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舆论监督重要手段的批评性报道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批评性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区别、批评性报道自身特点出发,透视批评性报道中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并就如何进一步强化这一功能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坚 《新闻实践》2004,(6):13-14
今年1月至4月,乐清日报先后刊发批评性报道40篇(包括追踪及后续报道),舆论监督的力度明显加大。这些批评性报道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欢迎。 一、找准舆论监督突破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一,将舆论监督的突破口,选择在以下两方面的结合点上:一是党和政府明令禁止的,二是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比如,2月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谓的批评性报道 ,在国外被称作调查性报道 ,或曰暴露新闻。美国的《新闻日报》编辑罗伯特·格林曾经是一个高级的调查采访记者 ,他在谈及这方面新闻业务对记者本身素质的要求时 ,有不少精彩的论述 ,其中重要一条就是 :需要直取要害的才能。目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新闻舆论监督日益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和热门话题。但是冷静观察不难发现 ,同党和政府及人民的期望相比较 ,作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批评性报道 ,虽然数量增多了 ,可就其质量尤其是力度来讲 ,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突出。分析其中原因 ,我们会清楚地看出 :是否“直取要…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批评性报道来完成的。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要求我国新闻界:“对腐败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充分肯定了批评和揭露消极腐败现象的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点。1999年下半年,央视观众调查表明中央电视台的名栏目《焦点访谈》在全国的平均收视率已达到26—27%,  相似文献   

5.
即使在新闻界也普遍存在一种认识: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性报道,就是匕首、投枪、刺刀见红。衡量一张报纸有没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主要看有没有直接批评什么、或批评性报道有多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以偏概全、对舆论监督理解简单化了。所谓舆论监督,就是指社会公众尤其是新闻从业人员在了解有关社会事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介来参加、影响、威慑和制衡公众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这说明舆论监督的内涵十分丰富,它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评论,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党的十三大赋予人民新闻事业的庄严使命,也是新时期广大群众托付给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党的十三大以来,新闻舆论监督是有所加强的。作为舆论监督重要方式的批评性报道,近年来在报纸上的数量多起来了,质量也提高了。报纸在充分报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同时,对于经济生活中的通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报道的选题及运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过去的1998年被许多媒体称为舆论监督年。从年初媒体关注山西假酒案的曝光,到新闻界热忱参与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研讨,直至朱镕基总理视察《焦点访谈》以示支持。一年来,随着新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并进,舆论监督获得政府支持、赢得百姓信任已是不争的事实。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也伴随着反弹和阻力的增强。在一些批评报道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一些失之偏颇、引发矛盾,削弱了报道的锋芒。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尚待加以时日,对舆论监督如何认识、怎样规范,更有待进一步探讨。选题和运作,是批评报道的两个主要环节,它们为本文探讨批评性报道的策略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何方 《新闻前哨》2004,(10):68-68
新闻媒体发表批评性报道,行使舆论监督权利,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但批评性报道不仅难写,而且极易引发新闻官司。批评报道引发新闻官司的常见情况主要有:传播虚假事实、发表不当评论、表达侮辱性言辞等。  相似文献   

10.
牧野 《新闻世界》2009,(10):128-129
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职能。综观批评性报道,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增多,媒体出现了批评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轰动性的新闻题材,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张萍 《青年记者》2016,(35):35-36
批评性报道是新闻媒体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重要方式,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楚天都市报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报纸,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批评性报道,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下面,笔者试对其特点及不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作的一项关于"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和满意度"的抽样调查显示,81%的受众认为媒体的"批评性报道太少,舆论监督力度不够",74.8%的受众认为媒体"对本地政府监督不够",75%的读者认为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可信度和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苏苇 《新闻采编》2000,(5):31-32
盥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批评性报道,则是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与“正确舆论引导人”相辅相承,不可或缺。有许多问题,通过媒体曝光、批评得以及时解决,广大群众(读者)拍手称快,主管部门如释重负,效果往往比开会、发文要好得多。反面“文章”,正面效应,效果积极,大快人心,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由于批评性报道自身特点所决定,有些人对此持有排斥甚至反感的态度。有人片面地将舆论监督与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立起来,使得舆论监督,揭露性、批评性报道在实施过  相似文献   

14.
批评性报道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正确舆论导向的实现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而批评性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形式。江泽民同志对新闻媒体的舆论功能作了这样的评价:“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可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力之大。  相似文献   

15.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引发新闻官司的主要原因。采写批评性报道必须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在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和法律规定的同时,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在相当多的批评性报道中某字被频繁使用来代替新闻的五个基本要素,五W的缺席,使新闻残缺不全,使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大打折扣。本文针对某字的泛滥,分析了五W缺失的原因,并指出新闻舆论监督讲究五个W,是要让人读得明白,要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起到警示作用,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公共权力、遏制权力腐败的利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但也是引发新闻侵犯名誉权纠纷的主要原因。采写批评性报道要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必须在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和法律规定的同时,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才能防患于未然。一、收集与保存证据的必要性批评性报道由于涉及被批评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有些被批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职责之一,开展批评性报道也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能之一。笔者认为,作为与群众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都市类报刊,更不能忽视批评性报道的重要性,针对批评性报道,记者如何及早发现线索,如何做好采访、报道,在报道中如何保护好自身,笔者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论文缩微     
新闻监督贵在防患 赵培(?)在《新闻日报》上撰文指出:批评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它在揭露时弊,伐恶祛邪,警示后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单靠批评性的舆论监督,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舆论监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