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麦海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鼻咽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鼻咽癌学组副组长,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实用癌症杂志》《国际肿瘤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国家教育系统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主持或参与了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1,(15):F0003-F0003
由中国科协主办、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及中山大学承办的以”生态防水材料及其关键技术”为主题的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将于8月17—19日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本次论坛执行主席分别由湖北工业大学教授贺行洋、中山大学教授纪红兵、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9,(6):4-5
在广州大学城的中山大学新大楼里,中山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何建国详细介绍了“鱼类虹彩病毒致病的分子基础”项目。在前不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2009年度重点项目中期交流会上,这一项目获得好评。这个针对鱼类虹彩病毒的弱毒疫苗,将有望使鱼在放有疫苗的水体里“洗个澡”,就等于打了预防针。  相似文献   

4.
曾益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国际EB病毒及相关疾病协会理事长(2006—2008)、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有在两大数学猜想中贡献突出,一是哥德巴赫猜想,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4”、“3+3”和“2+3”、“1+4”。潘承洞证明了“1+5”。陈景润证明了“1+2”。二是庞加莱猜想,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了这一猜想。运用汉密尔顿一佩雷尔曼的理论。朱熹平和曹怀东第一次成功处理了猜想中奇“异点”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吴正治.男.1964年12月生,医学博士,教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自然科学特殊津贴,荣获”广东二十世纪重要科技人物”、“广东省青年科技十杰”、“广东省省管优秀中青年专家”、”深圳市杰出专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由中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感光所蒋丽金教授为组长,有9位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我国独特的丰产的若干天然产物的研究”验收组于今年3月上旬在上海认真细致地审阅了项目承担单位: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广州化学所、大连化物所、上海医工院、轻工业部香料工业科研所10个.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文化》2006,(7):4-5
“七大世纪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近日被科学家完全破解。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其“最后封顶”工作——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曹怀东运用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和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理论,以一篇300多页的论文给出了世界级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杨乐都对此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06,(5):291-29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徐晓白院士、南京大学王连生教授、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黄玉瑶研究员共同完成的“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环境过程机制及多水平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八五”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及后续一系列基金的资助下,徐院士等主要关注以下重点问题:1)重大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说大部分是由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防止化学物质污染,一直是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手段,我国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  相似文献   

1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坚持以“质量、求实、效率、改进”为科室的质量方针,在科主任李炜煊教授的带领下,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在科研创新及检验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门诊快速检验中心被授予佛山市“党员示范岗”,检验科在“2008年中国检验医学年度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检验医学十大科室”。  相似文献   

11.
李宝健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及生物工程专家,195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后被选派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得堡大学)从事细胞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DNA复制的研究,获苏联遗传学副博士学位。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康奈大学国际著名的Boyce Thompson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8):F0003-F0003
广州医学院港湾医院院长李逊教授是“中国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主要创始人和准广者,其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的“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获得2006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08年度国家教育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合作完成的“肾结石及其慢性肾功能不全外科治疗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还积极参与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8日至11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在太原市万狮京华大酒店举办了“全国‘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6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与哲学社会学学院的4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到会听取了报告。本次会议是就郭贵春校长主持的200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04JZD0004)为中心议题召开…  相似文献   

14.
中南大学以黄伯云院士为学术指导,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勇为学术带头人的“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年度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这是我校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第一个入选国家创新群体的团队,也是我校获资助的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基金》1995,9(2):77-78
199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会于1995年2月16—18日在北京举行。经过以朱光亚教授为主任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的认真讨论、评审和无记名投票表决,评定出199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名(名单附后)。资助金额为:一般实验科学,每人3年60万元,数学、纯理论物理学和管理科学每人3年30万元。  相似文献   

16.
风云人物     
《科学中国人》2004,(4):44-46
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的“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2004年度获奖名单最近在巴黎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叶玉如教授荣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亚太区得主。 据悉,这是继去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方华教授之后,中国女性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17.
给蚊子绝育     
今年春天,一队科学家驱车在中国广州的一个岛上四处转悠,然后从装在卡车上的塑料罐里释放了超过50万只蚊子。据英国《卫报》报道,当地家庭纷纷欢迎他们,而不是赶走这些研究人员。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的奚志勇教授表示:“一些居民甚至向我们要蚊子,想放到自己家里。”  相似文献   

18.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人才而亲手创办了中山大学,并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在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历史上,一直闪耀着一大串医学专家的名字,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他们的身后,是生生不息的跋涉之途,是钻研与奋斗的奉献之歌,更是传承与进步的文明之路。从1985年获得中山医学院硕士学位,到1992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再到今天,胡学强教授从事神经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20余年。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  相似文献   

19.
浙大物理系教授万歆因其”在拓扑量子物质态方面的研究以及可能的基于非阿贝尔分数量子霍尔液体和手征P波超导体的量子计算方面的贡献”获得2011年度崔琦物理学奖。崔琦物理学奖由香港大学设立。这一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教授命名的学术奖项面向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等地杰出青年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共同完成的“澄江化石群和寒武纪大爆发”获得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三位获奖者因贡献杰出并列第一分享这一荣誉,在我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评奖史上尚属首次,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