,是十四世纪贵州西北部彝族“黔部”第六十六世霭翠 (元末明初贵州彝族各部落中权势较大的一个土司 )的妻子 ,为“宣抚蔺州之女”(即元末明初蔺州宣抚使之女 )。约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 (公元 1 36 1年 ) ,今四川叙永、古蔺一带 (与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接壤 ,也是西南彝族聚居之地 ) ,十四岁 (明太祖洪武八年 ,即公元 1 375年 )时与霭翠结婚 ,二十岁 (洪武十四年 ,即公元 1 381年 )时霭翠去世 ,因子年幼代袭宣慰使职务 ,至洪武二十九年 (公元 1 396年 )去世 ,历时十五年 ,奢香享年仅三十五岁。奢香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第一 ,顾大局 ,识…  相似文献   

6.
清代雍正时期在今昭通地区厉行改土归流,将四川所属之乌蒙、镇雄划归云南管辖。这不但是西南地区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而且对昭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乌蒙、镇雄由四川划归云南管辖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有利于理解今天云、贵、川三省行政区划界限划分的缘由及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以降,湖南移民大量外迁,广泛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广西也是明清以来湖南移民的重要移居地之一.湖南移民在广西的分布呈现由北到南依次递减的地理特征,省会桂林和靠近湖南的全州、资源、灌阳、兴安等县接受湖南移民最多,桂西北和桂中地区构成了湖南移民的第二分布圈,在桂东南、桂南和桂西地区,湖南移民的分布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尔比尔吉"作为彝族交际中的一种语体,相当于汉语中的俗语,在四川彝族及云南部分彝族中的运用最为突出,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蕴含的文化信息十分的丰富。从文学的角度看,尔比尔吉以诗体韵文的形式表现,表现出彝族文学中特有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在尔比尔吉的"韵律"上,表现出"押音节"的民族特色。其实,这种在四川彝族中称为尔比尔吉的语体,在云南、贵州等彝区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在我国彝族中的传播情况为 :四川凉山彝族抵制 ,云南、贵州部分彝族皈依但逼迫基督教本土化 ;其原因在于凉山彝族的自治状态和较完整保留的传统文化与家支制度 ,阶级和民族压迫、传教士的人为因素则促使云贵地区部分彝族接受了基督教。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的秦朝疆域是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的疆域。后来,秦朝北击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后开拓的疆域无法包括。整个秦朝的疆域应是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由于后人引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朝疆域的失误,错把秦朝初年的疆域当成整个秦朝的疆域,造成千年之错。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个千年之错。  相似文献   

11.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776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在四川主要分布在凉山地区.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以前由于交通不便,生活闭塞,不同地区的彝族在生活习惯、语言、服饰、历法上多有不同.我出生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彝族自治县,但自小生活在汉族聚居区,对彝族的了解仅限于父辈的口头传闻,不外乎是那些扯不清的历史恩怨.后来读初中、高中时才接触到彝族同学,觉得他们很真诚、率性,不愿受纪律的约束,爱群聚、爱打架,却也能歌善舞.我1994年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地区教书,当时彝族学生比较少,在班上形不成势力,管理也比较容易.后来调到县城中学,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施行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班上的彝族同学逐渐多了起来,许多汉族老师由于不了解彝族文化和彝族同学的性格特点,感觉班级管理难度增大.缘于此,我将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所了解到的彝族同学的性格与习惯作一总结,与同仁们探讨,也便于大家在管理彝族同学的时候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原女人     
在高原,彝族女人是水--似水柔情;
  彝族女人是山--坚不可摧。
  作为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血脉相连的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的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这里的彝族女人自古以来善于雕花秀朵,她们的身影被靓丽多彩的刺绣服饰装点如诗、如画,自有其迷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苏保"是古乌撒宗法制的"俄索尼"家族政权升格为联合多个家族来构建的"纪俄勾"政权的产物。乌撒部采用宗法、族权和政权合一、与则溪三种统治制度,并通过婚姻关系、战功的认可、缔结盟约等,把异姓联系起来,维系"纪俄勾"政权统治的稳定性且得以长期存在,其二十四"苏保"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彝族     
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到1990年止有6572173人,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云南的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哀牢山、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彝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明、清记载中称之为“爨文”、“韪  相似文献   

15.
试论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教育发展缓慢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罗世勋一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乌蒙高寒贫困山区。境内居住着彝、苗、白、回、布依、仡佬等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仅次于彝族,位居第二。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总人口为592...  相似文献   

16.
彝族双语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世居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657万多人口。其中云南有405万多人,占彝族总人口的615%;四川省有178万多人,占彝族总人口的272%;贵州省70多万人,占彝族总人口的108%;广西有7000多人,约占彝族总人口的05%。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路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等17个自治县是彝族主要聚居区。其余一般与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贵州境内的彝族主要与汉、苗、回、布、白等…  相似文献   

17.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地区,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北接四川、西邻云南,东与本省的遵义市、贵阳市接壤,南与六盘水市、安顺市相连.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一市七县.……  相似文献   

18.
"茶马古道"早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已初见端倪.汉武帝当时就知道有条从云南和四川通身毒(印度)的商路,它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海拔最高、地势最险、路程最长的一条以茶马互市为特点的贸易通道.它南起云南西双版纳、普洱(滇茶)、延伸至南亚诸国;东起四川雅安(川茶),西至拉萨,延伸至印度、尼泊尔.  相似文献   

19.
彜族     
<正>彝族主要聚居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族崇尚(chóng shàng)黑色,自称诺(nuò)苏泼、纳苏、尼苏等,意言文字。彝族的服饰独具特色,男子穿着黑色窄(zhǎi)袖(xiù)襟( 多穿着大襟衣和百褶(zhě)长裙,男女老幼都喜欢披着长及膝盖(×  相似文献   

20.
西南彝族传统体育活动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全民参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彝族群众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既有共性,同时也各具特色。彝族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突出的特色是产生于现实生产劳动与社会互动实际,并具有健身、教育、娱乐、交往、凝聚、道德与历史熏陶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