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中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识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而讨论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教育在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了在西部地区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中最根本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本文根据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独特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文化素质现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对策,以保证跨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呈现协调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以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减少、环境严重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原因。针对严峻的现实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净化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社会人口对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有重要影响,本文在PER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环境因素,首先建立区域人口容量的PEER模型测算四川省2001年到2010年资源、经济、环境的人口容量,并运用回归分析建立实际人口与各要素人口容量的方程式测算四川省生态适度人口.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0年资源人口容量比经济和环境的人口容量大,资源适度人口比经济和环境的适度人口大.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建设水平是限制人口容量和生态适度人口的主要因素;生态适度人口远小于实际人口,平均人口赤字2186.3万人且呈现上升趋势;因人口带来的资源、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仍然较大,尤其体现在经济与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5.
从黔东南的人口现状特点出发,分析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在对廊坊市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廊坊市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环境保护、人口素质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发展公共事业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促进廊坊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以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减少、环境严重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协调的原因。针对严峻的现实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净化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初三政治新教材增加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意在教育青少年树立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及公众环境意识,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小事情,讲授人口、资源、环境大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沈阳市人口、资源及环境等问题入手,论述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沈阳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五、“人口、资源、环境”专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初,世界人口只有约16亿,1999年月10月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60亿,到2000年11月我国人口达到12.9亿。随着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人口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统计数据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水平指标,对1990—2007年巢湖流域人口承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8年间巢湖流域实际人口规模均超出流域经济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和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容量。认为,人口压力是巢湖水质恶化、治理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为综合治理巢湖污染、制定流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提供一个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特别是高中地理教学,应充分发挥在教材内容上独有的教育“生长点”,抓住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具体分析教材内容,做到以理服人,使学生能自然接受和正确认识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现。 一、明确资源、人口和环境这3者之间的关系 (1)资源、人口都是环境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背景材料】材料一:2003年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此,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增强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继续坚持不懈地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抓紧抓好。材料二:世界人口如果以目前的增长速度发展,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  相似文献   

14.
一、重点知识拓展《人口与环境》的重点是探究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人口问题的内涵和实质,帮助学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新高考》2006,(2):46-49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环境问题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所产生的。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过去大大增加,但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加之我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猛增,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制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论述了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影响与制约的关系,探讨了教育生态视角下的这四者是互为前提、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构建 课标的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地球以及其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持续增大 ,自然环境和资源受到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就是从环境、资源的角度 ,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 ,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的持续发展方针。文章分析了我国的人口、环境、资源形势 ,提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飞跃发展。但经济腾飞的背后,我们却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中国未来区域开发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客观地分析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指出PRED协调发展是未来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深入探讨了在未来的区域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区域开发与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口、资源、环境和生产力发展紧密相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为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