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的苦恼作为班主任,经常与一些学生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问题,发现很多家长最苦恼的事情是难以和孩子沟通、交流。他们反映孩子进入中学后,基本不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逐渐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无形中与父母之间出现了一堵墙,有时父母即使主动与孩子交流,也难以打动他们,回应更多的是冷漠。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反映与父母在一起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共同语言,甚至很反感与父母在一起,一听他们说话就感到不耐烦。怎样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这不仅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问题,也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难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的主要“老师”是父母。当父母的人,要做好这一“本职工作”,也并不容易。尽管现在多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即一个“学生”两位“老师”,但严父、慈母的传统伦理在小家庭中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致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作“学生”。孩子也没把父母看成“老师”。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听从老师教导,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认真学习,乐于助人,回到家里却成了霸王,十分任性,乃至飞扬跋扈。做父母的为了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组的单元主题是"父母的爱"。在本组课文中,我们看到了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学过本单元之后,我们语文组教师准备进行一次语文实践综合性实践活动"献给母亲的歌"。我们三位老师精心组织备课,统一思路,放手发动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实践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怀念     
赵韵 《中文自修》2005,(9):25-25
Z老师辞职了。他曾经真的想做一名好老师。两年前的一天傍晚,Z老师得知班里有两名同学去了网吧。网吧对学生的危害,Z老师非常清楚,于是,他亲自去了网吧,把两位同学“请”到了办公室。Z老师非常严肃地批评了这两位学生,并让他们打电话将父母叫到学校。S同学的父母过了很久也没来。这时,S同学谎称要上厕所,Z老师同意了。谁知,S同学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整整失踪了两年。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有一位因视残随班就读的学生。开学初我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高个子,身体胖胖的他,坐在了第一个。学生们都在抄课程表,他却愣在那里。我一问才知道他矫正视力仅有0.06。放学后我找到他的父母,询问他的情况,但学生的父母说的并不具体,只说他视力不好,请老师照顾。第二天,我把他排在靠窗的第一个,我觉得靠窗亮些,对他会有些帮助。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渐渐地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很踏实,老师留的作业完成得很认真,但很慢。别的学生一节课写完的作业,他会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们读课文,他从不跟着读。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6.
记的有一位专家这样说:“人生有五大幸事:出生后遇到一对好父母;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位好伴侣;晚年时遇到一位好儿女。”她把一位好老师当做了一个人一生中的贵人,可见一位好老师在学生一生中有多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当教师的,要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相似文献   

7.
学生不争气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教出好学生,就像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龙成风一样。历史上景令人羡慕的老师是谁呢?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没写过一个字,却成为大哲学家,就靠他教出的一位好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对话录》把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和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8.
"谁是你最尊重和崇拜的人?""父母."日本和美国孩子的第一选择."父母?"中国的孩子置疑.在他们心中,父母名列10位以后. 以上这一结论来源于日本青少年研究中心主持的一项调查.问卷对象选择了日本15所中学的13000多名学生,美国13所中学的1000多名学生,中国大陆21所高中的1200多名学生.这次调查中,日本、美国的中学生都把自己父母列为自己最尊重的人,有的把父母摆在第一的位置,唯独中国的学生所崇拜的名单中,父母榜上无名.  相似文献   

9.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含辛茹苦,养育孩子长大成人,每一位小学生心中,都对父母怀有敬爱之情。遗憾的是,由于亲子关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却阻碍了亲情的发展。有关调查表明,在"最尊敬的人"一栏中,日本学生列前三位的是父亲、母亲、坂本龙马(日本著名历史人物);美国学生列前三位的为父亲、迈克尔·乔丹、母亲;而中国学生却将父亲列于第十位,母亲列于第十一位。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从如何对待自己父母的问题上,我们的学生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0.
校园幽默     
《华章》2004,(4)
尽孝老师教我们尽孝,说回家后要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笫二天老师要学生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学生说:“我的父母说:‘你缺多少钱,就说吧。”’另一位学生说:“我才倒霉呢!我父母问我:‘是小是今天发成绩单了?’”  相似文献   

11.
在观摩一位老师执教《心田上的百合花》时,为这节课简约扎实的课堂设计和老师挥洒自如、进退得法的教学所叹服,但这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却让我心生疑惑:老师指名一位女生读课文第十自然段,可在学生读第一句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时,第一遍学生把鄙夷的鄙读成了四声,老师纠正了学生的发音,可是第二遍又把释放读成了释发,立即有学生指了出来,直到这名学生读到第三遍,才完全把这句话读正确。  相似文献   

12.
用爱心感召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期望也不断增大,然而有些学生的学业并不理想,加上独立意识的增强,使父母更增加了许多牵挂。另外,社会上普遍存在望子成龙的愿望也给学生增加了压力。学生望学兴叹,望考生畏,对父母、教师的逆反心理与日俱增,老师对他们的苦闷和愿望不应漠然置之,而应当去理解他们。让学生真正把老师当作可信赖的朋友,老师一定要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尊严,切忌讽刺、挖苦、旁敲侧击。如我班一位女同学,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思想不健康的人。学习提不起劲,伙同社会上一些闲杂人员参与…  相似文献   

13.
感动美好     
读了《教师之友》第5期上魏宗峤老师的《“六根”还是“七根”》一文后,深有感触。魏老师是给走上了教坛的新教师上课时才发现了“六根”的新鲜话题,而十几年来站在中学讲台前的我发现,现今中学生的思想更是丰富而又奇特: 曾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作文题:三人出去打猎,分别发现、打死、捡回了兔子,问如给他们评奖,谁该获一等奖?结果115位学生有93位把奖给了第三位,理由为:他是最聪明的猎人。前几日教《<指南录>后序》,谈到文天祥的誓  相似文献   

14.
学生A家境贫穷,父母望子成龙,把他从山区转入城里读书,寄住在姑妈家。姑妈整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天,同桌拿出一个崭新的豪华型的卷笔刀,A第一次见到这样漂亮的卷笔刀,喜爱极了。可是同桌连碰都不让他碰一下。一天,上完体育课,A第一个跑进教室,看见同桌的卷笔刀放在课桌上,他情不自禁地拿在手里,爱不释手。忽然,第一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冲进教室来了。一念之差,他把卷笔刀塞进了自己的书包……两位老师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把该生视为“小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软硬兼施逼他交代经过,做出检讨,还要全体同…  相似文献   

15.
太和县大新中学教师吴淑琴。几十年如一日,把纯洁的爱,倾注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和她的学生们。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吴淑琴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来自乡村的十来岁的孩子,离开父母,寒署易节,衣食住行,哪点离得了老师?黎明,吴老师总是第一个起床,到学生寝室询  相似文献   

16.
不少孩子和父母、同学、老师、朋友关系紧张,自己没有知心朋友,没有可说知心话的人, 内心孤独,觉得人人都在和自己作对,老师偏心,同学打击、压制、嫉妒自己等。有位高二学生,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  相似文献   

17.
感动美好     
读了《教师之友》第5期上魏宗峤老师的《“六根”还是“七根”》一文后,深有感触。魏老师是给走上了教坛的新教师上课时才发现了“六根”的新鲜话题,而十几年来站在中学讲台前的我发现,现今中学生的思想更是丰富而又奇特: 曾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作文题:三人出去打猎,分别发现、打死、捡回了兔子,问如给他们评奖,谁该获一等奖?结果115位学生有93位把奖给了第三位,理由为:他是最聪明的猎人。前几日教《&lt;指南录&gt;后序》,谈到文天祥的誓  相似文献   

18.
<正>听过一堂公开课。一位老师讲解弗洛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在讲解完课文内容之后,老师布置了一项活动。关闭门窗,关闭灯光,配着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篇歌颂父母之爱的散文。在倾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确有一些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读完后,老师请学生说说"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几个同学说完、老师简评之后,老师又播放了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曲,在歌声中结束了教学……从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许多父母给孩子的多是“爱”和“关心”,这本是件无可厚非的事;可有的父母往往就把握不好这个“度”,把本来让人神往的“呵护”变成了有害无益的“宠”了。我也听到过许多老师的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任性、调皮、学习不认真,有时候甚至胆大妄为、和老师对着干,令人心烦心伤……所以他们就有“必要”把自己“武装”起来,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板着面孔”的化身。上述种种,我看到了教育的困惑,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很想尝试一下“父母”式的老师教育方法,而且一试并初见成效。在此,我举两个具体事例。例一,一位体育委员因与同学们不…  相似文献   

20.
要想把学生教育好,光靠学校和老师是不行的。记者在美国访问时发现,一些美国父母也认为,孩子在学校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老师。因此,碰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没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时,“学校没管好,老师没教好”就成了许多美国家长埋怨学校和老师的理由。甚至认为,支付了比较昂贵的学费,就应该有充分理由把孩子学好学坏的一切责任归咎于学校和老师。其实,每个在校学生的好坏、优劣、不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名气大小和老师的尽职与否,家校的互动与配合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在美国芝加哥访问时,记者对面住了一位从国内去的工程师,他夫人原来在国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