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防底阀漏失密闭装置是分层注水工艺的关键性技术,因地层出砂、腐蚀现象等原因,注水井底阀不同程度存在漏失现象,从而导致封隔器失效,层外窜、返沙等问题。防底阀漏失密闭装置依靠液力定压启闭、具定压密闭注水的功能,具有投捞简便、开启定压机构,完成反洗井作业,保证洗井效果,有效防止了封隔器失效、地层返吐造成的出沙现象,保证了分层注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海上分层注水井由于管柱蠕动及出砂造成的注水管柱失效问题,开发了海上长效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通过研制新型防蠕动密闭封隔器,可有效提高注水管柱的防蠕动性能,延长管柱有效期。该技术整合优化了分层注水分层防砂技术、大通道反洗井技术、测试调配一体化技术以及管柱防蠕动技术,在有效解决海上注水井出砂的同时,延长了注水管柱的使用寿命,降低作业成本。自2013年以来该项技术在胜利埕岛油田共实施70余井次,最大分防分注层数为6层,最大井斜48.8°,施工成功率达到100%,取得了非常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邹丽红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358-358,363
目前,油田开发离不开注水系统,注水井分层注水工艺中封隔器的密封性,是影响注水井分层注水的主要因素。封隔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容易失效,由于封隔器坐封失效,带来的注水井分层测试资料的不真实,影响注水效果,如何判断封膈器是否失效,是近年来困扰油田注水工作的一个难题。本文主要介绍新型的超声波载线验封仪,测量原理,验封工艺要求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主要是通过封隔器两端压力的变化判断封隔器的密封有效性。但在实际的判断过程中,发现仅凭压力的变化并不能准确判断封隔器是否有效,因此,对封隔器漏失与压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一是应用伯努利方程定性计算出封隔器漏失量与漏失压力之间的关系,证明压差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封隔器的漏失量。二是研究应用注水量、注水压力等参数定量计算出封隔器的漏失量,为下步措施提供依据。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封隔器失效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胜坨油田分层注水管柱因蠕动而失效的问题,开展分层注水管柱蠕动机理研究,研制了防止管柱上顶的防蠕动器和可有效平衡注水压差的蠕动补偿器,并对现有封隔器胶筒及结构进行改进,提高封隔器的抗蠕动性能。通过上述改进,使胜坨油田分层注水管柱有效率由2007年的45.8%提高至目前的85.5%。  相似文献   

6.
目前,分层水井分注井层段合格率较低,管柱有效寿命较短,管柱的安全性和封隔器失效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封隔器管柱受力分析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各种井下工具的综合作用。由于缺乏科学的管柱优化故障诊断方法,影响了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介绍了分层注水管柱力学分析及工况诊断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上油田一级三分注水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林园 《内江科技》2009,30(2):117-117
本文研究开发了液控式一级三分注水工艺技术。该技术采用地面控制的液控封隔器来解决分层与反洗井之间的矛盾问题。同时,把三级配水装置集成到一级上面,大大减少了投捞测试工作量,满足了现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渤南低渗透油田油井普遍结蜡,在油井洗井清蜡过程中,由于地层能量低,入井液往往大量进入地层,造成油井水锁等问题。防顶卡瓦和Y221封隔器,配套防倒灌底阀及沉降管、丝堵组成的保护低渗透油藏的工艺管柱,可以防止入井液对地层的伤害,减少管柱上部井筒液柱对地层的回压,放大生产压差,提高地层供液能力;现场应用表明不仅能避免入井液对地层的伤害,还提高了低渗透油藏采油速度,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闫永昌  董淼 《内江科技》2007,28(9):117-117,163
双河油田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厚油层砂岩油田,现已投入开发二十多年,稳产难度越来越大,措施作业工作量不断加大.常规分注区块近年来酸化频繁,地层砂岩疏松、出砂严重;三采后续水驱分注区块由于注聚期间注入压力高,在近井地带形成高压聚合物区,转水驱后聚合物返吐严重.返吐的地层砂、聚合物在停注或洗井期间,通过偏心配水器堵塞器和洗井凡尔,大量进入偏心配水管柱,逐渐堵塞偏心配水管柱中心孔,导致地面来水无法注入地层,测试仪器也无法下井.为此,对偏心配水器和洗井凡尔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单流偏心配水器和定压洗井凡尔,研制了防返吐偏心配水管柱.本文介绍了单流偏心配水器和定压洗井凡尔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防返吐偏心配水管柱的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胜利埕岛油田因注水井井斜大、井内脏等原因造成配套防砂管柱应用可靠性问题以及井控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本文设计了免投球新型丢手悬挂封隔器、水力卡瓦和环空安全封隔器,研究开发了适合海上大斜度井和多层注水开发的新型分防分注技术。该套技术对于提高大斜度井一次丢手成功率,改善整套管柱的工作状况彰显很大作用,从而使液控式分层注水工艺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截至2014年10月底,该工艺在埕岛油田共现场应用20余井次,最大井斜52.8度,最大分注层数为5层,施工成功率100%,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注水合格率是保证油田开发效果、衡量注水质量的指标。通过加强注水井的日常管理,是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实现“注够水、注好水”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分析分层注水合格率影响因素入手,重点对分层异常注水井出现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分层注水井受地层吸水能力发生变化、井下管柱故障、水嘴刺大、水嘴堵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影响,并对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杯同时对其它影响注水合格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注水合格率是衡量注水质量的指标,是保证开发效果的依据。加强注水井的日常管理,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实现“注够水、注好水”的目标,是提高油田采收率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从影响分层异常注水井出现原因入手,认真分析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分层注水井在地层发生变化、井下管柱故障、水嘴刺大、水嘴堵以及其他一些直接影响合格率的因素。以便在今后的注水井的日常管理中,对测试异常井的各个环节引起注意,并加大分析、处理的力度,从而减少测试异常井数,进一步提高注水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杜建娟 《内江科技》2012,(3):152-153
为满足各生产层对注水量的不同需求,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近几年来分层注水工艺管柱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较2010年相比,分注井数增加了18.5%。本文以分层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对各种分层注水管柱的管柱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范围等做了详细介绍,结合现场应用情况,将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在应用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堵塞严重、层间矛盾突出、全井酸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成功研制出高温高压分层酸化工艺管柱。该管柱主要由锚定补偿机构、高温高压Y341可洗井封隔器、分层酸化节流机构、定压配水器等配套工具组成,耐高温高压,密封可靠,坐封酸化一次完成,通过投球能够实现不动管柱分层酸化。该管柱研制成功后,在B59-5井成功实施了不动管柱分三层酸化,酸化效果明显,从而为该类油藏有效注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Mooney-Rivlin模型作为超弹性材料的结构模型,依据橡胶IRHD硬度求取橡胶模型参数的方法,计算IRHD硬度为88和80的封隔器胶筒材料参数。采用封隔器胶筒接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封隔器的三维模型,针对普通平隔环封隔器和新型带"防突"装置的封隔器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发现新型封隔器胶筒具有更好的应力分布特性,能有效防止封隔器胶筒打翻等失效事故。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用于中、高渗透疏松砂岩油藏注水井的机械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分层测试工艺技术,并介绍工艺管柱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陕北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差,采油井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由于低渗透油藏自身性质,注入水水质问题,储层的敏感性,开采过程中储层有效应力的增加,以及低渗透油藏过度压裂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窜流等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注水水质精细处理和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而且要注重保持地层能量,改变常规的注水模式,因此提出了超前注水和周期注水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杨景辉  冯茜  党娟华 《内江科技》2010,30(1):101-101,154
注水水质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胜利油田商四区块注水开发需要,对指定水源的注入水进行了储层伤害评价,提出调节pH值控制水质,优选预处理液配方时地层进行防膨预处理两项措施,对该区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胜坨油田是一个已开发四十多年的老油田,套管漏失及桥塞失效现象造成高含水井逐步增多。通过应用封隔器找漏技术,并进行管柱优化,从而准确判断漏失位置,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作业成本,为挖掘单井产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自2009年以来,分别在92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柱塞泵站配水间因注水井注水压力差异相差较大,造成阀组节流严重,能量损耗大。为了降低系统压力,配水间进行分压注水工艺改造,降低注水单耗、提高注水质量、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