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b3.0时代的到来,使媒体业真正实现了从“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的定位转变,媒体经营的重点从“媒体平台”转移到“关系网络”。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中,网络编辑们必须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及专业要求的能力体系,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播观念由“传者本位”到“受者本位”的进一步变化,电视媒体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媒体要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媒体的收视率,扩大广告利润,除了要“术业有专攻”外,也要做好“形象工程”,即做出有特色的电视节目外,也要注重提升媒体的品牌形象。于是,台标作为媒体品牌标识成了各个电视媒体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和美国高校校园媒体的职能、传播内容和人员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运作模式方面的差异,经过比较分析,借鉴美国高校校园媒体的成功经验与主要做法,提出我国高校校园媒体未来发展的策略方法.高校宣传部门要回归“新闻本位”,淡化宣传色彩,要坚持“受众本位”,突出高校特色,要强化“育人本位”,打造实践基地,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校园媒体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观其 《青年记者》2009,(23):88-88
从定性思维向功能价值思维转变,从政治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从概括性陈述、公文式陈述向实事陈述转变,从“面向大众的媒体”向“大众的媒体”转变……  相似文献   

5.
当我国经济发展到人均GDP过1000美元的关键时期,构建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作为电视主流媒体,就应该把宣传以人为本当作新闻舆论最鲜明的主线,突出宣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宣传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的巨大成果和进展。一是转变观念,要破除“媒体本位”、树立“受众本位”思想。所谓“媒体本位”,就是从媒体的自身利益出发而又回归媒体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现代受众需求多元化的形势下,专业频率如何框定自己的受众范围,是关乎频率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交通广播以其从“媒体本位”到“听众本位”的办台理念的转变,实现  相似文献   

7.
谈“受众本位”与“迎合受众”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闻改革,受众本位论在我国得到确立。受众本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然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竟把“受众本位”等同于“迎合受众”,给新闻事业和广大受众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主张新闻界应厘清是非,树立理性的受众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社交媒体建设总体保持着不断向前发展的态势,大致经历了推陈出新的第一代社交媒体策略、守正创新的第二代社交媒体策略、纵深发展的第三代社交媒体策略三个阶段,其根植现实、由外在需求走向内涵发展、“个人本位”与“国家本位”并重、由探索走向开放的演变逻辑逐渐清晰。我国档案部门在建设社交媒体时可借鉴其制度建设、数字资源建设、组织建设及影响力建设等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蒋蕴 《新闻与写作》2001,(11):16-17
●我们正在进入互联网逐渐消 除电信、计算机与媒体之间的 差别,形成一个统一的产业, 继而从传统媒体手中接过全 球媒体产业权杖的“后大众媒 体时代”。 ●伴随着互联网而来的信息传 播技术的革命,新闻事业发展 的趋势之一,便是由媒介本位 向受众本位的回归。 ●后媒体时代的新闻受众,人人 都拥有“独家新闻”,这是一 种在数字化定制经济下,充分 满足个性需求的个人新闻。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媒体的新闻传播理念从传者中心转向受者中心,受众本位思想逐渐确立,转向受者中心,受众本位思想逐渐确立,“三贴近”报道的声音越来越高,的确令人欣慰。但是,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从总体上看,在维护群众利益、反映老百姓呼声和愿望、揭露社会弊病等问题时,有些媒体  相似文献   

11.
“超女”们的热歌劲舞,粉丝们的呐喊尖叫,PK 的眼泪,如潮的短信,把2006超级女声的热潮再度掀起。“超女现象”热遍全国之时,让媒体陷入又一次沉思。但是,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已经从超女现象中惊讶地发现:媒体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媒体的新旧时代更替的标志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旧时代的媒体本位让位于新时代的受众本位。它告诉我们:媒体已经不是大众的主宰。相反,大众才是媒体的主宰,无冕之王也不是记者,大众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当湖南卫视真正地把主宰权和无冕之王的称号交给大众,应该说是还给大众的时候,大众则在媒体的舞台上魅力四射,艳惊八方。  相似文献   

12.
黄进 《视听界》2006,(5):69-7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实现了巨大变革,从单一的“宣传本位”向“媒介本位”回归,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型。中国媒介开始了自我积累、自我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化历程。在媒介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业外资本的导入是巨大的推动力量。一方面,业外资本看好媒介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媒介也需要业外资本来发展壮大自己。本文探讨了业外资本进入媒体的必然性、导入模式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国新闻传播理念正从正面报道向舆论意识的觉醒、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意识到报道意识转变,与此同时,新闻报道方式也悄悄地在革故鼎新。目前,各大媒体都把动态新闻作为自己的主打,但即使媒体有能力将所有的“硬新闻”网罗尽净,也不可能充分体现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深度报道则是媒体最有特色的部分。因此,主流媒体无不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刘沛恺 《青年记者》2022,(15):107-108
“新闻本位”观念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萌发,其内涵在与“政论本位”“营业本位”“社会本位”“宣传本位”等多元话语的竞争与互动中不断丰富,从重视新闻与事实而非言论的编辑方针,发展为强调为读者、社会提供新闻而不将营利视为根本的经营方针。随着国难的加重,“新闻本位”作为与“宣传本位”的对应观念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5.
面对报业竞争的严峻形势和媒体参与和谐社会创建的全新要求,《潍坊晚报》坚持在新闻报道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读者本位”的理念,在办报实践中打亲情牌、谋发展篇,关注百姓的喜怒哀乐,利用媒体的独特力量,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6.
邓晓梅 《新闻导刊》2006,(4):28-28,29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大众传播实践逐步遵循“受众本位”意识.电视新闻报道也一改以“理性主义”剥夺“人文关怀”的巢臼,从自上而下的“推销节目”变为以受众为中心、自下而上“争夺”受众,逐步树立人本意识.“人文关怀”逐渐作为职业内在价值尺度规范着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须审时度势,立足风土文化,以观众为本位,发挥内容制造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此,电视媒体需看准天气,接通地气,提升人气,培养元气,这四口气分别对应着四个本位:时势本位、乡土本位、受众本位、内容本位.  相似文献   

1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完成好这一长期艰巨任务,最终要落实在报道上。报道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既是媒体转型升级的需要,又是提升新闻品质的客观需求,也是国际传播破圈的迫切要求。由于“西强东弱”的传播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加上传者本位的惯性思维、平民视角的弱化,中国媒体的报道亲和力一直有所欠缺。主流新闻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应通过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多做翻译、改进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方式,提升媒体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国际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9.
孟彦 《军事记者》2004,(5):26-27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崭新的执政理念。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坚持受众本位理应成为媒体宣传的崭新理念。在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样化、媒体宣传形式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形势下。如何坚持受众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阅读视听需求,既是新闻宣传落实“三贴近”的题中之义,又是事关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坚持受众本位理应成为媒体宣传的必备理念。在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样化、媒体宣传形式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形势下,如何坚持受众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阅读视听需求,既是新闻宣传落实“三贴近”的题中之义,又是事关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问题与挑战:新闻宣传“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受众选择余地空前广阔,迫切需要媒体把受众摆到“为本”的位置现在,媒体间争资源、争市场、争受众的竞争日趋激烈。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