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蒲殿俊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蒲殿俊字伯英(亦作沚庵),笔名止水,1875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他早年参加宋育仁等人创办的“蜀学会”,接受维新思想熏陶;1904年留学日本,进东京梅津政法大学学习政法,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并受康、梁影响,形成立宪思想。辛亥革命时期,蒲殿俊是四川立宪派的主要代表。1909年,他“因久有文名,又复通晓新政,为川人所推崇”,被选为四川省咨议局议长;1911年6月,被推举为四川保路同志会会长,成为蓬勃兴起的四川保路运动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在戊戌维新时期所起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史学界一致肯定,然而对其在1905年前后清末立宪时期的政治思想及活动则褒贬不一。笔者以为,从戊戌到辛亥,严复的政治理想和主张是一以贯之的,清末立宪期间他的著译和政治活动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有所增强,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宪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故而对其不应以“政治保守”概斥之。  相似文献   

3.
湘军理学家罗泽南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从戎前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1824年,是罗泽南的少年时代,是他求学的阶段;第二个时期,从1825年到1835年,是罗泽南的青年时代,是他授徒谋生与继续求学的阶段;第三个时期,从1836年到1851年,是罗泽南的中年时代,是他独立治学与继续从事教育活动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蒲殿俊是保路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精湛的书法艺术一直为其政治声名所掩。蒲殿俊的书法艺术以赵孟颧、董其昌为基,融入北碑刚劲的笔姿,加之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流美劲健、朴拙雅致的书法风格,在民国时期的书法家群体中独树一帜,影响深广。对于蒲殿俊书法艺术的研究是近年来的事情,他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蒲殿俊这一历史人物以及全面研究民国时期的书法艺术与四川地域性书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研究蒲殿俊的书法艺术,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赵孟颧起到了积极的桥粱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诗歌文本出发,苏舜钦的诗歌创作可以分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诗歌在数量、体裁、内容上都有显著的特点。第一个时期创作古体诗较多,内容多反映时政;第二个时期开始大量创作近体律诗,写景记游诗大量增加;第三个时期近体律诗创作较多,政治诗、交游诗与送别诗增加;第四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近体律绝,尤其是七言绝句,写景记游诗、感怀诗较多。这些特点的形成和他的人生历程、思想及文学观念的变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张典 《培训与研究》2008,25(11):33-36
尼采哲学有一个从德国浪漫派向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尼采的哲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54—1876年;第二个时期为1876—1881年8月;第三个时期为1881—1889年。尼采哲学的第一个时期为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在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下,尼采着力于德意志精神与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结合;第二阶段是尼采的实证主义时期;1881年8月,尼采相同者永恒复返思想的产生是尼采思想成熟的根本标志,也标志着尼采第三阶段哲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尼采哲学有一个从德国浪漫派向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尼采的哲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54—1876年;第二个时期为1876—1881年8月;第三个时期为1881—1889年。尼采哲学的第一个时期为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在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下,尼采着力于德意志精神与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结合;第二阶段是尼采的实证主义时期;1881年8月,尼采相同者永恒复返思想的产生是尼采思想成熟的根本标志,也标志着尼采第三阶段哲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县人。他一生的历史波澜起伏,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国际国内革命形势的剧变,其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党史界一般把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思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15年他创办《青年》杂志到五四运动以前,第二阶段是从五四运动以后到1923年。关于他在第一阶段的政治思想,人们基本上认为他是急进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而关于第二阶段的政治思想,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同的看法。其分歧的焦点是:陈独秀是否曾经是一个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思想启蒙、政治改革、文化革新三个方面就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作出新的评价:作为启蒙思想家,他影响及于几代人;作为杰出学者,他做了广泛的开拓性工作;作为长期致力于改革事业的政治活动家,他一生追求立宪政治,从戊戌维新、立宪运动到反帝制复辟,为谋求中国政治近代化作了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处于一个思潮激荡、人才辈出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生于19与20世纪之交的施复亮以其非同寻常的丰富政治经历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因为,从尊孔到反孔,从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积极改组国民党、呼吁民主抗战一直到倡导中间路线,都留有他为之不懈奋斗的足迹。施复亮经历与思想的演变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变幻的世事和党派聚散离合等诸多历史事件的一个浓重缩影。这种政治活动的多样性,既是他探求救国救民真理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独特性和活跃性。施复亮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可分为早期政治思想、国民革命思想、“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抗战思想和中间路线思想等五个部分。施复亮的政治思想是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1880——1942年)一生的历史是一个从小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堕落为革命叛徒的历史。就其思想发展的历程看,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约在1920年10月以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占主导的阶段,第二个阶段(约在1927年以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到1942年死亡)是背叛马克思主义的阶段。三个阶段经历着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是向上的转化,第二个转化是向下的转化。对这样一个人物的思想,我们还不惮词费地解剖他一番的理由,固然由于他前两个阶段的思想曾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一下我国历年高考作文的情况,探讨其变化的规律性,这对我们今后中学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从1951年我国开始全国高考以来,已有37年了。从命题形式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1年到1977年。这个时期,我国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形式,以记叙文为主,兼顾议论文,第二个时期,从1978年到1985年。这一时期,高考作文主要是给材料作文,以考查议论文为主。从1986年至今可以作为第三个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不仅仅考查议论文,而且兼考记叙文或其它文体,出现多  相似文献   

13.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是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焦点,李大钊对此问题的思索就是一个缩影.在袁世凯统治时期,他抨击省界之见,赞成中央集权,其政治主张接近旧立宪党人;在段祺瑞当政时期,他反对专制主义,转向地方分权,其政治主张与国民系一致,具有联邦主义倾向;在联省自治前后,他弘扬民主自由,揭橥联邦主义,其政治思想也进一步升华.可以说,民国成立以来,他的思想经历了从主张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到主张单一制下的地方分权,再到主张联邦主义的变化.其思想演变折射出民国政争的波谲云诡,并与民初以来地方政治思潮上升的趋势相吻合.不同的是,在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不仅与资产阶级联邦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其国家结构思想极具特色.他的立论基础先是联治主义,后是平民主义,在当时都与众不同;他对联邦制国家结构的偏爱甚于其他主张联邦制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批判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但不反对联邦制度,他对联邦制的设计与中共“二大”的构想有所不同;他对世界联邦主义的设想也独树一帜.这些都体现出李大钊国家结构观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赵世炎是我党建党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在留学期间,在革命实践的活动中逐淅形成并日趋成熟的,经历了萌芽、形成扣发展,逐步成熟的三个阶段。他短暂的一生不仅努力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积极投身到革命中,并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赵世炎为我党早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东汉的墓碑文约有90篇,写作时间跨度160年左右,从墓碑文的材质、功能、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来看,其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稍书姓名爵里"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立石表行"、"垂示后昆"时期;第三个时期以蔡邕的出现为标志.进入"碑披文以相质"时期.  相似文献   

16.
文章把建国后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历程划分为四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都从改革重点、改革措施和改革成就三方面来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第一个时期,重点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开放后到80年代初为第二个时期,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和建设教材的措施进行改革;80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纪末为第三个时期,通过语文教学的研究等措施进行改革,进而在教师素质建设和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成就;21世纪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改革为第四个时期,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对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是改革比较全面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张炜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纯美的注视、文化批判到文化坚守等三个富有逻辑意义的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专注于发现和表达自然乡土的自在之美;在第二个时期,他的视点转移到了文化批判,揭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人性的矛盾和痛苦;在第三个时期,他又一转现代文化立场,而开始了对颇具保守色彩的农业文化的歌颂。在文化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下,张炜小说内容、主题、人物等方面的变化之路,也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而且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将自己的毕生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他一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便以爱国思想为其整个政治思想和全部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以毕生精力来寻求救中国于危难之际的办法;爱国思想也是推动他向西方学习,变更旧法的动力。 一、爱国思想贯穿一生 毛泽东同志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决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86页)研究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同样不能脱离他所生活的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首的文化激进青年掀起的一场旨在批判封建主义,启蒙西方近代文化的一场思想革命。《新青年》则为其滥觞,浓缩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变迁,成为五四时期进步报刊舰队的旗舰,并影响着后五四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它经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四个变迁。第一个变迁宣扬民主与科学、新文学运动。第二个变迁鼓吹空想社会主义。第三个变迁马克思主义初期传播。第四个变迁揭开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帷幕。  相似文献   

20.
施复亮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经历可谓丰富多彩,如从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到创建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到积极改组国民党,从呼吁民主抗战到倡导中间路线都有他不懈奋斗的足迹,这种政治活动的多变性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的活跃性,同时也是他探求民族解放道路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尽管施复亮的政治思想有其局限性,但它仍然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