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简历 叶莺生于北京,长在台湾,住在香港。拥有台湾大学国际关系和英语文学学士学位。现任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  相似文献   

2.
柳萌 《传媒》2001,(1):34-36
在北京火车站的对面,有条叫富强(?)的小胡同,我大致还记得它的方位。有次去《北京观察》杂志开会,先到了一个小时,就想到这条小胡同看看,转来转去怎么也找不见了。向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打听,老人说,前几年这里盖国际饭店,这些小胡同早就被拆除了。我听后,只是“噢”了一声,就怏怏地走开了。  相似文献   

3.
笔者为写《战斗在茅山下》一书采访新四军老战士时,了解到当年茅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湖滨中学里,有一名来自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的女大学毕业生,叫王蕴华,笔者不禁对此人有所敬重。《战斗在茅山下》出版后,笔者得空赴北京采访这位老大姐。王蕴华已改名叫许勤。她住在北京老公寓房三楼,进门便是一个挤挤的小客厅,客厅里放着两张沙发、一张茶几、一台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外公原名叫何志球,1925年五卅运动时是当时同济大学共青团的负责人、上海学联委员。他晚年一直住在我家,多次跟我谈起当年带领同济大学的同学到南京路示威游行,经历了五卅惨案全过程的故事。外公何志球1904年生于湖南省桃源县,其父早年跟随同为湖南桃源人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到日本留学,参加辛亥革命,后随宋教仁在北京农林部任职。因此何志球在北京上的小学和中学。1919年在京师第四中学参加伟大的"五四  相似文献   

5.
钱炜  李强 《中国新闻周刊》2012,(42):79-80,78
一个"刺儿头"的清华教授,一个反核的物理学家,一个挤公交上班的奥迪车主,一个住在北京乡下的台湾人如果是一个常规的工作日,程曜上班的路线是这样的:骑车从北京昌平兴寿镇东新城村出发,到上苑村后,把自行车寄存在朋友家里,乘870路公交车,到南邵站坐城铁昌平线,在西二旗换乘城铁13号线。这样,经过至少一个半小时的行程,这位清华大学教授才从他所居住的村庄,  相似文献   

6.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北京爷们儿系北京特产,只此一种,仿冒必究。虽说是市场经济,未必银子决定一切。北京爷们儿值钱就值钱在“北京”这两个字。从几十万年前住在周口店山洞里的那种,到满洲八旗吃皇粮的大爷,但凡沾了“北京”两个字,提起来那是什么劲头!北京人在纽约,听听,到了纽约旗枪不倒。这也就是北京人,换了哪儿的都不是那么回事。有外地人说北京爷们儿胆小,根据是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出生于萧山,现居住在北京的原科学出版社编辑周金品先生托人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一份手稿和一封亲笔信捐赠给了杭州市萧山区档案馆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8.
加上军校四年,少校军官赵英已经在部队工作了16年多了。尚未成家的她,至今依然住在北京单位分配的双人房里。由于另一位室友有了家,所以她事实上是住的单  相似文献   

9.
报上读到刘再复的文章,不禁勾起了往事的回忆。当年再复住在北京的劲松小区,一家四口人加上他妈妈,有两处不算宽敞的住房。其中靠南面的一间,离聂绀弩、刘心武很近,这是再复读书、写作的地方。我到北京出差,有时懒得找宾馆,  相似文献   

10.
韦韬 《出版参考》2011,(10):39-40
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里,有一座不起眼的院子。院子不大,灰白的矮墙中嵌着一扇油漆斑驳的朱红门,两棵高大的白杨树守在大门左右,给小院增添了几分幽静与肃穆。1974年,经过简单的修缮,茅盾便一直住在那里,直到1981年去世。 山雨欲来 1949年2月,爸爸来到了和平解放的北平。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总理动员爸爸出任文化部长,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里,有一座不起眼的院子。院子不大,灰白的矮墙中嵌着一扇油漆斑驳的朱红门,两棵高大的白杨树守在大门左右,给小院增添了几分幽静与肃穆。1974年,经过简单的修缮,茅盾便一直住在那里,直到1981年去世。 山雨欲来 1949年2月,爸爸来到了和平解放的北平。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总理动员爸爸出任文化部长,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家住北京老城区平房的,难分贫富;20年前,若还住在城区老胡同里,很可能家境已经不济了;到今天,如果你没拥有一套近郊的商品房,那就是相对落伍者了  相似文献   

13.
不登大雅文库见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久闻马廉先生的不登大雅文库收藏小说戏曲书籍极为丰富,只是无缘往访,常以此为念。1994年秋去北京开会,住在北京大学勺园,便有幸在北大图书馆见到了马氏的专藏。对于我国历史上产生的许多小说  相似文献   

14.
1951年2月.毛泽东从北京来到石家庄。住在保育院,俗称小白楼(今白楼宾馆),亲自主持编辑《毛泽东选集》。同年4月27日,毛泽东离开石家庄回到北京。有些书籍记载毛泽东到石家庄的具体日期有误.但在当地流传甚广,需要考订匡正。1999年12月.石家庄市档案馆编印《石家庄今日回眸》中说:“1951年2月3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安排下离开北京来到石家庄做短期休养。”  相似文献   

15.
冯玉祥在北京驻军时,与京西天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泰山位于八大处西北10余里处,它的主峰西侧有慈善寺,寺周树茂林深、草深泉清,冯玉祥在天泰山就住在这个寺庙.  相似文献   

16.
跟汪家熔先生通了数年的信,却一直未谋面。前年第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我在北京连打数个电话,他均不在家。去年他到南京来,我却到太原去出差了。这回去北京,早早地通了电话,怕再失去一次机会。汪老住在颐和园后的青龙桥六一幼儿园内。我从北大换了一次车,边走边问,刚走到六一幼儿园门口,正问“汪家熔住在何处”,传达室的人指着正走过来的一位老者说,“他就是”。寒暄过后,我怎么也没想到,电话里那个声音朗朗、面前这个步履矫健、须发还基本是黑的人竟有70高龄了。在出版史的研究圈里,汪家熔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退休前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曾经搜集、整理、辑集了一批有关商务创办人之一的张元济的图书,如《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张元济诗文》、《张元济书札》等著作,为国内张元济研究的开展作了大量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初,出生于萧山,现居住在北京的原科学出版社编辑周金品先生托人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一份手稿和一封亲笔信捐赠给了杭州市萧山区档案馆永久保存。这是一份十分难得的手稿和科学珍品,是  相似文献   

18.
粥摊起家艰苦创业东来顺饭庄座落在北京原东安市场北门.原店主姓丁,名德山,字子青.原籍河北省沧县,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丁德山的父亲于光绪年间携全家来北京,住在东直门外二里庄,以贩卖小商品维持全家生活,光绪末年病故.由于家境贫寒,丁德山与其二弟德富,三弟德贵三人,只好靠挖黄土,进城叫卖维持生活.  相似文献   

19.
川堂院旧话     
崔金生 《北京档案》2001,(11):49-50
从解放前到八十年代,我一直住在川堂院.这条胡同在前门外山涧口内.胡同不算大,在一般的北京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别看它小,解放前可有名声,穷苦百姓一提到它,脊梁骨都冷,那真是既怕又恨.  相似文献   

20.
3月8日凌晨6点多,马来裔华人翟乐和丈夫早早起床,驱车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准备迎接前来探访的友人;住在北京石景山的章军还在睡梦中,只是隐隐约约记得自己的姐姐即将今天回国;600余公里外的山东日照,刘燕一家人也正等着弟弟刘明的归来。他们都没预料到的是,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共同卷入一场最漫长的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