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报业在报禁时期受到了钳制,而报禁开放20多年后的台湾报业发展现状又如何?本文从报禁开放前后的社会背景出发,对台湾报业的发展进行了全景式的梳理,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报业正陷入危机,并分析了导致危机的原因,提出解决危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台湾“立委”选举中,国民党赢的诚惶诚恐,民进党输的愁云惨淡。胜负悬殊的结果对台湾政治格局的改变几乎是颠覆性的。但是,尘埃远未落定,对于两个月后的“总统”选举,国民党并无必胜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陈曦 《东南传播》2014,(4):18-20
2012年黎智英有意要退出台湾传媒业,但是此事引发了"反媒体垄断运动"并遭到台湾各界的批评和街头抗议,使该计划在最后告吹,壹传媒在2013年3月表示"壹传媒将在台湾正常运营"。自2003年5月2日创刊起,黎智英的台湾《苹果日报》进驻台湾已经十余年了,这十余年台湾《苹果日报》给台湾的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台湾的报业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台湾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从而对台湾《苹果日报》这十年来给台湾报业带来的"苹果化"现象进行阐述,旨在讨论台湾报业自台湾《苹果日报》到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档案管理》2005,(6):93-94
7月9日至18日的十天行程里,白岩松和他的同事在台湾,访名流政要,观故宫寺庙,察世态民意,遇国民党大选,遭台风洗礼。辛苦制作而成的《岩松看台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出后,社会反响颇大,两岸同时关切。7月21日,从台湾归来没几天的白岩松,虽然神情疲惫,谈起十天行程,  相似文献   

5.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17):80-80
王菲,伍思凯:台湾金曲奖封后封王 5月8日晚,台北举行的第十五届台湾金曲奖上,王菲以一曲《将爱》夺得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而伍思凯则凭着《爱的钢琴手》夺得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  相似文献   

6.
《岩松看台湾》从7月11日起在“东方时空”和台湾东森电视台同时播出,节目由《台湾印象》和《台湾人物》两部分构成,每期约25分钟。《台湾印象》以记者现场报道为主,带观众走进台湾故宫等历史文化景点,路线囊括了从北到南的台湾主要城市,涉及岛内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台湾人物》以专访岛内政治、文化、经济名人为主。两地媒体的成功合作可以说是做到了两岸“三通”,媒体先行。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22年后.一位来自台湾的“七品县令”提出了一个全新版本的“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8.
连宋相继登陆引发的两岸亲情互动,使得陈水扁在台湾大演变脸戏法——在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压力下,陈水扁由于压制不住民进党内的不满,其两岸政策往“中间”靠拢后,又向“台独”的原点退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台湾《苹果日报》在其网站上推出的动新闻为研究对象,采用媒介生态学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动新闻事件始末的梳理及对台湾媒介生态的考量,对动新闻的产生原因、管制困境和生存背景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台湾动新闻是台湾媒介生态失衡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反映了台湾媒介生态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沈毅玲 《新闻界》2012,(7):14-19
台湾报禁解严之后,台湾新闻媒体数量激增,大大超过了市场负荷,台湾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更高关注度,在制造噱头、挖掘细节上不遗余力,自觉或不自觉成了"社会乱源"。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台湾大选"前夜,台湾三个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进行内容分析,力图呈现不同电视新闻媒体的表现,并分析其"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港澳台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统一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大陆,实行"一国两制"的制度对台湾有着"示范"作用。台湾媒体对港澳动向的关注,特别是对"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的关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台湾舆论对"一国两制"制度的认知和判断。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方法探究台湾《中国时报》的港澳报道,解读台湾媒体如何看待"一国两制"政策、如何看待"一国两制"对香港和澳门原有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并讨论媒体内容所反映出的台湾公众对"一国两制"政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8,(4):96-96
大S与周渝民正式分手台湾女星大S徐熙媛与仔仔周渝民相恋2年5个月后,已于本月初和平分手。面对第三者插足之类的传闻,大S向媒体发表了一份声明,全文如下:与其说是分手,不如说是感情升华了,我们现在是朋友,朋友  相似文献   

13.
一辉 《出版参考》2009,(14):35-35
郝明义的脚步快,这是绝大多数人想不到的。这位常有惊人之举的台湾资深出版人,最近又做了件被视为“疯狂”的大动作:从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二天起,便与妻小“移居”北京,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恶劣形势下,他要开辟文化疆土,将刺激转化成重新出发的资源!走出台湾,建构台北、北京、纽约三角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14.
纠缠了7年之久的台湾“宗教领袖”宋七力政治诈财案,最终以宋七力无罪告一段落,这使得台湾的“宗教扫黑”行动受挫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及台湾的选择,最终的竞争场域还是在台湾选民——选民决定了“立法院”的组成。影响了政党的方向。因此,沿续当前以争取台湾民心为基础的两岸政策。仍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台湾政权经历二次政党轮替后,八次"江陈"会谈重新启动中断多年的两岸官方协商渠道,受到国际与两岸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台湾《中国时报》(支持国民党)和《自由时报》(支持民进党)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台湾立场在几个方面影响两岸新闻报道取向:会谈在大陆举行时《自由时报》的采访报道机会远远小于会谈在台湾举行,因此报道量波动明显;《中国时报》的社论和引用的消息来源绝大部分支持"江陈会"所探讨的两岸合作议题;而《自由时报》的社论和引用的消息来源,则是以反对"江陈会"探讨的两岸合作议题为主。在海峡传播研究中有必要对党派立场与大众传媒的两岸新闻报道之间的关联做更为广泛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办事处的由来 一份美国政府的内部报告,却能引起台湾媒体的高度关注,凸显了台湾方面对台美关系的重视,也说明美国在台协会在台美关系间确实具有实质功能与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政治选举可以追溯到日据时期,但是选举广告的盛行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1989年以前,台湾的选举法规定不得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刊登广告以从事竞选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刚刚对选举开放的报刊业只允许刊登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并没有成为参选人为自己宣传的一个媒体渠道。1991年,电视媒体首次播放政党政治广告,此后,大众传媒工具在台湾大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台湾五都选举中高雄市长竞选为例,对不同候选人的竞选广告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同一个导演,同样的剧本,不变的模式,四年前成为经典的台湾戏剧《暗恋桃花源》20年后在北京舞台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有笑有泪的荒诞搞笑滑稽戏之间的距离,恐怕就是内地演员与优秀表演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何京 《档案天地》2006,(3):26-27
借助越南战争实现反攻大陆图谋的试探,最早是由蒋介石先后亲自向美国驻台“大使”莱特和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发出的。对于肯尼迪在1962年拒绝支持“反攻大陆”,蒋介石耿耿于怀。1964年1月29日,法国宣布与中国建交后不久,蒋介石召见美周驻台“大使”莱特,抱怨“如果我们三年以前就采取措施反攻大陆的话,法国承认中共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自约翰逊接任后,台湾方面便不断向美国施加压力,要求新政府对台湾的未来,特别是对“反攻大陆”的目标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