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云丽 《新疆教育》2013,(6):140-140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一环。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虽然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但还需要克服一些薄弱环节,才能够使职业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对人力资源强国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可将人力资源综合指数——总量与质量,进入世界前20位的国家看作是人力资源强国。其评价指标主要从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贡献三个方面考虑,可由七项指标构成,包括:  相似文献   

3.
普惠、公平与效益是形成教育强国政策框架的三条主线。通过对教育指标的国际比较和对教育强国政策框架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强国政策框架包括四类增长模块——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新型教育经费资助政策及每万人口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这四类增长模块是我国迈向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和发展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构成我市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两大支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优化教育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具体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职业教育正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  相似文献   

5.
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投入须建立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是使我国从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怎样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我希望,正在制定的国家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7.
《新教育(海南)》2010,(3):24-25
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一般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劳动力规模、人均受教育年限、每10万人口中人才数量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指标.是反映人力资源总量和开发程度的常用统计指标。人力资源强国是指人力资源总量丰富、开发充分、结构合理、效能发挥达到先进水平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应加强自身建设,高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乡村振兴与教育强国建设都是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两者表征出时空共在性、存续共生性以及目标共通性的耦合关系。教育强国视域下职业教育应着眼于“建设教育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构建面向乡村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通过高质量育人支撑乡村治理现代化。职业教育要深度嵌入乡村振兴这一系统性工程,以人才振兴促进产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生态的优化、组织的高效。  相似文献   

9.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新成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最先反映到职业教育上,能否及时响应新成果、新要求是判定职业教育制度先进性的主要标志。我国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需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等部门提出<职业教育法>修订初步建议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精神,教育部等部门提出了<职业教育法>修订的初步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进一步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基本内容,规范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扩大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办学的自主权,保障校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民办教育发展路径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的到来,它在推进我国由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对于加快提高我国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更多更好地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党和政府一再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多次重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社  相似文献   

13.
<正>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之一。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要求我们从更广阔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来思考职业院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何为与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三教协同”与“三融推进”,这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中职业院校的发展路径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发展进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时期新阶段。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有教育强国来支撑,而教育强国则由教育科研来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可以分三个阶段实施,着力在教育科研投入、队伍建设、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成果的影响力、科研体制和机制、科研信息反应力等发展指标上加强建设;建设教育科研强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破解教育改革难题的引领者和推手,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面向世界,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确立。根据这一目标,2020年之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达90%以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从根本上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与发达国家有何差距?作为高中阶段教育重要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其未来要呈现什么发展形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度事件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入选理由:十七大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作出全面部署,集中反映了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坚定信念,为进一步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订单式教育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短期培训教育模式的演变过程,提出了订单式教育模式的概念,分析了订单式教育的特点以及订单式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的关系,根据我国教育必须适度超前发展,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构想,展望了订单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洪川  胡鞍钢 《教育研究》2021,42(11):17-26
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逻辑是全面开发教育红利.通过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人力资源国情变化,已经步入人口红利中后期,同时也迎来了教育红利上升期,主要教育指标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前列,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人力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明显改善.基于人口预测模型、全球经济增长模型和核算方法,对到2035年我国人口和经济趋势进行科学测算,教育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关键路径有:创造更大规模总人力资本、促进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缩小教育不平衡促进共同富裕、以更高投入保障人的发展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开始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进程。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中国创造、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的历史重任。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应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方式。但是,职业教育领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张宁新 《职教通讯》2023,(12):15-18
<正>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之一。职业院校在建设教育强国中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自信,明确方向,精准施策,以主动进位注入职业教育新动能,以主动作为谋求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