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家附近有一所重点学校,昨天还要求学生早上七点十分必须到校,今天却要求七点四十分以前谁也不能进校门,因为又要检查了。让人不禁心生感慨。学生“减负”问题由来己久,人们普遍感叹:现在的孩子学习真累。为此,几十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现今我们提倡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民反映强烈的小学生早行问题,有望在近期得到解决。市教委已制定方案,将重庆市城镇小学生上学时间推迟半小时。该方案已上报市政府审批。目前,重庆市小学生上午到校时间在7:50—8:00不等。但一些学校或教师,竟要求学生在7:20或7:30到校早读。市教委三令五申禁止,但见效甚微。学生在校时间大大超过了国家教委规定的6小时。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切实为学生减负,市教委在方案中要求取消早读,并将上学时间推迟到8:30。重庆:让孩子多睡半小时  相似文献   

3.
涂皓 《教育》2013,(5):24-25
在北京各区县中,家长们一向认为西城区的学校相对均衡、学生课业负担相对也比较轻。但清明节假期的第…天,西城区某名校读初中的王莉雅下午就有“课”,要到培训班参加考试——学校减负,作业少、考试少了,培训机构的课和测试就多起来了。她告诉《教育》旬刊记者:“老师说了,你们如果现在给自己减负,将来后悔都来不及。”不仅培训班的老师这样说,学校的老师也这样说,只不过后者不公开说。王莉雅的母亲、一位高学历的中央媒体工作者直言不讳地说她不赞成“减负”:学校减了,孩子只能到校外培训机构去。  相似文献   

4.
华宁县宁州镇示范小学在“减负”中,坚持“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的原则,推行了“六减”、“四增”。推行“六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减时间。严格控制学生进出学校的时间。规定学生早晨7:20以后进学校;中午2:00以后进学校,下午一、二年级学生4:00以后离校,三至六年级学生5:00以后离校。改变了以住加班加点死苦硬拼的局面。减课时,周课时控制在26节以内,周活动总量不得超过30课时。减教辅资料。按《课程方案》开设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社会、劳动和体育9门课程,教师不…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新余市将在中小学生中实行一系列“减负”新规,同时增加学生的体育等活动时间。此次出台的“减负”规定包括,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高中生不超过8小时。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学校不得组织小学、初中学生参加学校的早自修,不得组织走读的小学、初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晚自修。为防止发生学生校内“减负”校外反弹的现象,新余市还对学生的作业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律不布置课外作业,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课外作业量分别控制在30分钟、6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握手     
赵丽丽  佟德 《班主任》2008,(8):84-85
2004年初秋的一天早上.我5:30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带上我的宝贵材料,迎着晨曦骑车来到学校。进校门时,时钟刚好指在6:30。之所以这么早,是因为这是我的第五轮学生到校的日子,是我与他们的“第一次握手”,是我教育教学中的一件大事,有很多事要提前做好。  相似文献   

7.
“减负”不是一个新话题 ,早在 1993年国家教委就发布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七年来“减负”工作始终举步维艰 ,学生负担有增无减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长望子成龙、成凤的迫切愿望 ,考试的指挥棒 ,劳动就业的竞争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等 ,由此而产生的过重负担都强加在了才几岁、十几岁的青少年身上。为什么“减负”工作这么艰难呢 ?归结起来仍然是思想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所形成的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从家长的角度讲 ,虽然学校给学生“减负”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少了 ,作业少了 ,但…  相似文献   

8.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代中国最苦的人是谁?答曰:学生。素质教育的口号已喊了多年,减负也已是老话题,时至今日,学生为何仍没脱离苦海?原因何在?一、学生作息时间表1.中学。有一位记者曾对全国中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了一番调查。据了解,全国大部分地方的中学生到校时间在7点15分左右,只有为数不多地方的学校规定学生到校时间为7点40左右。目前,有不少学校规定学生7点到校,而年级主任加码,要求学生6点40到校,班主任又加码,要求学生6点半到校。离学校较远的学生,路上要花20-30分钟,因此6点就得从家出发,而5点50就得吃饭(约用10分钟),5点半就得…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天津市内六区联合签署减负“共约”为了落实去年市教委关于减负工作“小学12条”和“初中10条”的规定,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克服在中小学减负工作中学校之间、各区之间不够平衡的倾向,由河西区教育局发起,市内六区的教育局长联手采取行动,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共约》上签字。《共约》规定:第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决杜绝增加考试科目课时、减少或挤占非考试科目课时的现象,更不允许搞两套课表的虚假行为。第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早晨到校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科学》2008,(1):51-51
北京市朝阳区14万中小学生明年将全部实行刷卡入校,只要学生进校门时刷一下“学生IC卡”,家长就可以通过订制短信第一时间得知孩子已经到校的信息。同时,朝阳区还将在2009年在区内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校园远程安防监控系统,对学校的操场、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实现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1.
“减负”之后,学生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似脱笼之鹄的学生走出校门,用好奇双眼探寻大千世界。但就具体环境而言,如今走上街头,最醒目的是鳞次栉比的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室和格调不高的书摊。相当一部分学生挡不住电子游戏、录像的诱惑,泡进游戏室、录像厅,也有一些学生手捧《老夫子》,消闲打发时间。有的家长着急地说:“‘减负’最担心的是星期六、星期天”,“5+2真要等于0了。”更多的学生则渴望用这属于自己的宝贵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但令他们困惑的是:到哪儿去拓展自己的求知空间呢?到哪儿去寻找放飞自…  相似文献   

12.
教育短波     
正阳县真阳镇“减负”不减“勤”“减负”了,教师是否还要勤奋地教,学生是否还需勤奋地学?正阳县真阳镇师生们的回答是:“减负”不减“勤”。“减负”后,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了出来,玩的时间增多了。个别学生说:“减负”了,还需勤奋学习吗?真阳镇教育工作站发现问题后,及时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减负”的文件,进行“‘减负’后要不要勤奋学习”的大讨论。结果大家一致认为:“减负”是减轻学生额外的课业负担,而教育部教材大纲中规定的课程、课时,必须予以保证,规定必须坚决执行。同时,学…  相似文献   

13.
王谢生 《科学教育》2006,12(2):20-21
当今,中小学“减负”喊得很响,且措施也极为得力,学生深受欢迎:早晨到校迟点了,中午自由多点了,下午放学早点了,晚上作业少点了。但是,有些老师对学生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却不放了,下课铃响了,还要苦口婆心,讲个不停,出现了“拖堂”的现象,造成学生课间十分钟的休息自由也没有了,这与当今“减负”相悖。为此,要讲“减负”,也得讲讲减“拖堂”。1“拖堂”的危害性“拖堂”,是指教师利用课间下课学生休息时间继续上课。“拖堂”是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之一,也是加重学生负担的表现之一。它不仅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影响了学生的休息自由,其…  相似文献   

14.
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用书的征订管理工作,是落实“减负”的重要一环。开学伊始,昔阳县教委就着手抓中小学教材、教辅用书的征订工作,做到“六个统一”:一是统一组织。学校给学生征订教材、教辅用书必须在县教委统一组织下进行。任何学校、个人不得私自到新华书店或通过其它渠道订书;二是统一时间。全县统一规定3月4日至6日为订书时间,除此之外,任何学校不得乱订乱购;三是统一标准。各学校必须按照省教委下发的《征订目录》和上级“减负”有关规定订书,严禁超《目录》、超范围订书;四是统一订单。全县各学校必须统一使用新华书店的一种订书…  相似文献   

15.
熊黎 《教师博览》2007,(5):24-25
今年春季开学,北京市教委对学生在校时间、家庭作业等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学校立即闻风而动给学生“减负”,但家长们纷纷不领情,趁着周末给孩子“增负”。  相似文献   

16.
李玉柱 《中国德育》2013,(12):59-59
据《新文化报》报道,从5月6日开始,长春市一些小学下午提前一小时放学,也就是说,孩子三点半就可以回家了。学校称,这是为了严格执行上级"小学生在校时间每天不得多于六小时"的"减负"规定。实际上,有类似做法的不止长春一地。在不少人看来,学生负担重,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长造成的。这种认识是很荒谬的。学生提前放学,前脚出校门,后脚往往就进了校外补习班。晚上回家后,学  相似文献   

17.
计德华 《上海教育》2000,(11):25-25
学校领导作为教育管理者在实施“减负”中的主要职责是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减负”的现实意义,并探索“增效”的具体途径。“减负”的真正含义和目的是什么?是否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一些,课后少布置作业就是“减负”?学校领导对此首先应有正确的认识。为此,我校行政班子在开学前就“减负”工作进行了三次专题研讨,达成共识,并确立了工作目标和措施,我们始终坚持:“减负”所要减的应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即减去那些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没有关系的怪题、偏  相似文献   

18.
那时候我在乡村小学校教书。农村的孩子都起得早,早早就到了学校。尤其是冬天,从学生到校到上第一节课,中间大约有一个多小时。这段时间一般也没什么安排,来了就读书,全都大声地读,真可谓“书声朗朗”,这应该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色”了。班上每天的课程表上,头一项全都是两个字——“早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正在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但在落实“减负”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以为“减负”就是减轻了教师的压力。长期以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学生的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是悬在教师头上的宝剑。一些对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不够,不懂得如何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教师,只能靠“填鸭式”、增时间、拼作业量的方法抢分数。现在要“减负”了,有的教师认为“减负”无非是少作业、少辅导…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校园的有序和安静,某小学规定学生早上一入校门就进教室自习,课问不准追逐打闹,中午放学排队出校门或排队进餐厅,40分钟后进教室午自习,下午放学排队出校门.这样在时空上的严密控制以及"人(老师)盯人(学生)"战术的运用,"效果"明显:学校确实安静多了,仿佛走进的是一所成人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