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学"勿反《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作家介入《红楼梦》的研究已构成“红学”研究的一道风景和争论热点,但就学术层面和具体的操作范式而言,“作家红学”也与专业领域内的研究者一样,其特点与成就各异,但无论是偏重于客观冷静的考据探佚或是原型索隐,还是着眼于主观玄思的《红楼梦》文本赏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诠释过度的通弊。  相似文献   

3.
对近百年考证派新红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一、新红学的发展历程。1922年“胡蔡论战:”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走上历史舞台;“自传说”与“续书说:”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的桥头堡;俞平伯、周汝昌:撑起“新红学”脊梁的双子星座。二、褒贬参半、命运多舛:胡适新红学范式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4.
审美研究已成为红学研究的主流,但乾嘉考据式的家世,版本研究以及索隐和社会历史批评仍颇有市场,当前的红学研究呈多元并存的格局,从红学研究这样的新动态出发对其发展态势进行前瞻,可以说“多元吸纳”是拓展《红楼梦》诠释维度的根本途径,而确立比较文学的研究角度,则是重建红学这一“东方专学”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1999年 12月 ,浙江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欧阳健等人的《红学百年风云录》 (下称《风云录》) ,对 2 0世纪红学研究进行历史总结 ,堪称题目新、视角新、立意新的佳作。与一般“红学研究史”不同的是 ,该书采用“以史为经 ,以论争为纬”的结构法 ,以百年来有关红学最核心、最本质的重大论争为主干 ,写出了时代的氛围、事态的实情、学术的真谛。作为百年红学的正史 ,它以翔实的史料、清新的语言 ,记录了这期间有关红学的风风雨雨 ,但又避免蹈入单纯评判政治的或人事的是非功过的误区 ,惟以真理、学术为依归 ,从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红学风云”…  相似文献   

6.
本文细致地论述了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的基本观点 ,它对“索隐派”的批评与超越 ;“新红学”自身观点的发展变化 ;“新红学”所受到的政治打击以及学术界对它的误解 ,并对“新红学”给予了全面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红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存在着相当多的误区.在索隐、考证、评论这"红学三派"中,索隐派极容易误导读者,考证派有贡献也有局限,评论派则代表着红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的红学热引人注目,其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只有认真从学术史角度对红学加以反思和清理,客观评价红学的历史与现状,<红楼梦>研究才会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红学小史序     
韩进廉同志的《红学史话》将改题《红学小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故本刊从本期后不再连载。《红学小史》共十五章,三十余万言,对于从清王朝“乾隆盛世”到当今进入“四化”新时期二百多年的《红楼梦》研究历史作了系统的论述。红学专家周汝昌同志为之写了充满激情的序,这里先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周汝昌先生直接承袭和充分发展胡适红学观念,将“写实自传说”、“高鹗伪续论”和“脂本真本观”作为三大主题贯穿于自己的红学研究体系;而对于胡适红学观念中的某些“合理内核”,则不仅不予重视,反而遭到他的严厉批判乃至彻底否定。从而使其红学思想显示出极端的荒谬性和非科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师专“邓小平理论与红学研究组”第二次学术研讨(扩大)会于1999年6月25至26日在本校召开。校长王晓听教授致开幕词。他代表全校师生向到会的专家学者、有关领导\各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述了本校于去年6月15日成立“邓小平理论与红学研究组”的重要意义,回顾了一年来的研究概况,向省红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坏同志对研究组的成立和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深深感谢。省红学会理事、研究组组长顾绍炯先生向大会汇报研究组成立一年来的研究情况。他说道:“我们所以要以邓小平理论作为研究红学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两个原…  相似文献   

11.
作为曹雪芹的主要叙事谋略,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在《红楼梦》中有着广泛而成功的运用,这使《红楼梦》在叙事艺术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含蓄暗示与客观展示。具体而言,隐晦的“春秋笔法”使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意旨表达等许多方面达到深文曲笔、义见丈外的艺术效果;讲究客观冷静的“春秋笔法”还使小说在客观叙事方面达到相当高度,作者分别采取与叙述者刻意疏离、运用限知视角、客观叙述口吻、对心理描写的规避等策略以达到叙述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12.
"前梦后影",《红楼梦影》作为《红楼梦》的续书之一,情理兼备,虚实互通。在这部续书中,顾太清侧重与原著内容的对接,注重书中梦境的描写。这一描写既借梦述情,展现了对情的弘扬;又借梦喻理,将善和隐的思想诉诸笔端。  相似文献   

13.
浅谈《红楼梦》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对《红楼梦》情有独钟 ,把它奉为一种理想 ,一种标准 ,《红楼楼》如梦魇一般围困着她 ,深刻影响到她的研究、创作与生活。张爱玲的小说以《红楼梦》为根底 ,融入现代意识 ,形成了一种新旧杂糅、中西合璧、亦古亦今、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一从”的意义,应该是凤姐对贾母与王夫人的顺从或对上的顺从。这一特征在整部《红楼梦》中几乎无处不在。“二令”的意义,当然是指凤姐对下的使令。与第一点一样,这一点也几乎贯穿了整部小说。“三人木”的意义其实极为清晰,人木合一,休也。不过这里的休并不是凤姐被贾琏休弃,前已论及,贾琏根本没有休妻的必要。“休”乃是万事皆休的意思。与休妻没有半点关系。  相似文献   

15.
"情",指人的各种感情欲望,是《红楼梦》中揭示得最为深透表现得最为成功的重要内容。梦因情而生。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数十种梦幻,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服务的。情切切,情未了。梦是情的派生物。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梦幻写得细腻、逼真、传神,变化多端,熠熠生辉。所揭示的情更是浓烈、厚重、含蓄、深沉,丰富多彩,耐人寻味。情与梦浑然一体,梦与情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可谓双峰对峙,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以"门"这一意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红楼梦》中出现的"门"所代表的具体和抽象涵义,论证"门"与身份等级、人物性格命运以及悲剧结尾的象征性联系,以此揭示作者意欲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文学性最强的书。后人,尤其是文学家,往往因其“有托物寓意,为洸洋怪诞之词”而更爱读之。《红楼梦》在这方面也显然是受惠于《庄子》。《红楼梦》于“荒唐言”中包含着“辛酸泪”,于“梦幻中”倾吐真情。于“大旨谈情”中蕴藏着“伤时骂世”之旨。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或明示创作手法,或预示人物命运,或展示人物性格, 或揭示人物丑行,寓意精辟又迷离恍惚,对其剖析研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骂"的艺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人物的“骂”的描写,特点突出,内蕴深刻,形式多样,方法殊异。作者往往通过生动多彩的人物的“骂”来体现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关系,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作者的题旨,取得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