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2009,(3):33-33
关键词读解 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现象严重将导致教育不公平,而教育不公平又将导致社会不公平,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网民认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把所有公办义务阶段学校全部社会化,人事权统归一个部门主管,这是均衡教育资源的根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只要做到三个统一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5):141-142
在我国义务教育由不均衡阶段向均衡阶段过渡的时期,择校问题是一大难题,影响教育公平,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择校问题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当前优质教育短缺、分配不均衡矛盾的产物。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理论、规制理论以及寻租理论,认为解决我国择校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离不开择校问题的解决。为此,应从遏制规制中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方面着手,让公民拥有均衡地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进而解决择校难题,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择校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仍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与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导致了我国目前择校风盛行。试从分析"择校热"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择校热"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缓解"择校热",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教育公平准则角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对优质教育需求强度加大诱导家庭采取经济以及其他手段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形成“择校热”.择校行为破坏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属性,加剧了社会不公并恶化了公众对社会的预期.加快教育资源积累并使其分布均衡,严格执行教育制度是应对当前择校行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教育,保证教育的公平,是政府的义务。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从而导致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要减少或消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就必须坚持以县为单位。在此基础上配置教育硬件、教师、管理等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合理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明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但在现实中择校热愈演愈烈,并造成了诸如损害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争议。这一反差启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滋养择校的土壤——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优质资源供求矛盾激烈;认识到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择校追求差异公平存在其合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一要逐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并扶助弱势以增强弱势群体的选择能力;二要引导择校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正轨。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公平政策探讨的难点。这一问题集聚了当前公民受教育权利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现实状况。然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受教育者提供同等受教育机会,使其公平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反思择校问题治理政策是解决当前择校问题的关键点,也是关乎教育公平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从教育公平的视角上看,必须重新审视政府的教育公平责任;必须公平分配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必须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是他们争取向上流动的内在驱力和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外在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的择校行为带来了诸如使农民教育投资额增大、城市学校教育负担增重等诸多现实问题。义务教育是一项公共教育事业,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消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李慧  龙艳清 《现代教育科学》2015,(4):171-172,100
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新政解决择校乱象,但社会和学术界对于择校与就近入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为此,本研究将从剖析义务教育择校权利公平的有限性入手,分析择校制度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同时揭示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择校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义务教育择校过程中的权利爆炸将加剧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最后,提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择校的可能性及具体策略,包括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以遏制非法择校现象。同时,加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而最终实现对公平择校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10.
择校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性难题,且越是优质教育资源多的发达城市择校问题越是突出;即使一些地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择校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就足以证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只是择校热问题的表象,实质性问题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具可选择性,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择校的本源性意义应是选择适合的教育,而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文章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视角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从挖掘"择校热"的原因入手,到思考择校利弊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最后提出解决"择校热"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为解决"择校热"问题,多方主体需要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求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一、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择校政策的反思 仔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择校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即择校违背了教育公平,择校导致了教育乱收费和教育腐败,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必须“就近入学”,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要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择校现象就自然可以消除。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择校收费正成为各地区享用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如何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成为社会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择校是导致教育不公平和教育乱收费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择校问题在相当多地区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达59.57%,不存在择校的仅有3.19%,……其中在高中达85.11%,初中达69.15%,小学达41.49%"。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已成为百姓最热  相似文献   

14.
择校就是挑选学校。近年来,教育界最大的热点之一当属择校。人口流动、生活富裕及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都是导致择校的根源。笔者结合兰州教育实际,从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择校现象的影响和如何解决择校问题三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择校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学校化社会的影响和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等是择校发生的原因。通过高额的择校费使一部分低经济地位的家庭子女丧失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择校的存在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再生产了社会的优势阶层。教育社会学对择校的分析主要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企求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廖厚才 《教师》2012,(24):5-7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的精英主义情结催生了教育对名校的追逐。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的刚性需求遭遇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供给不足,导致今天的"择校"现象。名校之间的竞争,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念的支撑,导致对学生的提前掐尖,也造成了如今家长普遍性的教育恐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滋生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的"游戏规则"以及默许的"小升初考试",严重干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秩序,同时加剧了择校现象。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2012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资深媒体人廖厚才老师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而择校事实却在我国愈演愈烈,并引起了一系列危害教育公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国内和国际原因。分析原因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合理择校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基于客观的视野,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关键是看政府如何应对,从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和更加规范择校,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王英男  郝春东 《考试周刊》2013,(97):166-167
择校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择校是指家长由于占有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放弃就近入学的权利,通过考试,缴纳择校费,购买校区房,托人找关系等方式,为子女选择到教学质量优异、升学率高的学校就读的自发行为。在城市,择校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校际差异大,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育消费者的需求。择校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危害了教育公平,滋生了教育腐败,加剧了社会分层,影响了社会稳定。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它的公共属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只能由政府提供,因此,缩小校际差异,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通过补偿计划改造薄弱学校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取北京市九所中小学校,围绕择校规模、方式、影响因素、特征和负面作用五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中择校行为背后隐藏着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配置不均衡的矛盾。择校问题的最终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疏导——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与满足公众合理需求并进。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择校政策执行失真的问题。政策本身的有限性、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人才观念陈旧落后是导致择校政策执行失真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采取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均衡教育资源,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切断利益链等措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才能够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