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天地》2007,(5):50-50
偌大的城市,真正能够在一起笑一起醉的人有几个?或许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孤单的叹息。舞台上光鲜绚丽的我,也有这样的嗟叹吧。我亦是幸运的,身边除了有可以交心深夜聊天煲电话粥的朋友,还有一群时刻关心我爱我的热心观众粉丝群,我现在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和网友交流,可是我也深夜悄悄去看。开心了去看看,不开心了也上去看,有时会对自己有所怀疑,看看观众给予我的鼓励,我会觉得有力量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唐朝时。有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高僧。半路上.他看见一头牛被绳子绑在树上,牛向左转了几圈,又向右转了几圈,但最终都没有如愿。原来,它想离开大树,去草地上吃草。  相似文献   

3.
看戏     
有一类人一露面就必然会前呼后拥,弄得人欢马叫的。比如有一次我拿着朋友的赠票去看一场戏,就看见了这么一出有意思的现场。因为很少得到赠票,激动之余我不免早早地就进了世纪剧院。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不多时,看见张艺谋大导演披一件黑色的纯棉T恤,大摇大摆出现在众人面前,并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  相似文献   

4.
那个星期六,我像往常一样去看望年迈的父母。一进家门,看见母亲在桌上用胶水粘着什么。原来母亲在捣腾旧物时,无意中发现一张我当年上山下乡时的“因病退回通知书”。历经二十几年,纸张已经有点皱巴缺损了,母亲在帮我附纸粘贴呢。我迫不及待地上前端详,为它的不意出  相似文献   

5.
愉快的旅行     
周彬 《海南档案》2004,(1):41-41
今天早上7点,我在爸爸单位的办公楼等车.我们要去夏令营。到了8点,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我顾不得欣赏两边的情景,一会儿.就到了昌,我们先去孔庙参观.我们先看到水井.它有个名字叫圣水.我们上了状元桥,就看到钟,我先上前敲钟,再去庙里参观,庙里有孔子的塑像,参观完孔庙,我们就去看张云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9,(23):84-84
6世纪时,有位牧师在梦里看见赤裸的耶稣,耶稣神情戚戚,向牧师讨要一块遮羞布:“十字架上的这几百年,光着身子令我备感耻辱。我看见女人眼里的欲望。够了,我受够了这一切。”牧师忙把耶稣的密谕呈给教会高层,高层紧锣密鼓给他老人家打造遮羞布。在下次布道会中,当教徒瞻仰神辉中的十字架时,人们发现耶稣的身体被一件袍子裹得严严实实。“这不对头,”教友私下讨论,“我主的袍子不合体。”  相似文献   

7.
梁文祥 《传媒》2000,(9):23-24
每逢春运,广州火车站都是我必到之处,今年也不例外。就是在这“不例外”之中,我意外地拉开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帷幕。 有人告诉我,就在火车站广场上东一堆西一群的盲流中,隐藏着百来号“瘾君子”!乍听,心头一惊,便独自去广场上转悠。在这些衣衫褴褛的人群中,我看见了一双双目光呆滞、令人心  相似文献   

8.
说反话     
晓蓉 《新闻世界》2006,(4):68-68
表弟在一家建材公司质量管理部当主任,膝下有一独生女,名叫雯雯,今年5岁,这天我去他家,看见雯雯独自蹲在地上专心地系鞋带,动作十分敏捷,很快就系好了。我不由得称赞道:“雯雯做事真能干!”  相似文献   

9.
游北戴河     
我终于有幸跟爸爸到北戴河观大海,感受大自然那非凡的魅力。一大早,我就跟爸爸到火车站去坐火车,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我们终于到了向往已久的北戴河。到了海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爸爸先领我去看大海,这还是我头一次看呢,哇。大海真美,向远处望,天水相接,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天空中还不时飞来几只海鸥,它们好像在迎接我们一样。爸爸让我尝一下海水的味道,清澈的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我在沙滩上尽情地玩耍,我拿着一块石头向海里一扔,就看见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我坐在海边,浪花一层一层地涌过来,…  相似文献   

10.
群居生活     
盛夏周末,待在Leeka家的小书房,熄了灯,月光自百叶窗将每个人打造成斑马状,一群人在空调的微噪中玩“杀人”游戏。在输者被惩罚而去窗口大叫“我不是正常人”时,我的脑子里突然闪出几年前的那些夜晚,一群人在学校足球场的看台上游戏时且笑且叫的场景。  相似文献   

11.
陈村 《出版参考》2005,(2):41-41
在上海的街上很容易看见女人。我的意思是说,上海的女性乐于让人看见。为写这篇文章,我站在街头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三人行,必有一女。她们兴高采烈地上街,最大的可能是去商店,尤其可能去服装店或皮鞋店。与天下所有的女人一样,对服装的浏览和采购是她们始终怀有莫大热情的一件事。当然,假如脸上的神情不那么兴奋的话,也可能是去上班。她们必须上班,工作被她们自觉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劳模的趣味     
夜读林语堂先生的散文集,有一篇《论趣》里这样写道: 记得笔记有一段,说乾隆游江南,有一天登高观海,看见海上几百条船舶,张帆往来,或往北,或往南,颇形热闹.乾隆问左右:"那几百条船到哪里去?"有一位扈从随口答道:"我看见只有两条船.""怎样说?"皇帝问.那位随行的说:"老天爷,实在只有两条船.一条叫名,一条叫利."乾隆点首称善.  相似文献   

13.
每当我行走在车流如水、高楼如林的街头;漫步有绿草、鲜花、喷泉的广场;出入繁华气派的酒店、超市,总不由自主地将思绪调过头来,想想这个地方在未建成以前是什么样子?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又是什么样子?旧址新景反复交叠,一种浓浓的怀旧之感便油然而生。那老街古巷、风俗民情,依稀模糊的记忆能激起我对流逝岁月深深的感叹,而这种感叹又使我萌发出一种强烈的欲念,那就是想在每座城市建设中将每一条主要街道、每一座主要建筑拍摄下来。那样,在几十年、几百年后将会有一组组直观的、生动的照片档案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我们这个古老…  相似文献   

14.
记得1966年8月,上海的街头出现了北京的红卫兵.他们穿军装、戴袖章、扎武装带,一副救世主的模样.这以前,上海的红卫兵好像没这般装束,自然也没这等威风.在复旦,我看见一圈罔的人把他们围在操场上,猛烈地为他们的演讲鼓掌;在我就读的中学,我看见他们演示了教训牛鬼蛇神的武斗……不久,学校也有了选派红卫兵去北京串联的名额,我们这些非红卫兵只得乖乖地靠到一边去.  相似文献   

15.
火车到汤阴车站,已进中午时分。隔着车窗,见站台上立着一通高大的石碑,上书“岳忠武王故里”几个大字。我本来是想到安阳去看殷墟的,一见此碑,遂改变主意,先去看岳飞庙吧。下了车,走上站台,见那高大的石碑旁边,还横卧着一块小点的石碑,上写: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一日,毛泽东同志在返京途中,于汤阴县停留,察看了“岳忠武王故里”碑。据说,毛泽东同志当时还想进城去看看岳飞庙,后来因故没有去成。他在接见汤阴县的领导干部时,对他们说,你们这里出了一个大好人。群众很关心岳庙,就应该保护好它。注意不要在里边开会,保持古庙的静穆。  相似文献   

16.
今天,妈妈带我回老家去看望爷爷、奶奶。到了老家,我在我家的屋檐底下发现了一个鸟窝。于是,我便踩着木梯上去看了看,里面有三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可爱极了。它们的妈妈好像去给它们找吃的了,还没回来。于是我拿来一些小米,用吃冰糕留下的小勺,放上一些小米喂它们。一会儿,它们吃饱了,叽叽喳喳叫得更欢了,好像在感谢我喂它们似的。我抬头向远处望去,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过来,好像是它们的妈妈,我赶紧下来藏起来。看着它们母子团聚的样子,我高兴地笑了。临走的时候,我想捉一只小鸟带回城里,爷爷笑着说:“小鸟是属于它们妈…  相似文献   

17.
难忘郑州行     
“啊,我们回来啦!”“我们回来啦!”看.我们简直像一群蓝精灵,兴奋得不得了,因为我们从郑州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家。 回想5天的郑州生活,使我久久难以忘怀。因为在那5天里,有喜、怒、哀、悲、乐,更主要的是学到了好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开扩了视野。 我们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参观,看到大记者、大编辑的工作环境,好羡慕。我渴望长大以后也做一名记者,去采访,去写作,把自己的文章拿山去发表。我们去河南电视台参观,见到了“沟通无限”的制片人以及河南电视台春节联欢会的主持人潘婷,还和他们合影留念,请他们为我签字,和他们…  相似文献   

18.
童年趣事     
那是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神秘地对我说:“媛媛,妈妈是医生,你在学校里不管干什么事情,妈妈都能从显微镜里面看见。所以你上课不能乱讲话、做小动作。不然,妈妈看见了,回家一定要批评你。”从那之后,我变得特别小心。上课认认真真地听讲,下课小心翼翼地玩儿,总害怕做错了什么事,会被妈妈从显微镜里看见。我虽然害怕,但又十分好奇,总想看看显微镜里是不是真能看到学校里发生的事,便吵着让妈妈带我到医院去“领略”一下显微镜的神奇功能,妈妈被我吵得没法子,只好答应了。国庆节放假期间,妈妈刚好值班,我就跟她到了…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的街上很容易看见女人.我的意思是说,上海的女性乐于让人看见.为写这篇文章,我站在街头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三人行,必有一女.她们兴高采烈地上街,最大的可能是去商店,尤其可能去服装店或皮鞋店.  相似文献   

20.
在几年前,企业界曾经流传过关于“天花板”的一些讨论。意思是说,在一些企业里,很多高级经理当他的职位到达某个高度之后,他在这个企业的职业生涯就失去了前途,再也没有希望,没有继续进步的目标。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知名企业做副总裁。他给我描述那种天花板的感觉。他说自己的前面是总裁硕大的屁股,自己屁股的后面还有一群脑袋,这群脑袋是他的部下。他的话语有些戏谑的成份。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团队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矛盾越多,机会越少。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去当总裁,那样的话就乱套了,但的确存在自我价值实现和自主决策愿望的满足问题。几乎每一个企业中的经理人,都会有这样的要求。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